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院正在改革,學醫的前途會怎樣?學醫的人會越來越少嗎?

愛讓世界充滿美好


其它無所謂,待遇低,辛勞,每個節假日都要輪著值班,但這些都忍受了。主要接受不了的是這些年的醫鬧,受不了這種屈辱。

關於醫生看病時,病人提出的能不能治好,不能治早說等的問題,來這家醫院看病是你自己的選擇。有沒有把握的事情,其實沒有必要反覆重複。醫生從來不會承諾對任何病有把握都治好。這個已經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常識上事情。

所有疾病的治療效果都是通過治療後來觀察判斷的,有無效果病人自己的感受就能體會到,自己就能判斷。有效繼續看,沒效是調整治療方案,還是轉院,必須自己決定。健康權掌握在自己手裡,醫生只能給你提供對疾病的觀察判斷結果。沒有權利替你做選擇和決定。

至於說醫生給你交代清楚病情,肯定會給你交代,甚至反覆交代,至於說交代清楚,大多數人多怪醫生不交代,交代的少,交代不清楚。而實際情況多是沒法給你交代清楚。絕大多數人都是,醫生給你交代了,你自己不知道說什麼,可能你一直交代也不能交代清楚你,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掌握這個疾病的問題。好多情況下,醫生也需要通過觀察才能告訴你當時的情況,也不可能未卜先知的把所有問題對你說的那麼一定。因此他可能永遠都不會交代清楚,因為你可能無論如何也清楚不了。所以有一些危重病人要告知後簽字。

還有一部分人看病很奇葩,他要對自己的病情進行研究,要讓醫生給他講,一直講到他明白,不明白絕不罷休,你只要講不到他明白,他就說你服務態度不好,醫德不好,技術不行等等。

他往往不顧其他病人等待的感受,只顧自己。他多是重複的提問問題,剛解答完了一次再提問一次,一直把醫生問到煩為止。他認為醫生是他自己的。

有一些疾病,即使對於醫生來說,可能都需要通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反覆思考才能掌握病人的情況。他要讓醫生給他講明白。這時候可能給他辦個班他都學不會,醫生哪裡有時間有精力給他講明白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樣的人在高學歷人群中有個別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自以為是者有之。缺乏社會知識又性格細緻的人有之,總之還不是偶爾見到的一種現象。有的老年人,他一天到晚沒有別的事情,就是關注他那點疾病。他可以執著到即使現在大疫情的情況下,看個門診,他也要和醫生講半個多小時。他也不怕在醫院被傳染。就這樣偏執任性。


小樓獨處


三甲醫院以下的還真是醫生見少了,因為留不住人。

三甲及以上的醫生只多不少。因為福利待遇很好,而且有灰色收入,沒有關係很難進入。競爭十分激烈。

最近去了外地某正規三甲醫院看朋友,在當地排第二。某科看了看,七八個醫生,雖然都是本科,研究生,但是都是他們省內一些普通院校,國內基本排名靠後。從朋友手術過程看,整體素質不是很高,手術過程參雜了不少貓膩。管理也比較混亂。。中醫科倒是十分正規,清一色都是名牌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患者一上午幾十個,忙不過來。

去年去過他們那排第一的醫院,基本上醫生都是各大名牌醫學院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普通護士都月入近萬元,可見效益有多麼好。病人多得忙不過來,很多人住在走廊裡。

給我的印象就是大醫院醫生並不少。基層社區醫院醫生就越來越少。

不過我們在朋友家社區,看到個有意思的情況,小小的社區醫院,二層小樓,一共沒幾個,盡然是一箇中醫坐鎮。

他每天就上班半天,週末休息,三十多歲。某名牌中醫藥大學畢業,半天只看三十個人。每天八點上班,早上五點多就有人開始排隊等他看病,晚了就沒號。那次我特意看了看他的方子,覺得開的挺不錯的,中藥價格竟然很低,讓我很驚訝。。就是藥量有點小。十幾克的藥量,如果是普通進藥渠道,很難保證這些中藥足夠的效果。。。

寫著寫著就有點剎不住車了,幸好我及時發現,避免了你我之間的尷尬。就當故事看吧。


七月有大雨


我當初就是想著醫生職業專業性強,社會地位高,才讓孩子學醫,可是現實是:研究生畢業沒有關係進不了大醫院,即使能進也是兒科,重症監護室,急診室等累的沒黑夜沒白天沒節假日的焦頭爛額的工作,收入低的和學其它專業的同學沒辦法比,想考博士吧,但是目前一個導師只能帶一個博士,基本都帶自己的研究生上來的,女兒的研究生導師不帶博士,所以考博士並不是只要分數夠就能讀的。所以現在八年畢業了,女兒埋怨我,我也是腸子都悔青了。不信的就試試吧!


