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紅色記憶】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南雄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既有南雄黨史人物、黨史重大事件、黨史故事,又有黨史教育基地、重要革命遺址等,為了讓南雄人民更加了解南雄紅色歷史、知曉南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我臺與市老促會合作開辦了《紅色記憶》欄目,向大家講述南雄的這些紅色歷史。今天的《紅色記憶》講述的是《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革命故事。

1922年8月的一個清晨,酷熱的暑氣,剛剛褪去,涼風輕拂的大成街江邊大榕樹下,一群親朋好友正站在青雲碼頭,為一位剛剛登船的俊秀青年送行。看著前來送行的親友,他站在船頭,向眾親揮手,並賦詩道:

為感朋濟盛意多,自慚下駟賦驪歌。

西窗剪燭話聯榻,南浦揚帆別對河。

此去敢雲看熱鬧,今來慨嘆太磋跎。

如流歲月暫分手,爆竹聲傳再琢磨。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這位吟詩的青年,叫曾昭秀,是南雄湖口人,他此行是要遠赴廣州。

《南雄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輯 陳水勤:曾昭秀是去廣州讀書,他原來是在南雄中學讀書,1921年的時候南雄中學的學生,不滿學校禁錮學生閱讀新青年雜誌,接受新思想 ,接受馬克思那些思想,不滿學校政府禁錮,所以利用一次學生宿舍倒塌,壓傷學生的事件為契機,發起學生運動,罷課、鬧學潮,然後要驅逐校長,結果罷課取得勝利 ,校長被撤換了,但是以曾昭秀為帶頭的16名學生被開除 ,有一批人家裡有點錢就送去外地念書,大概有七八個就送去了廣州,其中曾昭秀是其中之一。他去廣州的時候,他的親朋好友就來送行。

就這樣,失學後的曾昭秀,在父親曾奉璋的疏通下,於次年轉往廣州廣雅中學讀書。曾昭秀到省城廣州讀書後,與他一同被開除的雄中同學陳召南、周序龍、彭顯模、周群標等也轉到了廣州唸書。這些南雄青年在廣州再聚首,心頭格外喜悅。以後,他們回到南雄,演繹了一段驚心動魄的人生歷程!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1924年的廣州,是大不一樣的廣州。這一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控制廣東局勢後,在廣州實行“聯俄聯共,互助農工”的國共合作政策。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大學,培養軍政人才。文,就是廣東大學(即中山大學)。武,就是黃埔軍校。

之後,組建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為加速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進行合作,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

馬克思主義在廣東得到了迅速傳播。在大革命中心廣州讀書的南雄青年學生,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投入到革命思想的傳播中。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1925年,曾昭秀在廣州榨粉街,組織成立了“南雄留省學生會”,出版《雄聲》月刊,在南雄的留省同學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同時將黨的青年刊物《中國青年》和《嚮導》,寄發到南雄中學的同學中,向南雄青年和南雄社會傳播革命思想。

之後,曾昭秀組織南雄留省同學會,參加黨領導的省港大罷工等革命運動。因表現優異,曾昭秀、陳召南、周序龍、張功弼、曾昭慈五位南雄青年,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南雄最早入黨的一批黨員。

1925年夏天,這五位最早入黨的共產黨員,從廣州回到南雄度暑假。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南雄革命老區發展史》編輯 陳水勤:曾昭秀去廣州的時候先在廣雅中學讀書,後來考上廣東大學就是中山大學。在中山大學的時候接受馬克思主義,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暑假的時候他就回來,主要辦了兩件事來宣傳馬克思主義,一個成立了青年學社在賓陽門那邊,第二個他就在德政街,就現在這條街辦了一個書店叫民生書店,專門售賣馬克思主義思想這方面的書籍,有《中國青年》就是中共團中央的機關報,還有《嚮導》,就是中共中央的機關報,還有《共產主義ABC》,賣這些馬克思主義讀物在南雄傳播馬克思主義。

之後,他們又先後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旁聽農民運動理論課。毛澤東、周恩來、瞿秋白、彭湃講授的農民運動理論課,讓他們深受教育,並獲得了極大的啟示。

1926年,他們尚未在廣州全部完成學業,曾昭秀、陳召南、彭顯模、曾昭慈等人,被黨組織派回家鄉南雄,組織領導開展工農運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即將在南雄展開。繼革命青年曾昭秀之後,又將會發生怎樣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呢?請繼續關注下一期《紅色記憶》。

【红色记忆】新思想 新青年---曾昭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