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文藝青年心目中的北平,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廁所

在北京上學的同學經常聽到流傳的一句話:北京一下雪,就變成了北平。這句話寄託了許多文藝青年心中嚮往的故都北平。但是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故都的雪下埋藏的,可能是大量的人畜糞便。而在當時被稱為東方波士頓的文化名城北平,可能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露天廁所。

文藝青年心目中的北平,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廁所

1928年,北伐軍進入北京,中央政府南遷,後設立了北平特別市,北京再次變成了北平,也從首都變成了華北地區的邊塞之城。然而,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學術文化中心,北平仍然是全國為數不多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但令人尷尬的是,整個北平地區的公共衛生與其在全國當中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這與北平的近代城市建設密切相關。

文藝青年心目中的北平,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廁所

我國近代城市建設始於19世紀60年代通商口岸當中的外國租界。當時的城市建設主要是鋪設柏油馬路、電線、下水管道,並且制定一系列的城市管理制度,包括行人與車輛的交通規則、 禁止隨地便溺、亂扔垃圾等內容。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整個租界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同時也影響了華人居住地區的城市建設。

與之相比,北京地區近代的城市建設則相對滯後了。近代北京地區的城市建設始於清末新政時期,在時間上就晚於同時代的通商口岸三四十年,且限於當時資金的支持,北京的近代城市化建設相當緩慢。柏油馬路只在幾條主要幹道鋪設,還有一部分碎石鋪成的小路,但大部分街道仍舊是土路,一到風季就是漫天的黃土。當時北京的城市公共衛生建設也十分落後,衚衕周圍主要是旱廁,極少有抽水馬桶,當地市民還習慣於隨地便溺。北京在當時還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消費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小商販拉著騾馬進城販賣,人畜在大街上隨地便溺,一到雨季,整個北京地區的街道汙水橫流,成為名副其實的露天廁所。這一切直到新中國的建立,才開始進行卓有成效的市政管理。

文藝青年心目中的北平,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露天廁所

許多文藝青年總是在苛責新中國建立後對北京舊城的改造,並且樂於將北京與倫敦、巴黎、羅馬等歐洲城市進行比對,指出新政府不懂得保護古建築。事實上這種對比是十分無知的體現。近代歐洲的古城實際上並不古老,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在工業革命以後才出現的。只有一些個別的建築例如教堂等古蹟保留了下來。事實上工業革命以後歐洲近代城市的崛起也是建立在對中世紀城市的不斷破壞當中。如今的倫敦巴黎已經不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城市。只不過歐洲工業革命較早,距離今天時間較為久遠,我們才以為這些城市是所謂的古城。

其實建國以後,新政府曾經討論過在北京地區令立新城,稱之為新北京。但將現有的巨大城區遺棄而另立新城,再安置舊城居民,實在是勞民傷財。今天北京的交通仍然被人所詬病,如果設想一下四九城的城門還在的話,北京今日的交通會是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