我173565079


學醫要經歷本科5年,碩士3年,如果碩士畢業工作,要規培3年才能定崗,整個過程至少11年,19歲上考大學,意味著30歲才能開始掙錢,(這不包括復讀時間算在內),30歲開始掙錢,工作幾年才能考慮結婚買房,大家想一想這個過程,相當苦,人生一工作已步入中年,沒幾年就精力跟不上了(老了),本人的一些經歷


shsyu魚


學醫五年制,讀研三年制相加八年抗戰,時間長投資大,畢業進公立醫院難,即使進去了也是個合同工,還三年的歸培。人生已過三十多歲了,這之前就是個投入,給家庭帶來極大負擔。所以想學醫的要量力而行,這是我的切身感受,有能力的和愛好這一行的可以學醫,畢竟是一門技術,能治病救人。


樂樂286409816


小時候,醫生、教師曾經是多少“無知”少年的夢想,而現在這兩份職業卻成了大家不願意從事的職業,成了社會的弱勢群體,醫院有醫鬧,學校有校鬧,長此以往,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看看下面這張圖,我們可能就能理解醫生和醫學院學生的心酸了。在這個聖誕節的夜晚,北京朝陽去民航總醫院的急診科醫生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孫文斌殘忍砍倒在血泊中,孫文斌是一個屠戶,是一個暴徒,是一個失敗者,而51歲的楊文醫生,是公認的細緻溫和的醫生,在臨床一線工作27年,本來再過2個小時,她就可以結束夜班,和自己剛從美國飛回來的兒子一起過個聖誕節,和家人團聚,結果會以這樣的方式,倒在病人家屬的利刃下。

人們常常恭維醫生和教師兩個職業,是絕配,一個救人身體,一個救人靈魂,殊不知兩個職業都是高付出、高危險的職業,醫生和各種病人和家屬打交道,老師和未成年的學生打交道,都面臨著生命危險。

學醫,對於一般家庭而言,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學醫,意味著可以有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最重要的是支持學醫的家長都有一個私心,那就是可以給自己家人看病。

然而,很多這樣的孩子,一旦學醫,就開始後悔了!

第一、學醫壓力大、週期長

學醫的學生,很多都大把掉頭髮,學醫是很燒腦的事情,很多專業在大學都可以“混日子”,而學醫的學生則不能,因為只要偷懶,就會掛科。

大學期間醫學院的學生要學多少東西?有人做過這麼一個比較:

四大名著的字數:《紅樓夢》73萬,《三國演義》80萬,《西遊記》86萬,《水滸傳》96萬,再跟醫學書籍對比一下:生理:82萬,生化93萬,外科148萬,內科165萬!關鍵的問題是這些都是要背誦下來的,因為沒有重點,因為患者不會按照考試重點來看病。

不僅如此,醫學院的學生本科生基本上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他們要不斷深造,直到博士畢業,才可能上三甲以上醫院,從18歲上大學,29歲畢業,別人已經可能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了,而醫學院的學生一直在啃老,這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是很大的壓力。

第二、當醫生壓力大,晉升慢

進了醫院,就能當醫生了?沒有那麼簡單!在規範化培訓制度確立後,3年規培,X年專培(一般為2-4年),然後成為主治醫生,再加上5年的時間和幾篇很牛的論文和課題,然後成為副主任醫師,然後在加上5年和幾篇很牛的論文,最後成為非常牛的主任醫師,這對於多數醫生來說,可能就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了。

第三,生活無規律,醫患矛盾大,生活質量低

很多醫生,身體並不健康,長期的夜班、生物鐘顛倒再加上不規律的飲食,導致很多醫生都有職業病,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

不僅如此,醫患矛盾直接威脅著醫生的生命安全,一個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什麼事都能做出來,他的家屬還想著藉機訛詐醫院一把,誰攤上誰倒黴,另外一些精神病患者還有“免死金牌”。

所以,醫生表面上是一個很風光的職業,實際上背後的心酸,只有醫生和家屬知道。

那樣三甲以上醫院的醫生,確實有不錯的收入,在我們這樣一個三四線城市,也算是高收入群體了,但是他們背後的付出和成本,卻非常高。

相對而言,學醫比上師範要吃香,分數也要更高,但是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學醫的學生的數量和質量,也可能會下降。

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嗎?歡迎留言討論!


