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編讀往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怎麼辦?11部委聯合下發通知

編讀往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怎麼辦?11部委聯合下發通知

編讀往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怎麼辦?11部委聯合下發通知
編讀往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怎麼辦?11部委聯合下發通知

關於組織實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農村工作部門,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水利)廳(局、委、辦),文明辦、民(宗)委(廳、局)、文化和旅遊廳(局)、廣電局、體育局、總工會、團委、婦聯、文聯: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向全社會傳遞了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為共同做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大意義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 有利於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全面調動各級政府、社會各界投身和服務“三農”的積極性,喚起各方面對“三農”的關注和重視,營造強農助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

(二) 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光榮感。“中國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專屬節日,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豐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順應廣大農民新期待,滿足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新需求。

(三) 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中國農民豐收節”蘊含鮮明的文化符號和新的時代內涵,能夠讓人們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喚醒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 有利於凝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強大力量。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助於動員和聚集各方面資源,增強億萬農民振興鄉村的熱情和信心,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二、準確把握活動組織實施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為宗旨,按照“務實、開放、共享、簡約”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廣大鄉村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弘揚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激發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農民主體辦節日。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農民廣泛參與是關鍵。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支持鼓勵農民開展與生產生活生態相關的慶祝活動,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實現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堅持因地制宜辦節日。要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節慶活動,不搞千篇一律,不搞統一規定動作。各地各民族慶豐收傳統活動要傳承好、保留好,與豐收節融合互動、相得益彰。

——堅持節儉熱烈辦節日。既要有節日的儀式感,又要避免形式主義、鋪張浪費,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形成節儉樸素、歡慶熱烈的全國性節日氛圍。

——堅持開放搞活辦節日。用開放的思維辦節過節,注重億萬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面參與享豐收,讓全社會、全民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三、精心組織安排節日慶祝活動

(一)國家層面開展重大活動。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分會場活動及系列活動,通過政府發動和帶動,形成影響力和推動力。主會場活動和分會場活動於9月23日舉辦,若干系列活動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陸續開展。

(二)各部門組織相關活動。地方各級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做好總體活動方案策劃和統籌協調,組織實施好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文明辦要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各級文明村鎮參與豐收節慶活動;民委要加強對各民族豐收節慶活動的組織和指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和旅遊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宣傳普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二十四節氣”,組織引導鄉村文化藝術創作,開展農民歌手大賽、農村廣場舞展演、農民書畫攝影展等鄉村文化藝術活動,把各地有民俗特色慶豐收的旅遊鄉鎮推介好;廣播電視部門要充分調動相關媒體資源,加大節日宣傳力度;體育部門要加強對農民體育工作的指導,在“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充分利用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陣地設施,舉辦形式多樣的民俗體育活動;工會組織要做好廣大農民工的宣傳發動工作,組織開展農民工慶祝節日相關活動;共青團組織要調動廣大農村青年參與節日的積極性,提升節日活力;婦聯組織要將“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與豐收節活動緊密結合,充分調動農村婦女參與節日活動的熱情;文聯繫統要組織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圍繞農民慶豐收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

(三)鼓勵全國農村基層廣泛開展節慶活動。各地要將活動重心下沉到縣鄉村,結合實際認真組織策劃,廣泛聽取農民意見,創新活動形式,精心舉辦鄉村旅遊、農產品採購、民俗表演、技能比賽、美食品鑑、特色農產品展示、電商促銷、農民體育賽事活動、文化教育、農事體驗等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

四、切實加強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單位成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統籌謀劃全國層面節日活動,做好對各地的指導和支持。地方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節日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加強新聞宣傳。各地各部門要充分發揮中央媒體、地方媒體及新媒體作用,從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農民生產生活巨大變化、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當代農村新風民俗、新時代“三農”先進人物事蹟等多視角切入,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持續性報道,使“中國農民豐收節”成為世界上最有特色、最有人氣、最為豐富、最有影響的農民節日、豐收節日。

(三)加強經驗交流。各地要及時總結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推動節日越辦越好、更上臺階。請各省(區、市)農業農村部門於10月23日前將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材料等)報送農業農村部。

聯繫人:崔明理

聯繫電話:010—59192137,59192153(傳真)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里11號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

郵編:100125

附件: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組成方案

中央農辦 農業農村部 中央文明辦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 中華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8年8月3日

附件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

組成方案

為做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實施工作,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單位成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主要職責是:組織指導全國“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協調解決重大事項,推動形成良好的節日氛圍,擴大“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全社會的影響力。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一、主任

韓長賦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 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

二、副主任

屈冬玉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三、成員

孫 堯 教育部副部長

石玉鋼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劉 炤 司法部副部長

王炳南 商務部副部長

項兆倫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

範衛平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

趙 勇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魏地春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副臺長

洪天雲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

劉東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

趙世洪 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

傅振邦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楊 柳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書記處書記

左中一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盧 彥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四、辦公室成員

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承擔委員會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擔任。辦公室成員如下:

(一)各有關部門

陳 進 中央文明辦一局副巡視員

謝 俐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

王海青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司副巡視員

郭文芳 司法部農林城建資源環保法制司副司長

曹德榮 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司長

王晨陽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

王小亮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

郞 維 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

谷雲龍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總編室副主任

許健民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

劉家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巡視員

蔡毅德 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主席

趙寶東 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副部長

杜 芮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發展部部長

劉尚軍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內聯絡部主任

馬榮才 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內設機構(依現有機構和職務列名)

潘顯政 辦公廳主任

胡永萬 人事勞動司巡視員

魏百剛 發展計劃司司長

陶懷穎 財務司司長

隋鵬飛 國際合作司司長

廖西元 科技教育司司長

曾衍德 種植業管理司司長

李偉國 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

馬有祥 畜牧業司司長

鄧慶海 農墾局局長

宗錦耀 農產品加工局局長

張顯良 漁業漁政局局長

趙 陽 中央農辦一局局長

附件下載:

编读往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怎么办?11部委联合下发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