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一百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不久),為了爭奪一塊地,當時的兩大列強在這裡大打出手。讓人意外的是,雖然這場戰爭中國沒有出一兵一卒,但戰爭結束後,中國的損失卻是最大的。

相信許多東北人都知道這場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就是日本和沙俄為了爭奪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霸權,1904年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日俄戰爭。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的侵略野心愈發膨脹,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擴張政策。與此同時,沙俄正在推行吞併朝鮮、侵略中國、甚至稱霸亞洲和太平洋的“遠東政策”,再加上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了沙俄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此時日俄間的矛盾尤為尖銳,戰爭一觸即發。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發生後,日本抓緊了對沙俄的戰爭準備,十年後,日本實力大增。為了取代沙俄在中國東北的地位,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向駐紮在旅順的沙俄軍隊發動了突然襲擊,2月10日,日俄正是宣戰。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日俄戰爭後期,沙俄國內爆發了革命,沙皇無心再戰,再加上日本也快支撐不起戰爭的消耗,欲快速結束戰爭,在美國等國的調停下,這場耗時一年半的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慘勝而告終。

據統計,在這場戰爭中,日本共出動約40萬人,傷亡23萬多人,沙俄則出動了約50萬人,其中傷亡16萬人,約8萬人被俘。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的對外擴張政策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此外,其國內爆發的革命更是動搖了沙皇的統治,完全可以說得上是損失慘重,但事實上,日俄戰爭中,損失最大的並不是沙俄,而是中國。

1905年9月,日俄雙方在美國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在這份和約中,俄國將在中國取得的許多特權轉讓給了日本,如鐵路、礦產等,不僅如此,沙俄還將庫頁島南部,以及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包括其附近一切的島嶼永遠讓與了日本。後來甚至還逼迫清政府承認這份和約。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此外,由於這場戰爭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所以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戰爭期間,當地無數房屋、工廠被炸燬,耕牛、財產、糧食都被搶光,無數人淪為難民。不僅如此,日俄還強迫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修工事,從而導致無數中國人慘死,甚至一些中國人還被日俄當做間諜,遭到了殺害。

日俄戰爭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哀,從這三點可以看出:1、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侵略中國;2、戰爭發生在中國的領土之上;3、哪怕知道日俄的戰爭目的,但當時的清政府卻無能為力,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對外宣佈“局外中立”。

可悲!為搶中國的一塊地,兩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我們卻只能旁觀

中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悲哀,究其原因無非5個字:弱國無外交!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清政府沒有那麼腐敗,也沒有那麼弱,日本和沙俄還敢做這樣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