贏在高三


醫患關係緊張,醫院正在改革,但我想說,學醫的會越來越多!對於這一點是肯定的!

儘管最近發生了嚴重的殘害醫生的事件,其情景讓人不寒而慄,但我想說,這絲毫改變不了人們對於醫生這種高收入職業的追求!

1.醫患關係看起來緊張,但諸如醫鬧只是個例,殺醫之類更是少之又少。

醫患關係歷來是一種矛盾,一人患病,全家不得安寧,心情時時被病人左右,患者以及家屬心情沮喪,恨不得立刻就將病一把抓去,如果你不信,你深夜凌晨以後,就到現在的兒科門診,你看看那些帶著孩子去看病的人,老少全家出動,如果你插隊試試,立馬就有人和你拼命,因為插隊吵架打起來的多了去。



而醫生因為見多識廣,已經見怪不怪了。對待病人以及病人家屬見怪不怪的,不冷不熱,如果醫生因為工作太忙,每天接觸病人,接觸這些本身就有些負能量的人,醫生本身情緒就有些不穩,如果言語有些過激的行為,很容易刺激患者家屬,導致衝突。

我的一個朋友說起他在醫院就醫的經歷,感慨萬千,那個時候,家裡老人生病住院,自己心急火燎,但護士和醫生不緊不慢,冷淡的很,當時自己真的想和醫生計較一下的。

儘管醫患情況看起來緊張,但採取極端措施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病人和家屬對於大夫還是很尊重,言聽計從,一旦病好,對於醫生心存滿滿的感激。

有人耿耿於極個別病人家屬的極端行為,但想一想哪個行業不是這樣的呢?哪個行業不會遇到這樣極端的事情?以前認為老師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使安全的,但陸續出來的這些家校之間的糾紛,也會讓人目瞪口呆!

2.醫生收入相對較高,職業比較穩定,在所有行業中比較地位算高的。

生病住院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所以進醫院與醫生打交道是必須的,儘管有些醫院,特別是一些鄉鎮醫院比較冷清,但反觀那些三甲醫院,每天人滿為患,病房一床難求,你就知道,其實人們最後辛苦所掙的錢,最後都去了哪裡。

相對來說,醫生的收入是高的,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醫生的收入都穩穩地在各行業當中排名靠前,醫生也很受尊重!



人們對於收入和努力改善生活的需求,會讓人們對於醫生這一職業趨之若鶩,儘管有個別醫患之間的例子,但不會降低人們學醫的熱情。

3.大力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

我國醫療水平還比較低,之所以醫患關係現在看起來有些緊張,歸根結底還是看病難,看病貴引起的。大力發展醫療事業,提高醫療水平。讓人們都享受到高質量醫療服務是大趨勢!



在此大趨勢下,對於醫療的投入會加大,醫務人員會增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醫療行業!學醫熱度不會減!


語文在線


我來回答你! 醫患關係緊張,有深層次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還有一點 特別特別重要:學醫的,付出太多太多了,五年本科加三年研究生,8年時間 必須的! 沒全日制三年研究生學歷,走到那裡,哪裡都說學歷低,稍微好一點點醫院都不接受本科醫生!就算進去了,根本不讓進臨床! 這是現實! 必須是全日制研究生學歷,這是最基本要求票! 學醫的研究生分學術研究生和專業研究生,招聘醫生的三甲醫院,必須要規培證!學醫專業研究生,畢業時,一次性考過,有規培證! 但學術性醫學研究生,根本沒規培證, 畢業進醫院,要到綜合性大醫院去三年規培,才給規培證! 沒規培證的醫學研究生,不給定主治醫師,這可是對醫生來說,天大的事,要命的事! 普通學術性醫學研究生,到綜合性三甲醫院,所謂的三年輪崗轉科,最辛苦,最沒有地位,掙的最少(有在外院規培的醫生,獎金都是象徵性的,很少)。 算算時間成本:5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學術性研究生要規培三年,共計11年! 最後還是想說:巨大的付出,跟收入,不成比例! 醫學研究生工作,不是去做生意,僅僅是工資、獎金略高而已,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有錢人(沒有職務,僅有職稱)。



