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晨雲說春秋:春秋列國爭霸,群雄並起,各國君主為了爭霸的需要,不得不任用各種人才。朝堂之上的高門顯貴已無進取之心,抱殘守缺者多於銳意進取之士。原先鄉野之中的粗鄙野夫曹劌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而指揮千軍萬馬,於長勺打敗齊國鮑叔牙。曹劌的名言“肉食者鄙”,不僅顯示了依侍才智,蔑視權貴,不拘禮法之風,也讓歷史記住了這位鄉野達人。

魯莊公九年(前685),莊公第一次出征便在乾時被齊軍大敗,莊公一直尋覓機會以報乾時戰敗的恥辱。齊桓公將管仲從魯國押解回來居然拜其為相國,莊公後悔當初不聽從大夫施伯的勸說:如果不能利用管仲,那麼就應將其殺掉。戰場上的失敗已讓莊公顏面盡失,而且還將濟世安民的曠世奇才親手交給了自己的仇敵,外交場上又輸了三分。莊公摩拳擦掌,準備再次進攻齊國。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齊桓公剛剛即位,雖然獲得了國中國民、高民等大族的支持,但是尚未獲得民心與民望,極其需要一場戰爭來樹立政治威望。上次乾時之戰,齊軍輕易取勝,於是齊桓公便想,與其讓魯軍再次攻入齊國國境,不如主動出擊,先發制人。一來教訓一下莊公,滅滅魯國的銳氣;二來可以在國內外樹立自己的威望。新拜相國的管仲反對桓公剛剛登基便對外用兵。桓公不聽,命鮑叔牙率軍進攻魯國。

魯莊公十年(前684)春,齊國出兵征伐魯國。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心裡很是驚惶,便問大夫施伯:“齊軍來犯,我應該怎麼應對?”施伯對莊公說:“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人才,臣向您舉薦一位治國之才。此人名叫曹劌,雖然他從未當過官,但是博通古今,很有治國得才能。”隨後,施伯便前往邀請曹劌入朝共商國是。曹劌的鄉鄰沒想到自己身邊居然住了這麼一個重要的人物,朝中的高官顯貴前來請他出山。鄰居們跟曹劌開玩笑:“有那些天天吃肉的人謀劃國事,你去幹什麼啊?”曹劌滿不在乎地說:“肉食者鄙,他們腦滿腸肥,目光短淺。”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曹劌到了朝堂之上,問莊公:“您依靠什麼作戰?”莊公答道:“衣、食之類的生活資料,我不敢獨自一人享用。肯定與眾人共同分享。”曹劌搖了搖頭說:“這些都是小恩小惠,況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您的實惠的,所以百姓不會跟從您打仗的。”莊公又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器、幣帛不敢擅自增減,至真至誠地祭拜神靈、祖先。”曹劌還是搖了搖頭,“一念之誠,不會感動神靈的,上蒼難以賜福於您。”莊公見狀有些著急,說道:“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我不能徹底清查,但是每次審理案件必據實論處,以求公正。”曹劌聞後,露出了笑容,“這才是君侯最應該做的,也是百姓最需要的。既然能做到這一點,那麼百姓必定為君侯死戰。如果魯齊開戰,我請願參戰。”

