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14歲闖蕩世界,200元起家,終成東北首富

說起東北,首先令人想起的是白山黑水之間,遼闊蒼涼的北大荒,高高的白樺林,一望無際的大豆高粱。

不過,這些經常出現在小說、電視中的場景,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大時代,也已經舊貌換新顏了。

大家的印象中,東北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總是使人想起落後和貧窮,其實這些也都已屬於過去了。

東北一直以來,也是一塊創業的熱土。尤其近年來,隨著國家東北大開發政策的推進,東北人民靠著好的政策以及位居東北亞區域中心的有利位置,靠著自己聰明與勤奮,很多人過上了小康生活,而且還產生了不少國家級的富豪。

14歲闖蕩世界,200元起家,終成東北首富

說到劉忠田,大家似乎不大熟悉,這可能一方面由於東北與內地,山水阻隔,地理上比較遙遠,另一方面也和劉忠田本人的低調有關。

但其實,劉忠田可是一位實打實的富豪,擁有亞洲最大的實體公司,年入百億,可以說是東北最有錢的男人。

在2016年的胡潤百富榜中,劉忠田靠他的忠旺集團的實力,以160億元的身家名列榜中,有著 “最會做生意的東北人”的讚譽。

劉忠田的創業故事,在東北廣為流傳。

古語說,苦難是一筆財富,這句話在劉忠田的身上也得到體現了。

劉忠田出生於遼寧省遼陽市,家境貧寒,父母靠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忠田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生活的艱難,體諒父母的辛苦。平時只要有閒暇時間,就去大街小巷撿拾廢紙殼,易拉罐等廢品賣錢。

日子艱難,一家人相互扶持。劉忠田中學畢業後,就告別校園,開始闖蕩社會了。

14歲闖蕩世界,200元起家,終成東北首富

一次長白山之行,劉忠田發現了一個巨大商機。當時他剛離開學校不久,看到很多人去長白上砍伐木材銷售,收入很不錯。他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幹,說看就幹,於是就帶著借來的200元錢進山了。

那時,他才不過14歲,每天起早貪黑的上山伐木。幾年的時間,劉忠田攢了幾萬塊錢,成了當時小有名氣的“萬元戶”。

有了錢,劉忠田首先想到勞苦的家人,用這筆錢把家裡的房子全都翻新了。

大家看到劉忠田賣木頭髮了,就紛紛都去做木材貿易。

做的人多了,市場漸漸飽和了,木材生意的利潤下降了。頭腦靈便的劉忠田意識到,從事木材貿易掙錢已經行不通了,他開始尋找別的商機。

九十年代初,國家的建設熱潮如火如荼。建築市場上,建材的需求量無比巨大。在一次商務旅遊中,劉忠田發現鋁材生意潛力巨大,決定大幹一場。

於是,他回家之後潛心研究鋁材行業。在1993年到1994年,劉忠田成立了遼寧忠旺公司,專門做鋁型材生意。很快,房地產和建築業的發展都邁上了快車道,劉忠田的公司乘風而上,衝上了行業第三的位置。

劉忠田的公司發展得很快,兩年後,產能就已經突破了10萬噸。很快引起了行業的關注。美國的一家大型鋁材公司找到他,提出以4.5億元的鉅款收購他的公司。但是劉忠田有自己的想法,他要把自己的鋁型材公司做到世界第一。收購的事免談了。

當然,市場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墨守成規肯定是不行的。

劉忠田在拒絕了美鋁的收購之後,開始思考下一步的發展之路。他跑遍歐美各地,到各家大型鋁材工廠考察。

14歲闖蕩世界,200元起家,終成東北首富

經過考擦,他發現鋁業發展的未來是工業鋁。工業鋁的進入門檻要比建築用鋁的門檻高,不像建築鋁,因為起點低,大家一蜂而上,市場利潤越來越低。

於是劉忠田果斷決定轉型做工業鋁。但好事多磨,這一轉型,幾年之間,承受了很大壓力。。

當時,劉忠田為了轉型投入20幾億的流動資金,建設生產線就花了三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一直在投入,沒有產出。

三年後,生產線建成了,機器開動了,春天也來臨了。工業鋁的生意比預料的更火,公司年收入達到60多億元。

忠旺集團逐步發展壯大,現在是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工業鋁型材研發製造商,也是亞洲最大的實體公司。

常言說,什麼樣的人幹什麼樣的事業,做事先做人。

難能可貴的事,劉忠田不僅事業成功,做人也非常成功。

劉忠田在平常生活中很低調,當地人說,劉忠田非常隨和,也非常有慈善心。這麼多年一直對鄉親們非常好,給村民發米、面、油,對貧困戶都是給上萬元的現金。對企業員工更是待如親人,各種福利待遇堪比國企。

劉忠田不愛應酬,大部分時間是在企業、車間裡面巡視,看到有問題立即指出來,就地解決。

劉忠田事業成功,是鋁材行業的翹楚,也是東北的驕傲。

像劉忠田這樣的企業家,東北還有很多,他們是企業界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