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沙漠小城弄潮“雲端”

地處騰格裡沙漠南緣的中衛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年輕的地級市。60年前,我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從這裡穿越茫茫沙海正式通車,由此創造出的麥草方格治沙模式享譽世界。如今,為衝破資源和環境約束,中衛市搶抓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對標美國鳳凰城,在沙漠邊建設國際領先的“雲計算信息高速公路”。

隨著一座座現代化數據中心落成,一家家國內外知名雲計算企業入駐,一批批雲計算專業大學生走出校園,雲計算產業讓中衛嚐到了高質量發展的甜頭,也正成為世界重新認識這座沙漠城市的新名片。

對標國際,雲計算引領產業突圍

“中國首條沙漠鐵路”“麥草方格治沙奇蹟”“壟斷性沙漠旅遊資源”……中衛多數的榮譽和名片都因沙而起。

黃沙的威脅雖漸遠去,但仍侷限著中衛的發展。作為一個撤縣建市僅10來年的西部欠發達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等矛盾和壓力,在這裡更顯突出。比如,全市鋼鐵、冶金、電解鋁等重工業曾佔比高達80%。

中衛市市長萬新恆說,沙漠城市的轉型發展,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難題。中衛市產業基礎薄弱,但同時經濟體量小、人口規模小,船小好調頭,只要選準產業,做專做精,就能做大做強、點上突破。

資源稟賦越是有限,產業發展越要“另闢蹊徑”。對標被稱為“沙漠硅谷”的美國鳳凰城,參照國家發改委發佈的產業目錄——寧夏適合發展“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類產業,中衛市找到了現實路徑和政策指引,將目光瞄準了雲計算這個千億美元級“大蛋糕”。

搶灘雲計算產業,中衛市的決定開始並不為外界所認可,甚至被認為痴人說夢。“5年前,我剛來時,圈內朋友都笑我,老田是去中衛放羊嗎?”寬帶資本兼寧夏西部雲基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溯寧說。

田溯寧等人實際上早已胸有成竹。年平均氣溫8.8℃,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零,電力供應穩定且價格較低,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均在2000公里以內……原先“隱藏”的優勢被逐一挖掘,成為發展雲計算的產業優勢。

據測算,在中衛建設數據中心的綜合運營成本同比要比北上廣低45%。“ 因此,仿照當前國際上流行的‘前店後廠’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方式,我們自覺地將中衛定位為‘後廠’。”萬新恆說。

資本是最為敏銳的。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北京市合作建設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的協議簽訂。2014年,亞馬遜AWS最終決定將其在全球佈局的第十個數據中心落戶中衛。

變跟著東部走為與東部一起走,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為與東部同時創新起步,中衛市用敏銳的產業嗅覺,彌補了經濟基礎和自然稟賦上的先天差距,也為西部欠發達城市轉型蹚出了新路。

如今,談起雲計算,中衛已成為繞不開的城市。“一座座現代化數據中心正在曾經的戈壁灘上拔地而起,中衛也將通過‘雲’與世界連接。”田溯寧說。

產業集聚,“後廠”價值不斷釋放

走進中冶美利雲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的機房,一排排兩米多高的高密機櫃整齊矗立,裡面擺放著正在運行的服務器。

正是這些“機器大腦”,讓一家“殭屍企業”起死回生。美利雲的前身中冶美利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瀕臨破產的傳統造紙國企。2014年,該企業利用上市平臺吸收戰略投資者,建設20萬臺服務器發展雲計算產業,之後一度成為寧夏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美利雲一躍“雲端”,實現華麗轉型。而“一雁領頭,眾雁齊飛”,雲計算產業在中衛快速聚集。數據顯示,5年來,中衛市已累計完成廠房、服務器及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億元。美國ZT、德國世圖茲、中國移動數據中心、奇虎360數據中心、美團雲……一批世界、全國知名大企業因“雲”而來。

“前幾年中衛市財政收入有限,近5年卻連續保持每年2億元的增速。”萬新恆驕傲地告訴記者。

雲計算,不僅增強了中衛發展的“硬指標”,也通過一批應用項目悄然提升著城市的“軟實力”。

環衛工作關乎民生,然而在不少城市,卻仍處於“談起來重要,管起來粗放”的狀態。而在中衛,道路浮塵每平方米不超過5克,垃圾停留時間不超過5分鐘,“以克論淨”嚴苛標準的背後是雲計算、大數據的“智慧”支撐。據中衛市城市公用事業管理所副所長萬玲介紹,中衛市自2016年開始運行智慧環衛雲管理系統,融合GIS、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技術,能夠實現智能考勤、查崗監督、一鍵求助等9項功能,環衛管理效率提高40%以上。

逐夢“雲端”,“服務器農場”加速形成

一年前,家住寧夏西吉縣的李堯還對雲計算、大數據完全沒概念,而現在,作為寧夏大學中衛校區軟件工程專業大數據方向的大一學生,他已可以輕鬆聽懂來自印度國家信息學院(NIIT)外教老師的專業課。

“剛開始覺得很難,但現在越來越喜歡大數據這個專業了,一方面是老師們很有水平,另一方面就業前景也不錯。”他說。

在西部發展產業,人才往往是最大的瓶頸。而中衛市在雲計算產業起步之初,就開始一手抓企業落地,一手抓人才培養。這直接催生了雲計算與高等教育在中衛“聯姻”。

2014年,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籌建並招生,中衛市第一所高等院校就此誕生。“中衛校區辦學目標很明確,側重培養雲計算、大數據方向應用型人才,學校還與亞馬遜、NIIT聯合辦學,使學生能接觸到最前沿的雲計算知識。”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振東說。

如今,每年有140名左右學生來到中衛,走進大數據的課堂。他們中的很多人將逐夢大數據,成為信息化時代的“弄潮兒”。

在前不久舉辦的首屆“雲天大會”上,中衛市又向外拋出了要打造“投資成本最小”“網絡條件最好”“建設速度最快”等“六最”雲生態產業鏈。

“中衛雲計算產業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期,未來還會不斷吸引大量投資創業者。”田溯寧說。對他來說,選擇中衛,既是投資自己的夢想,也是延續父母對這座城市的情感。因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曾多次跟隨從事沙漠化研究的母親來到中衛。

“那個年代中衛縣城風沙很大,人們還騎著駱駝,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穿著破爛的棉襖,坐在沙漠裡吃著烤饅頭,而如今,我的目標是要在這裡建設國內首屈一指的服務器農場。”田溯寧一邊回憶,一邊展望。

(新華社銀川8月7日電 記者 趙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