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劇頂級創作人都是怎麼看待流媒體的?

愈演愈烈的美國流媒體大戰,背後也是一場對於內容提供者的人才爭奪戰。曾經都是電視劇大佬的創作人,如今是不是要在流媒體鼎革之際,選擇變身為網劇大佬?不同的創作人有不同的選擇。

被譽為可以拿“諾貝爾文學獎”的電視劇《火線》的創作人顯然並不認同Netflix,在接受訪談時,他提到,Netflix動用如此巨大的投資去製作劇集,是海量戰術,這種戰術帶來的代價是很多劇集可能剛剛上線,就會消失在流媒體海洋中。而他一直效力的HBO,在新劇播出的時候則會投入到持久的宣傳中,讓一部劇集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有效的宣傳,顯然是創作人最在乎的。大衛·西蒙以拍攝嚴肅的社會題材劇集而知名,僅從風格上而言,他的劇集確實不太適合在流媒體進行快消式播放,也就難怪他對Netflix的海量戰術頗有微詞了。

同樣跟HBO合作過的《迷失》創作人達蒙·林德洛夫也不喜歡Netflix。不過他不喜歡的原因和西蒙不同,他所厭惡的是Netflix將劇集一次性上線到網上的做法。他認為,這樣雖然對觀眾非常友好,卻對創作人缺少敬意,因為看過的觀眾劇透會對那些未及時觀看的觀眾造成影響。林德洛夫的劇集風格以怪誕著稱,去年在HBO播出的《守望者》在開篇時飽受爭議,但隨著故事不斷往前推進,劇集開始贏得好評,終於在大結局時,觀眾的評分證明了《守望者》並不是大家預期中的“毀原著劇”。周更的方式,的確比一口氣上線,更為維持一部劇集的熱度——當然,大前提還是這部劇集自身具備足夠的懸念或者質感,足以勾起觀眾每週一看的熱情。

然而,更多的創作人對流媒體沒有猜疑或不滿,面對高價簽約費,更多創作人選擇的是來者不拒。以《美國恐怖故事》系列、《美國犯罪故事》系列而知名的創作人瑞恩·墨菲就在18年告別了合作多年的老東家FX,開啟了與Netflix的蜜月之旅,據稱和Netflix的這項簽約費用高達3億美元。考慮到瑞恩·墨菲製作劇集的速度和熱度,Netflix願意重金挖掘不足為奇。如今,瑞恩·墨菲已經在Netflix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劇《大政治家》。

與瑞恩·墨菲相似,喬納森·諾蘭在為HBO製作《西部世界》時,就已經攜妻子,與Amazon展開了合作協議,未來將會為其開發更多的原創內容。他們的製作公司Kilter Films 與亞馬遜簽下了為期5年的合約,價值也高達1.5億美元。

流媒體偏愛數據效應,不管是Netflix還是Amazon,它們普遍願意挖掘的是那些在電視臺領域能創造收視奇蹟的人。Netflix不僅僅挖掘了瑞恩·墨菲,還有《權力的遊戲》的創作人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其大有挖空頭部電視創作人之勢。

當然,還有一些電視創作人對Netflix持觀望態度。《絕命毒師》的創作人文斯·吉利根雖然將毒師的大電影放在Netflix上首播,但他並未展開和Netflix更進一步的合作。

如Netflix和Amazon這樣的流媒體究竟是不是電視創作人的好去處?這恐怕還需視電視創作人的作品的不同風格而定。而流媒體秉承的大數據精神,似乎對那些更小眾的創作人也沒那麼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