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1940年,當21歲的英國女子戴乃迭對父母說自己想嫁給中國人楊憲益時,她的母親幾近聲嘶力竭對著女兒喊道:

“你跟一箇中國人結婚肯定會後悔的。你們的婚姻最多隻能持續四年。要是有了孩子,也會後悔得想自殺。”

得知消息的戴乃迭父親雖未明確反對,言辭中卻也透著擔憂,他勸女兒先不要著急結婚,先試著在中國待上幾年再做考慮。

而另一頭,當中國才子的母親楊氏聽到兒子要娶洋媳婦的消息時,竟因驚嚇過度昏倒了,隨即她還無比誇張地大病了一場。楊憲益家裡的親戚朋友也極力反對,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碧眼金髮的女人。

楊家人怎麼也無法相信,才子楊憲益從留學畢業後竟會帶個“洋妞”回來。所以,當楊憲益不顧一切帶著金髮女郎戴乃迭出現在楊家時,整個楊家都沸騰了。

楊憲益的家族很興旺,他的父親是中國銀行行長,其祖父輩兄弟八人中,就有四位曾做過翰林。這樣顯赫的家族,也註定是會管顧世人看法的,也正因此,他們才越發無法接受楊憲益的“洋派”作風。

但此時的楊憲益卻絲毫沒把這一切放在眼裡,接受過新思想的他始終堅信:感情從來是兩個人的事。楊憲益不僅要娶英倫女子戴乃迭,還要讓這個為了自己拋棄故國的女子成為自己此生的唯一。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戴乃迭選擇跟楊憲益回到中國可以說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壯舉。

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戰時期,國內局勢動盪。當初,戴乃迭身為傳教士的父母便是為了躲避戰亂才會帶著全家回到英國。

戴乃迭父母回到英國後,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出生在北京的英國姑娘會在多年後為一個男人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她出生的國家。

與父母的驚詫相反的是,戴乃迭卻對這一切很坦然。因為從小生活在北京直到7歲才被父母帶回英國的緣故,戴乃迭一直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尤其中國古典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

戴乃迭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中國傳統文化更讓人心馳神往的東西了。

也是因著這層緣故,就讀與牛津大學的戴乃迭才會對同樣就讀與該校的中國學生楊憲益一見鍾情。戴乃迭曾在被問及為何會對其貌不揚的楊憲益一見鍾情時說:

“他看起來溫文爾雅,身上透著濃濃的中國文化氣息,很讓人著迷。”

後來,兩人結識後經常閒聊。戴乃迭發現,這個看起來散淡,似乎諸事無所用心的男子實際是個興趣廣泛,學識淵博的人。這樣的人,用中國那句“大智若愚”來形容怕是最合適不過了。

戴乃迭在楊憲益身上看到了濃濃的中國味兒,他給她看他收藏的中國字畫,與她吟詩作對、把酒言歡......這樣的楊憲益深深讓戴乃迭沉迷,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憲益也愛上了這個長著藍眼睛黃頭髮的姑娘。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人種的差別和文化的差異曾讓楊憲益對這段感情抱有悲觀,但一次次地,戴乃迭都輕輕將他的疑慮揮去了。兩人最終相愛了,相愛不久後,他們和如今的很多校園戀一樣,面臨畢業選擇。

畢業這年,楊憲益25歲,戴乃迭21歲。

畢業時,哈佛大學給楊憲益拋來了橄欖枝,他們邀請他去哈佛任教,戴乃迭也收到了英國高校的邀請。

心繫祖國安危的楊憲益覺得祖國正需要他,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選擇接受西南聯大的聘書。戴乃迭得知楊憲益的選擇後對他說:我要和你回中國。

楊憲益抬眼看向她道:

“ 我們不是一塊到美國去,而是到中國內地。我是預備回去受苦的,你受不受得了?”

戴乃迭堅定地看向他:“我不僅要陪你吃苦,還要和你一起為中國效力!”

