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在深圳,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聊天,經常會聊到一個話題:

你留在深圳多少年了?

一聊起才知道,大家在深圳待的時間並不久,一兩年的最多,最久的不過四五年。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待得最久的小姐姐說:“雖然沒能力在深圳買房子,但感覺已經把深圳當成了另一個家鄉,過年離開家的時候,我跟朋友說我要‘回’深圳了,而不是‘去’深圳。”

待了四五年的人已經把深圳當成了另一個家,那麼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1、後悔沒有多買幾套房

@郭先生,二手房東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郭先生是一個二手房東,手裡有不少西鄉、坪洲、固戍的房源。他本人來自湛江,三十多年前和老婆來深圳打工,後來在這裡紮了根。

“三十多年前,誰知道深圳能發展那麼好,真的後悔當初沒有買多幾套房!”在介紹租房的時候,他這樣對我們說。

雖然他手裡拿著兩大串、差不多上百把鑰匙,但真正屬於自己的,只有一把。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剛來深圳的時候,這裡並沒有那麼繁華,“感覺並不比湛江好多少。”郭先生說。市區的面積還不是很大,老城區、老街道還有很多。

他們夫妻一開始在玩具廠裡當流水線工人,周邊都是工廠區,沒有什麼娛樂,兩人慢慢地存了些錢。

然後他們利用這些錢,在廠區開了個雜貨店,又賺了些錢,便買了一套老房子,在深圳定居下來,把兩個孩子和老人都接了過來。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一開始,只想到在這邊賺錢簡單一些,沒想到深圳能發展得那麼快。”郭先生這樣說。

他有不少朋友,抓住了深圳發展的機遇,賺了很多錢。有的人,眼光好,買了十來套房,四十多歲直接退休當房東,每月靠著租金就可以過得很瀟灑快活。

還有的人,創業、投資,現在身價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都有。而提到自己,他則嘆氣,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遠大志向,只會賺一些簡單的小錢。

後來他老婆繼續經營雜貨店,他則成為了西鄉這一片地區的二手房東。每天,他都會發好幾條朋友圈,拍小視頻告訴大家又有新房源,價格多少…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有人說他的房子偏貴,他就說:“現在深圳哪裡還有一千以下的房子?我這裡不能再低了!”

雖然他比深圳絕大部分的打工者有錢,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兩個兒子都需要買房,就覺得自己還要繼續奮鬥。

說到兒子買房的事,他再一次嘆氣,說:“要是我當年多買幾套房就好了!”

2、在深圳創業,將家搬來了深圳

@黃叔,牛肉火鍋店老闆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二十多年前,學了四年廚師的黃叔和他的表哥,帶了一筆錢來到深圳龍崗,開了一家粿條店。之所以來深圳,是因為聽說很多潮汕人都來到了深圳,在深圳可以賺錢。

後來他在深圳認識了同樣來自潮汕打拼的黃嫂,兩人在這邊結了婚,生了兩個孩子。

粿條店慢慢壯大,變成了牛肉火鍋店,黃叔每天讓朋友從潮汕送新鮮牛肉、純手工打的牛肉丸等食材過來,以正宗且新鮮的潮汕口味在深圳立足,很多潮汕人週末都會過來他們家吃火鍋。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雖然也算是在深圳有成功的事業,也買了房,但是這過程遠比大家想象中的艱難。

店裡有服務員,但是黃叔很多事情都堅持親力親為。

每天的牛肉,大部分都要經他的手處理,因為幾個學徒還沒達到他滿意的水平,為此,他每天切牛肉都切到手麻木了。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都說潮汕人會做生意,但生意要做起來也不容易。

黃叔所在的街道,全部是做餐飲店的,很多都只能堅持幾個月,所以他經常能看到一間一間的店在裝修、搞各種促銷活動。

而他的店堅持十六七年還不倒,老顧客們都說黃叔“是個牛人”。牛不牛,黃叔其實不在乎,能賺夠錢讓家裡人過得更好,才是他最大的心願。

3、深圳打工賺錢,每月寄錢回家

@老周,工人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並不是每個堅持留在深圳多年的人,都能定居在深圳,河南人老周就是例子。

二十多年前,深圳到處都在熱火朝天地移山填土大搞工程,街上到處都是操著南腔北調從全國各地湧來深圳的創業者和淘金者,而老周,算是其中的一個建設者

他的工作,就是和眾多的建築工人一起,蓋起一棟棟新的樓房。老周說自己見證了深圳從一個破舊的小地方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對這樣的深圳速度感到吃驚。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以前他的工資每月只有幾十塊,現在漲到每天270多元。

對於這樣的工資,他還是挺滿意的,就是太累了,每天風吹日曬,四十多歲的他,臉和手臂都黝黑黝黑的,看起來老了不止十歲。

因為家裡人都在老家,所以他從沒想過在深圳留下來,剛開始只想著打工賺錢,寄錢回家孝順老人,養老婆和孩子。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後來工資是漲了,但是深圳的房價漲得更快,所以他也就完全打消了留下來的想法。

但是他也不覺得這有什麼,雖然在深圳工作了二十多年還是買不起房子,依然要跟工友合租,但憑著在深圳打工賺的錢,他在老家蓋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供兒子和女兒讀完了大學。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來深圳二十年以上的人,當然不包括這些,文字提到的,僅僅是其中普普通通在奮鬥的一群人。

還有的人,在二十多年前,靠著買股票,發家致富,一年賺了幾千萬;8000多個攸縣人在深圳開出租,每年創利6億元,寄回家鄉4億元…

深圳提供的機會,讓無數人富了起來,成功留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活力的城市裡。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受益於深圳的發展,二手房東郭先生非常感激深圳。他常常勸來找房子的年輕人要努力留在深圳:“深圳是個好地方,有能力的人前途無可限量。”

但不得不說的是,那些許多年前能留在深圳的人,除了努力外,也很幸運,因為他們遇到了那時候的深圳,全速發展,而且開放、自由。

現在深圳依然以這種姿態接待我們這些90後、95後,但和以前相比,年輕一代的壓力也大了不少,越來越高的房價、房租,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湧進來,我們的競爭更加激烈。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來到深圳只是為了打拼,並不敢妄想能在這裡安一個家。有時候總感覺自己像是紮在角落裡不起眼的螺絲釘,平凡而渺小。

有的人,來深圳四五年了,工資依然只有五六千,每月還要為一兩千的房租心疼,基本存不到什麼錢。

深圳人大多都聽過一個話題“買不起房,為什麼留在深圳?”但即使買不起房,我們也不願意離開深圳。

那些待了二十多年的那些“深圳人”,他們最後都怎麼了呢?

海明威曾說過:假如你夠幸運,在年輕的時候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同理,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來過深圳,那麼深圳將永遠跟著你——它教會你如何奮鬥,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它讓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更多的可能。

不管怎麼樣,每一個在深圳打拼的人,每一個在深夜加班的人,即使最後不能留在深圳,都值得被點贊,因為這是最積極向上,年輕活力的一群人。


【深圳住朋網】專注深圳樓市的新媒體,這裡有:樓市爆聞、深度樓評及樓市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