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潘營村銷售枸杞鮮果提升產業效益

“往年,主要以銷售枸杞乾果為主,從採摘到烘乾,再到上市銷售,程序繁瑣,用工量大,無形中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但今年通過銷售鮮枸杞,不但減少了生產環節,降低了生產成本,更實現了經濟效益的翻倍。”中寧縣舟塔鄉潘營村黨支部書記王仲岐自豪地說,今年,潘營村夏季共銷售枸杞鮮果5500斤,實現銷售收入11萬元。

王仲岐給記者認真算了一筆賬,每斤鮮果賣20元,除去採摘等費用5元,每斤鮮果可實現15元的經濟收益。按照4.6斤鮮果製成1斤乾果的比例計算,相當於一斤乾果掙了69元錢。但如果將這些枸杞製成乾果銷售,以今年市場價每斤乾果賣40元,除去採摘、烘乾等成本10元,每斤乾果只能賣到30元左右。

“潘營村今年的枸杞效益之所以能提高這麼多,得益於全鄉枸杞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應用和推廣,以及潘營村精細化的管理。”舟塔鄉副鄉長趙建國說,近年來,舟塔鄉在引導各村以村集體的形式成立枸杞專業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種植的同時,逐步建立完善枸杞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全鄉9個村級枸杞專業合作社的枸杞病蟲害統防統治,防治面積由過去的2000餘畝提高到現在的9800畝,病蟲害防治效果明顯提高,藥殘大幅降低,枸杞品質相應有了保障,銷路自然不是問題。

其實,舟塔鄉各村合作社的枸杞鮮果,個頭和品質等都相差無幾,但潘營村的枸杞鮮果能大量上市銷售,採摘的精細化管理是關鍵因素。“今年,我們與銷售公司簽訂購銷合同時,銷售公司要求我們在確保鮮果質量的同時,採摘的鮮果必須帶果柄。為此,在採摘枸杞前,我們便對採摘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同時,為了確保鮮果的品質,每天採摘的時間控制在早晨6點至9點。這樣採摘下來的枸杞大小均勻,晶瑩剔透,顆粒飽滿,質量上乘。”王仲岐笑著說。

看著潘營村合作社的枸杞鮮果大賣,鄰村孔灘村的合作社也很眼紅,可由於他們對銷售枸杞鮮果準備不充分,忽略了採摘細節,採摘的枸杞品質良莠不齊,喪失了鮮果銷售的良機。該黨支部書記曹金鳳說:“明年,我們一定要吸取經驗教訓,提早對採摘人員進行培訓,力爭也能像潘營村一樣,通過銷售枸杞鮮果讓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中衛市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宋大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