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下恰藏村來了個“外事”書記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地處山高溝深之地的下恰藏村,位於化隆回族自治縣初麻鄉東南部山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海拔約2900米,進村出村都得繞山盤旋。2018年年初,村民迎來一位把村裡的事不當外事辦的“外事”書記——裴江樂。

一年多來,第一書記裴江樂把自己在青海省外事辦幹部的身份放在了腦後,他以黨建工作為牽引,在強班子、帶隊伍、聚人心上下功夫,以引導找準致富路子為重點,在幫助村民和易地搬遷上取得突破,多方發力、精準施策、砥礪前行,攻堅克難,為下恰藏村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個村要發展,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的凝聚力是關鍵,解決班子問題是‘第一書記’要做的一件大事。”裴江樂這樣想,也在這樣做。

在一年時間裡,下恰藏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出了融洽和諧的工作局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了開展黨建工作、激活民心、甩掉貧困村“帽子”的首要抓手。

2017年,下恰藏村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57戶進行自主分散搬遷安置。一年多來,裴江樂經常往返於貴德、化隆等6縣,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做好動態監督管理服務工作。

裴江樂和工作隊成員積極對接化隆縣公證處,做好自主分散搬遷安置戶公證事宜。及時掌握搬遷戶在莊廓選址、住房建設、搬遷入住、竣工驗收、舊房拆除、土地復墾、生態恢復等方面的情況。截至目前,47戶(含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司法公證,已搬遷入住或正加緊搬遷進度,並享受撥付補助資金305萬元,安置點分佈在貴德、同德、共和、尖扎、化隆、剛察6縣境內。其餘10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雖自願放棄易地搬遷,但在裴江樂的反覆督促動員和教育引導下,目前已有2戶表示準備搬遷。

通過易地搬遷,村民從大山深處搬出,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易地搬遷的顯性積極效應正在日益顯現。

近年來,村民主要增收渠道集中在種植養殖、外出務工、自主創業、合作經營、政策補貼、外界幫扶等方面。駐村隊利用到戶產業扶持資金29.16萬元,集中採購繁育母牛36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54人,實現了項目到戶、資金到戶、責任到戶和幫扶到戶。眼下,11戶受益戶對繁育母牛的成長期和繁殖率、生長質量和經濟效益都持樂觀態度,並表示保證繁育母牛養殖的持續性和增值性。每天聽著牛兒們“哞哞”的叫聲,村民就像看見好日子的曙光。

根據村民生產實際,裴江樂監督、指導互助資金新一輪的借貸發放和週轉使用,共發放借款資金47萬元。目前,村裡已有9戶貧困戶順利辦理貸款手續,信用社已向貸款戶發放貸款27萬元。

有了這第一桶金,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自救的內生動力。

一年多來,裴江樂為25人順利申請臨時救助;為村中符合殘疾人標準的4名村民協助申辦殘疾證;為村中3人成功申報創業致富帶頭人、“帶薪在崗實訓”項目;組織8名村民代表赴互助土族自治縣刺繡公司和種植養殖合作社觀摩考察、培訓學習;舉辦種植養殖技能培訓班4期……

“組織信任我,讓我到下恰藏村任第一書記來幫助扶貧,我就要用第一的衝勁、第一的韌勁和第一的幹勁,來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力做好脫貧攻堅,確保下恰藏村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隊。”裴江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