相比冒著炮火奮戰在戰場的英雄,後來為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楊憲益和戴乃迭同樣可敬。

兩人回國後的1941年1月26日,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兩人終結秦晉之好,邁向婚姻殿堂,那天一起邁向婚姻殿堂的還有楊憲益的妹妹楊敏如。

婚禮上楊憲益與戴乃迭身著唐裝,美麗的戴乃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婚後,面對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兩人始終攜手與共。慢慢地,周圍的反對聲便自動消停了。再慢慢地,世人開始被他們的真摯感情感動,竟開始對他們投來豔羨的目光。

好的感情,能將劣勢變成優勢。

文化的差異,本是橫亙在楊憲益與戴乃迭之間的一條鴻溝。可兩人,卻生生用愛和行動,讓這條鴻溝塗畫成了最美的溪流。

原本,楊憲益和戴乃迭都是學的法國語言專業,但他們卻為了彼此都換了專業:她改學了中國文學,而他則改學了英國文學。

這一個改變,終為他們的傳奇愛情打下了基底。

好的愛情,從來互相成就。

兩人的文化差異,最終成為了全世界最好的互補,也終為一對青年日後在翻譯界大顯身手,鋪就了前路,奠定了基石,埋下了伏筆。

很快,“學英國文學的中國人楊憲益”便與“學中國文學的英國人戴乃迭”創造了一個驚動中國文學界的特殊“孩子”:他們合譯了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離騷》。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後來,在談到他們翻譯的第一部作品時,戴乃迭說:

“實際上是楊憲益將中文譯成英文,我又把它改寫成對偶敘事詩。”

《離騷》譯文被髮表後,著名的英國漢學家大衛.霍克斯大吃一驚,他幽默地評論道:

“這部《離騷》的詩體譯文在精神上與原作的相似程度正如一隻巧克力製成復活節雞蛋和一隻煎蛋卷的相似程度一般大。”

這部當時看來不大不小,多年後歸為“筆墨遊戲”的譯作,恰是二人一生翻譯事業的開端。

1949年,夫婦二人進入北京外文出版社,開始了合譯中外名著生涯,在整個過程中兩人都保持著很好的默契和分工協作,比如把中國古典文學翻譯成英文的時候,楊憲益翻譯完成後再給戴乃迭審閱,潤色。

經過戴乃迭之手的定稿就顯得韻味很足,她可以把中文與英文中各種情緒拿捏的很好,自成一派實屬難得。

兩人的優勢被完美結合了,這種結合還讓中國文學真正昂首闊步地走出了國門。

後來,兩人還一起將《紅樓夢》等優秀古典文學名著翻譯成了英文,並讓它們開始走向了全世界。

1952年,楊憲益與戴乃迭在副社長劉尊棋的極力勸說下,加入了剛成立的外文出版社。劉尊棋向兩人承言:辦社目標在於系統地對外介紹中國文化。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加入外文社的《中國文學》雜誌之後,夫妻倆迅速制訂了兩條計劃:

一是翻譯古典文學名著,從《詩經》到清末文學,共選一百五十種,這部分主要由楊憲益翻譯;二是翻譯現當代文學,從魯迅到當時,計一百種,兩人合力完成。

實際上,這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兩人合力完成。其間,戴乃迭就獨立譯過《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等作品。

在翻譯那部著名的《紅樓夢》時,就是楊憲益負責翻譯初稿,然後交給戴乃迭加工,鑑於作品細節情況各不相同,有時到她手上,費的力氣更大。

這位金髮碧眼的英國姑娘,用超乎常人想象的熱情將一生的最好時光全部奉獻在了翻譯中國古典文學上。

只可惜,很多外國人只知道寶黛的愛情故事,卻不知道這背後還有一段“中西合璧”的愛情傳奇。

有了妻子的幫助,楊憲益在翻譯事業上幾乎達到了無人可匹敵的境界,他成了那個年代直至當今的真正的翻譯大家。

楊憲益翻譯的效率驚人,譬如,魯迅的《 中國小說史略》,他只用一週時間就完成了。這完全得益於楊憲益高深的學養與二人默契的配合一他拿起線裝書就直接口譯,她則飛快打字,然後再通力修改,分工從來有序得很。

難能可貴的是,即便面對沒有稿酬和版稅的翻譯工作,諸如很多古典、現代名著等,楊憲益和戴乃迭也從來照翻譯不誤。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真真讓人欽佩。

夫妻同做一件事自然,偶爾也會有小摩擦。兩人經常因翻譯的一些小問題有爭執,但每次,只要一方開始有情緒,另一方便會立馬喊停,這是屬於他們兩人的愛的約定。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婚後,他們還生育了一子兩女。

楊憲益和戴乃迭逃過了母親那句“你要是有了兒子就會後悔到自殺”的魔咒一般的吶喊,但他們卻萬萬沒想到,這段婚姻裡,有更大的磨難正等著他們。

得不到家人祝福的婚姻,即便到頭也註定會坎坷不斷,這話,在楊憲益和戴乃迭身上也不幸被驗證了。

在當時的動盪局勢下,金髮碧眼的戴乃迭幾次被指是“英國間諜”。後來,他們還一同被抓進牢裡關押了四年。

這四年裡,兩人被關在同一所監獄,兩人卻互相不知道對方的消息。

楊憲益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被抓時的情景,1968年的一天,兩人饒有興致地喝著白蘭地。

