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科技是最好的戰“疫”武器

本報評論員 薛世君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英勇奮戰的醫護人員、辛勤值守的基層工作人員……還有一些堪稱主角的身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研發的“歡樂送”智能配送機器人,在溫州市人民醫院一亮相,就驚豔了眾人,它們不用穿防護服,不怕感染,甚至不用下班,除了送餐送藥,還能在服務檯擔當問詢、導診的任務,還能陪病人唱個歌、嘮個嗑;有城市的高速出口車流量大,為避免人員接觸和交叉感染,工作人員操縱無人機載著二維碼圖片飛到一個一個車窗面前……疫情防控的“軍功章”上,也有機器人的貢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充分肯定了科學防控、戰勝病魔的強大正能量。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強大支撐,更是決勝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硬核重器”。疫情防控越是到了吃勁的關鍵時刻,越要明確科學方法、運用科技手段防疫,越是不容半點疏忽差錯,越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正如有論者所言,用好科學武器,我們就能看清病毒的“樣子”,找到對症的“方子”,走對防治的“路子”,迎來春暖花開的好“日子”。

使用小程序自動定位,監測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發病點;進行大數據比對,追蹤與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線索;開放AI算力加速病毒分析、疫苗新藥研發;運用全息空氣成像技術無接觸完成掛號、預約服務……從救治到防控,從科研攻關到研發生產,各條戰線運用高科技手段火力全開,各種高新技術、產品“疫”線上陣,科技正在彰顯“硬核”力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很多人應該都記得,2月初武漢疫情防控十萬火急的時候,宇通捐贈武漢抗疫前線10臺負壓救護車,緊急支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這種被成為“移動的N95口罩”的負壓救護車,為重點疫區的疫情防控貢獻了河南力量。鄭州上線的“來鄭人員健康登記表”系統和公共交通及商超健康掃碼系統,把數據篩選工作交給“雲”後臺,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的便捷度和科學性。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內的多家科技企業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無感知人臉測溫系統、測溫測聲技術解決方案、自動化核酸提取儀等科研成果在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各顯神通。疫情防控期間,河南各地綠油油的麥田裡,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噴灑農藥,戰“疫”春耕兩相宜……這就是河南科技的力量,這就是科學技術的貢獻。

就在幾天前,我省新冠肺炎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首批項目進展情況通報暨第二批項目啟動會上傳來消息,在短短20多天的時間裡,不傷臉的新型防護頭罩開始批量生產,只需一滴血即可快速篩查新冠病毒抗體的試劑盒進入臨床驗證,能夠精準檢測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進入國家優先審批程序,針對新冠肺炎的中醫辨證治療要點面向全省發佈……令人振奮的消息再一次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再一次表明,在“硬核”科技的高效助力下,我們必將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