莊公聽了曹劌的高論,自信滿滿地率軍迎擊齊軍,雙方在長勺(魯地,在今山東萊蕪東北)對陣。齊軍剛剛在乾時大勝魯軍,因此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有些看不起魯軍。鮑叔牙一看齊軍陣容齊整,急於進攻,試圖一舉大敗莊公於長勺。鮑叔牙命令擊鼓進軍,莊公見到齊軍開始進攻,便要命令魯軍擊鼓迎擊。曹劌說:“君侯,稍等。齊軍士氣正高漲,此次進攻意在一戰而勝,您還是以靜制動為好。”於是莊公命令魯軍嚴陣以待,齊軍雖然銳意進攻,但卻難以攻破魯軍穩如泰山的陣地,齊軍第一次猛烈的進攻被抵擋回去。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齊軍撤回陣中,休息片刻,便再次擊鼓進攻。魯莊公又要命令擊鼓對陣,曹劌說:“君侯,別忙,靜觀其變。”於是洶湧奔來的齊軍面對又是沉默抵抗的魯軍,最後沒有辦法攻破魯軍構建的防線,只能又一次撤回去。雙方就這樣對峙著,鮑叔牙心想:難道上次魯軍被打怕了,一點兒士氣都沒有?齊軍求勝心切,鮑叔牙再次擊鼓進軍,但是齊軍進攻了兩次之後,將士有些疲憊,以為魯軍還是不敢出擊,開始滋生了輕敵思想。面對齊軍的第三次攻擊,曹劌對莊公說:“破齊正在此時,請您擊鼓進攻,必勝齊軍。”於是莊公下令擊鼓進攻,憋了一肚子火氣的魯軍將士奮力衝殺,結果齊軍潰敗,死傷無數。

莊公命令魯軍乘勝追擊,曹劌說:“稍等片刻。”曹劌登上戰車遠眺一番,又從戰車上下來看了看地,然後說:“追擊吧。”於是魯軍傾力掩殺過去,一直追出國境好幾十裡。戰爭結束後,莊公對曹劌的戰略戰術頗為不解,向曹劌請教:“先生為何在齊軍三鼓之後才讓我軍擊鼓進軍呢?”曹劌答道:“擊鼓是為了鼓舞士氣,士氣旺盛就會勇猛衝鋒,所以士氣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的條件,也是稀缺的資源,必須善加利用。第一次擊鼓,士氣高漲;第二次擊鼓,士氣開始低落;第三次擊鼓,則士氣已盡。我們不擊鼓是為了積蓄士氣,而齊軍屢次擊鼓則是在消耗士氣。我們以高漲的士氣對抗低落的士氣,能不取勝嗎?”

晨雲說春秋:一個鄉野民夫卻指揮魯國軍隊兩次大敗齊國

莊公又問道:“先生為何剛開始不讓追擊齊軍,而是望了一下遠方,察看了一下地面?”曹劌答道:“齊國是個大國,大國用兵多用計謀,我害怕我軍中了齊軍的埋伏,我登上戰車看見他們戰旗不整,察看他們留下的腳印和車轍極為凌亂,因此可以斷定齊軍是潰逃而不是誘敵深入,所以請大王追擊齊軍。”長勺之戰,齊軍落敗而逃,齊桓公覺得臉面無光,決意要壓服魯國。於是齊桓公聯合宋國,再次侵魯。魯軍應敵,先打敗了士氣不振的宋國,魯莊公射傷並俘獲了宋國大將南宮長萬,此役以齊宋聯軍的失敗告終。

莊公既已擊敗齊宋聯軍,但是與齊宋兩大國交惡對魯國的確沒有好處,為了將戰場取得的勝利儘快轉化為政治的優勢和外交威望,魯莊公於第二年當齊桓公迎娶周王室之女的時候,親自為齊桓公主婚;宋國發生嚴重水災,魯莊公派人前去慰問。魯國與齊宋兩國捐棄前嫌,重修舊好。南宮長萬為魯莊公所俘,但是莊公憐惜其勇猛過人,沒有殺害南宮。

魯宋兩國重修舊好,莊公便把南宮送回宋國。回國之後的南宮長萬屢次遭到宋閔公的譏諷,剛開始南宮隱忍不發,委曲求全。後來周莊王駕崩,南宮長萬主動請纓前往周王室弔唁。宋閔公又一次譏笑南宮:“難道我宋國沒人了嗎?讓一個俘虜去丟人現眼?”戰敗被俘已經是夠失顏面的了,宋閔公屢次在南宮的傷口上撒鹽,不顧及南宮的顏面尊嚴。這一次南宮爆發了,把宋閔公暴打一頓,結果閔公當場斃命。真是君戲臣以言,臣戲君以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