一瓶酒喝了一小半,戴乃迭先上樓睡覺了,留下意猶未盡的楊憲益自斟自飲。

夜深人靜時,敲門聲響起,僅片刻後,楊憲益被帶走。這之後不到半小時,戴乃迭也被帶走了。

醉於半夜的兩人,醒來時已在監獄。

動亂顛簸,混沌無序。無論如何,四年的囚禁生活從此開始。

楊憲益後來在回憶這段歲月時還不無感慨地說:自己還好,在獄中並未受太多苦,只是十分擔心妻子戴乃迭。

當時的兩人,都以為對方在家裡照顧孩子。直到一次審問消停之後,獄方問他有什麼要求,他說:

“不知道老婆怎麼 樣。這兩年我挨鬥,她情緒不好,我怕她出什麼事,會不會自殺。”

回答是:“沒有自殺。 ”

直到這時,楊憲益才知道,妻子也和自己遭遇了相同的命運。

入獄期間的戴乃迭為了維繫精神狀態,經常在獄中背詩念詞,當一個外國人用中文讀著中國詩詞時,那畫面,著實讓人動容。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或許是因為這層關係,也或許是因為她的極其講禮貌,她竟還得到了獄卒的“優待”。

一次,送飯者給戴乃迭送來英國餐食裡常有的土豆,問她是否喜歡吃,她笑著回覆“喜歡”。此後,那人便每天都給她送,而每次的一句“謝謝”,便是對這位普通中國人的善良的至誠感激。

1972年4月,楊憲益和戴乃迭終於獲釋回家了。

重獲自由後的兩人相擁而泣,他們彼此安慰著,互相祈禱著願此生再也不生離。

隨後,兩人將孩子們接回了身邊,可一個更大的災禍正等著他們。因為不堪打擊,楊憲益和戴乃迭唯一的兒子楊燁得了精神分裂。

後來,兩人不得不將兒子送到英國醫治,可最終,他卻在1978年因情緒失控自殺了,這一年,楊燁年僅38歲。

這以後,戴乃迭的精神也垮了,兩人喝酒的次數也越發多了。

嫁到中國的日子裡,戴乃迭經受了顛沛流離、戰亂、牢獄之災、喪子之痛等等風雨,但當問到她是否依舊深愛著她生活的中國時,她的眼裡閃著淚光,吐出的是堅定的“是的”二字。

戴乃迭愛中國的文化與文明,愛這裡的土地與民眾,更愛她選擇的人生伴侶楊憲益,為了這愛,她願意承受一切。

戴乃迭常說的一句話是:

“我覺得我有兩個祖國。”
民國史上的“洋媳婦”:曾與丈夫合譯《紅樓夢》,聲稱有兩個祖國

楊憲益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我目前因老妻有病,整天坐著陪她。什麼事也沒做,除了家務事而外,也從未給朋友寫信,也無法出門,電話倒是常打。”

患上老年痴呆後的戴乃迭在丈夫的悉心照顧下,於1999年11月18日走完了傳奇的一生。

10年後的2009年11月23日,在為夫人戴乃迭過完十週年死忌後的第五天,94歲的楊憲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楊憲益離世前在家接受採訪時說:

“我現在就感覺到頭了。”

當時的楊憲益身體十分康健,他直言,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身邊沒有妻子陪伴了。

後來,訪者接著問:“那麼她(戴乃迭)在你身邊的話,你還會不會這麼想?”

楊憲益抬了抬依舊明亮的眼眸答道:

“那也許再活一百歲.....”

這大概就是那句“有你,再長的歲月都嫌短,沒你,再短的時日也覺長”了吧!

好在,如今,楊憲益與戴乃迭又在天堂重聚了,願他們安好,願世間的真愛安好。

戴乃迭的大姑子楊敏如在褒揚她的懿德時誇嫂嫂說:

“你生前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謝謝’,甚至關在監獄,每餐接過窩頭菜湯,你也從不忘說‘謝謝’。現在,我要替我的祖國說一句:對不起,謝謝!”

本文結尾,也借楊敏如的話向戴乃迭及所有曾為或正為中國做貢獻的友國朋友道一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