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

口述/彭昭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清末民初年間,九峰山下的邱姓人家出了三個人物,昌武四爹的打,恩跛子的水,算畫匠的狀紙。這裡單說昌武四爹的故事。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


邱昌武出生之時,在眾兄弟中排行第四,後人便稱為昌武四爹,小時候的昌武,身體羸弱,當地民風彪悍,崇尚習武,其父便為昌武遍請武師,指望通過練武強身。這還真如了其父之願,昌武生來就對練武十分感興趣,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各種招式一點就透。倘要其讀書作文,那腦袋比箥箕還大。於是他就一心習武,每日裡打熬氣力,苦練各種拳術套路,十八般兵器樣樣精熟。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十幾年後,周圍百里無人能敵,且身輕如燕。相傳,把五部風車並排放在一起,昌武雙腳併攏,平地起跳,可一躍而過。新搭的田埂,昌武一路飛腳,田埂上不現腳印。丈四五高的屋簷,昌武一衝而起,可揭屋瓦。可見其本領之高強。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昌武第一次去大石山擔石灰,織了一擔特大的簍子,裝上塊灰後,一稱,好傢伙,450斤,窯主咋舌道,你挑得起?昌武道,我一肩挑到屋你信不?要知道我們這裡到大石山有50里路,窯主當然不信,說你一肩不歇氣挑到屋我不要錢。昌武說,好,你跟我走,又在簍子里加了兩塊灰,挑起就走。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從大石山走小路到永豐,有十里路,從永豐到王子山全是上山路,坡陡路窄,上山十五里,下山十五里,窯主跟著昌武上到王子山頂,走了二十五里,氣喘噓噓,而昌武別說歇息,而且還沒有換肩。窯主心想,這傢伙挑著這麼重的擔子走了二十五里上山路沒換肩,如換了肩那還了得!看來沒什麼跟頭了,不如趁早回去好,於是垂頭喪氣返回。殊不知昌武只一個左肩擔得,右肩卻是半點重物放不得。窯主一走,昌武立即放下擔子歇氣。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

那時我們衡陽人去大石山擔石灰,必要經過湘鄉永豐,永豐人總是恃強欺負我們衡陽人,昌武不忿,便邀三個習武的後生,持一條高凳打遍永豐街,無人能敵,在轉角處,一威猛鐵匠持大鐵錘在昌武背上猛擊三錘,昌武渾然不覺,事後語人曰,只有轉角處那個人的拳頭還硬點。經昌武此次一打,永豐人被打怕了,以後再也不敢欺負我們衡陽人。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後來昌武四爹不慎被癲狗子咬了,人說被癲狗子咬了的人怕聽銅鑼響,說是一聽銅鑼響就會發作。於是昌武四爹便躲進了九峰山,因為無所是事,昌武四爹就一個人修了毛痷子一條路,人稱“三十六彎”,路長十多里,全部用石頭砌成,大的石頭如磨盤,重達四五百斤,全部是昌武用肩頭背上去的。這條路整整修了三年,才得以完工。後來昌武四爹還是狂犬病發作死了,也沒有聽說他有後人或徒弟,至今人們還感謝他。

邱昌武與九峰山三十六彎的故事

聽彭昭主任講完這個故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個叫邱昌武的高人很有可能就是我從未謀面的親舅公,住九峰曹家坳大屋。曾經聽祖母講過,她有一個哥哥,英年早逝,生前情狀與邱昌武極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