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昔日樂亭,史、劉、崔、張“四大家族”之一的崔家

昔日樂亭,史、劉、崔、張“四大家族”之一的崔家

清中晚期時,在樂亭史、劉、崔、張四大家族中,崔家曾以租賦財勢位列前茅。

崔家系滿軍漢白旗人,祖居吉林省長白山麓崔家溝。始祖崔景祿官居軍中都尉之職,清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後,下詔以田代俸,獎勵有功戰臣,崔家被分封永平府治內的稻地、榛子鎮、遷安以及樂亭城南郎君廟(俗稱廟上)一帶圈佔良田,以萬畝計。所收租賦,少一部分作為皇糧供奉恭親王府,其餘大部統歸崔家,因而所收租銀潮水般湧入。各支以此為依託,在外經營商業,店鋪銀號遍佈京、津、上海、青島各地。因崔家以官勢顯赫當世,商號稍遜,名稱多被湮沒。現經查明,僅崔煥文一支為例,在上海設信成興銀號、煙臺設信成隆、稻地設順成商號、當鋪多處。在本土樂亭城關就設有信成興、信成隆、順成當等十七處商號。崔氏家族各支在各地商號加在一起不下百餘處。

樂亭崔氏家族,租賦收納、商號盈利其財富“超萬戶侯”,世有“京東第一皇莊”之美譽。

崔家這個“富甲京東”的大家族,“讀書人多,功名人多”。查閱縣誌:崔琯道光癸未科武進士、崔國慶道光庚申科進士。舉人三名:崔毓隆(同治甲子科)、崔炳文(同治癸酉科)、崔汝翼(光緒乙酉科武舉)。在朝為官者二品封典計有崔國輔、崔德玉、崔德鄰三人。士大夫、知府、知縣及榮膺誥封者多人,在任期間多有建樹。

隨著崔氏家族子孫繁衍,族系分立堂號,俗謂八大堂。經訪問與查閱資料發現,名稱能詳者有十五個堂號:即崇德堂(崔富文支)、聚德堂(崔佑文支)、明德堂(崔長文支)、成德堂(崔煥文支)、南成德堂(崔六支)、廣德堂、福德堂、文德堂、修德堂、正德堂、榮德堂、興德堂、潤成堂、寶德堂、忠恕堂等。上述堂號中,究竟那幾堂為世稱的八大堂,以及其堂姓名是誰,難以準確詳述。

在莊園的興建過程中,各堂莊園的建築模式自成體系,崔氏門人爭相攀比,座座莊園,古香古色,典雅氣派。除成德堂(西大園子)、南成德堂(洋樓上)外,皆為皇室風格。北起郎君廟,南至朱各莊,由北向南錯落有致,佔地近萬畝。居住裴莊一帶的聚德堂崔佑文與之毗鄰的胞兄弟五人的翠花門樓前,均雕有一對張牙舞爪的大石獅子,因此,在當地有“十獅營”的別稱。

據史料記載,專述崔佑文支系,自始祖崔景祿、二世祖崔應登、三世祖崔茂魁、四世祖崔秉鑑、五世高祖崔魯峰、六世祖名崔可讓(誥贈宣武都尉)。讓長子崔玫,字佩琤,候選守備,誥封通議大夫。玫長子國輔,字碩庭,生員,五品銜,誥封通議大夫(二品封典)、資政大夫。國輔長子德玉,候選守衛所千總,二品封典,誥封通奉大夫,晉贈資政大夫。崔佑文為德玉六子,傳至崔佑文已是崔家的第十代了。