邢臺吳良材眼鏡老賀


學醫前途很好。從錄取分數線就可以看出醫學專業有多熱門。有多少尖子生的尖子生搶著掙著報考醫學院,醫學院錄取分數線是水漲船高,至於說醫患關係緊張。學醫人減少。那更是杞人憂天。每年公安局逮捕壞人總有壞人反抗,造成公安人員受傷,犧牲的,那每年考公務員進入公安局的是不是看到民警受傷就不考公安局了嗎,而是考生掙著搶著報考公安局。交警每次執法,老有司機不配合。把交警撞傷的。難道因為交警受傷。就沒有人報考當交警了嗎。更不是。而是考生搶著掙著去當交警。還有報到學生把老師擋著抽老師耳光的,難道就沒有人當老師了嗎,而是考生掙著,搶著當老師。也有報到患者殺醫的,醫患關係緊張的,難道沒人當醫生了嗎,不是,而是考生掙著搶著去考醫學院。

那些不讓孩子學醫,只知其弊。不知其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年吳階平學醫時。吳階平的父親吳敬義做主不讓孩子學理。學工。只讓學醫,說學醫不管社會怎麼發展,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需要醫生。永遠不會失業。吳敬業做為一個大實業家,難道沒有你有眼光嗎。不知道學醫培養週期長。課業負擔重嗎。前期投入多嗎,他是為給孩子的長久利益做打算。是為子孫後代著想,以後他的家庭就進入醫學世家就,同仁堂傳了十一代人了,現在還是醫藥世家。李時珍後代傳了20多代人了,子孫現在還是醫學世家。

那只是你個人想法。不代表全部。北京協和醫院吳階平院士(醫學家)吳門三代有30餘人從事醫學,是醫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學醫。南京軍區總醫院著名外科學家黎介壽三兄弟都是學醫。3人都是醫學界的院士。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父親石美森是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母親是著名婦產科專家。伯父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胸心外科專家。石應康女兒是華西醫院腎內科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從醫。例子太多舉不完。魯迅留學日本學醫。孫中山留學香港學醫。郭沫若留學日本學醫。可見醫學對優秀知識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學德國學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馬拉西亞歸國報考同濟醫學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兒子也是子承父業留學美國學醫,也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現任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學家程辛農院士,兒子是中醫學家。孫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學醫。是醫學世家。可見越是著名醫學家,子女從醫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舉不完





好醫生2792


要學醫,首先就得明心智,三觀正、有仁者之心,秉持著治病救人為本才是。

  • 學醫的前途:至少得學對醫,才有前途

通常大家願意學的都是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眼視光醫學等,本科階段這些都必須是五年制才行,頒發醫學學士學位,這樣你才有資格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其次,現在多所學校都開設了本博八年的醫學專業,高考錄取分數都屬於院校裡拔尖的。且院校層次都很高,醫學重知識、經驗、實踐、創新,“醫理、醫工”都是現在正在發展的“新醫科”方向,怎會沒有前途?

這裡也提醒大家,如果想當真正的醫生,避免報考醫學技術類專業,例如醫學影像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眼視光學等,為四年制,畢業頒發工學學士學位。

  • 學醫的人會越來越少嗎?不會,儘管醫患關係擔憂,但醫學的分也只高不低

截止到今年,以川大在廣東理科招生為例,口腔醫學平均分最高,其次是臨床醫學。

包括在去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開展“4+4”臨床醫學博士培養計劃,首次面向非醫學類的理科和文科本科畢業生招生。該計劃打破了文科生不能學臨床的歷史,開啟了“醫文”結合的新時代!未來,“新醫科”將加大人工智能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天津大學、東北大學、上交大已經率先開展“醫理、醫工”交叉研究的實施。學醫將更加是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需求!

對於新醫科和新高考的助力發展,大家可以查看我最近的文章《兩大機會!文科生也能讀臨床醫學,新高考打破”唯理學醫“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