03.06 《紅樓夢》中的兩次端午節都過的比較潦草嗎?為什麼?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中是很注意寫四時八節的過程的,之所以大家印象不怎麼深,是因為沒有盡力描寫賈府中全體聚餐,吟詩鬥賦的場面。過年時,賈府祭宗祠,吃年夜飯,猜燈謎,說書唱戲極為熱鬧,鳳姐還親自說笑話,什麼聾子放炮仗--散了的笑話,就是這次說的。中秋節時,雖然有些寥落,也有過一大段重點描寫,像什麼賈赦說了句暗含不滿的笑話(說什麼天下父母偏心的多,暗中埋怨賈母過於疼愛賈政),後面又有精彩的林黛玉和史湘雲的著名長詩聯句。所以覺得《紅樓夢》中似乎沒有怎麼敘述過端午節的。

其實不然,《紅樓夢》中還是提到不少端午節的元素的,像賈芸給鳳姐送的禮物,就是冰片、麝香之類,所謂冰片,就是菊科艾葉或樟腦之類結晶製成,點明說是端陽節時要大量使用的。這就反映了端午時祛病驅邪的習俗。

再一個細節,就是端午節時,元春娘娘從宮中賞賜了物品,其中寶玉和寶釵是一樣的規格,而黛玉等其他姐妹是一樣的規格(只有宮扇和香珠,少了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有人從中推測,元春娘娘是力主寶玉娶寶釵的,要不怎麼把床上用品(鳳尾羅&芙蓉簟)都賜給他們了?

有人說《紅樓夢》中還描寫了香菱、芳官等四五人鬥草為戲,追逐打鬧的情節,並把這也算做“端午節“時的情景描寫,這是不正確的,書中明明寫這次聚會,是為了寶玉的生日,對於寶玉的生日,雖然書中也沒有仔細交代,也確實在四月底五月初這一時間段內,但並非是端午這一天,另外鬥草並非是端午時特定的儀式遊戲,清明、社日等其他時間也都有,是一種春天少女們、兒童們普通的遊戲,如”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就是佩香囊、插艾草,扶正祛邪,再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浴蘭湯等。吃粽子書中也提過,賽龍舟似乎不宜於大觀園中開展,浴蘭湯這事,也不說仔細描寫寶釵、黛玉等一眾大家閨秀們的大尺度鏡頭,所以端午情節顯得不夠有料。

其實論節日色彩,端午節的份量本來就不是太隆重,遠不如春節、元宵、中秋這些節日的。也就和重陽節、臘八節之類相似。你看中央電視臺也是春節晚會、元宵晚會,中秋晚會比較隆重,端午節也不會有很大型的文藝晚會和活動,是不?

順便說一下,一到端午節,就有人教育大家:端午節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其實雖然有懷念屈原這個元素,但從古人起,就沒有把這個節日當國家公祭日。南宋曹勳說”喜逢重午”愛國詩人張孝祥,也說:“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所以說有些偽國學專家,就像張悟本一樣,經常給你灌綠豆湯治百病,弄得大家都敢大大方方地說端午快樂了,多掃興!


江湖夜雨


端午節在南方非常隆重,但在北方很簡單,過節和不過節基本上一樣,好多地方粽子也沒有的吃,紅樓夢主要描寫的地方是北方,就像廣西那邊,一年最隆重的節日是三月三,因為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節日不盡相同,這個問題和現在的美歐國家的聖誕節,和中國的春節一樣,地域文化不同,世界各地的人們過節的時間,風俗,方式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