崔佑文弟兄一代,是崔氏家族中最為輝煌的一代,同時也是崔家走向沒落的一代。

崔家後期所以攀向輝煌的巔峰,除依靠王府勢力和家業田產外,多得濟於江蘇嘉定人官拜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徐郙的蔭庇。徐郙為什麼和崔家拉上了關係,一說是和大港史香崖相助有關,但據崔家家人介紹,說是崔家舉子發現了江蘇嘉定落榜不第的徐郙,在交往中得知他天賦聰明睿智,人品才學俱佳,絕非等閒之輩,誠心幫助這位來自南方的同道度過難關,成就功業。崔家人把徐郙請到了樂亭廟上老家,被敬為上賓,冒寒在園區修建樓閣,使其有了安靜的攻讀環境。三年下來,徐郙學業大進,清同治元年(1862)再次進京應試,一舉得中壬戌科狀元,授修撰,歷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拜協辦大學士(樂亭俗稱文中堂)。徐郙對崔家危難相助,感激涕零,為報答崔家的知遇之恩,主動和崔佑文的五哥崔長文結為金蘭之好,稱崔母為義母,崔佑文弟兄順理成章成了徐的乾哥們兒。

徐郙高中後,崔家依靠當朝權貴這棵大樹,仕途人眾,家門日興,財業盛茂,勢傾朝野。凡來樂亭任職的地方官員,都要到崔家拜訪,否則難以坐穩這把交椅。

清光緒年間,由京城派來一位耿介之士駱孝先來樂亭任縣令,就因蒞任沒來崔家拜訪,崔佑文等懷恨在心,找人進京和徐郙一說,沒出幾日就將這位縣令調出樂亭。

光緒二十年,淮軍將領、直隸提督葉志超在中日戰爭中總領援朝諸軍,因指揮無能,貪生怕死,庸懦怯敵,平壤之戰慘敗,而被革職監禁。在朝託門子,走人情,銀子花了無其數,儘管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走出監獄的大門。無奈派人來樂亭,通過崔家找人給徐郙寫了一封長信,由徐出面斡旋,將罪犯葉志超運動出獄。

光緒二十一年,大清朝為鞏固海防,樂亭沿海一帶大量駐軍,設立駐軍衙門。清軍進入樂亭後,在城鄉尋釁滋事,時有發生。為了避免兵民之間發生糾紛,縣府明令禁止民間大型集會。舊曆四月初四是郎君廟廟會。循例,崔家每年要在廟前搭臺唱戲,為當地群眾觀看。礙於官府明文,崔佑文親自進城找縣令請求官府准予演戲。但經交涉再三,官府嚴詞以拒,崔佑文無奈拂袖出衙,鬧了個不歡而散。

崔佑文無功而返,回府後,家人打探,村民盯問,他只能是推胸頓足,有言難對。他越尋思越不是滋味,立即趕往紀各莊清軍兵營,找到九營統領軍門申道發、閃殿奎訴說其詳。申、閃礙於崔家臉面,當面賜令旗令箭,明令:“誰膽敢到廟會騷擾生事,任憑崔家處置,格殺無論!”廟會那天前來滋事的兵丁,被崔家家丁打得抱頭鼠竄。

一次,崔佑文令兒子崔明船進京探望徐郙,返鄉乘坐火車,竟因等姍姍來遲的崔明船,曾使火車誤點。在鄉至今留有“中堂府送客,火車誤點”的趣聞。

崔家財勢,如日中天,後人奢靡享樂之風,日盛一日。平日食甘宴肥,珍饈美味,為供家人娛樂長年養有戲班、影班、蓮花落等班社。據史料記載,崔家戲班陣容整齊,規模壯觀,名角薈萃,光緒年間各班人員加在一起近百人。在崔家的帶動下,樂亭各大家族養戲養影成風,名門顯貴,爭相攀比,無不以此光耀門楣。

物極必返,泰極否來。再大的家業也難以支撐後人門人的折騰。隨著時日的演進,偌大的家財,到後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但正因為有了崔家對於地方戲曲藝術的鐘情供養,卻使樂亭大鼓、樂亭影、評劇這三枝花在樂亭得以生根開花蓬勃發展。樂亭大鼓之所以成為中國最具影響的曲種,樂亭影之所以成為“北方皮影的代稱”,評劇之所以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三者均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崔家傾盡家財做出的巨大貢獻,應該得到應有的肯定與稱頌。

(作者何宗禹,樂亭縣文聯原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