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窮奢極欲的統治者之一,慈禧太后的陵寢也是修建的十分奢侈無度,富麗堂皇,曾一度打破祖宗制度,在陵寢制度上僭越數次,開創獨特的清代後陵風格。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的照片

清東陵境內的定東陵是慈安、慈禧兩位太后的陵寢。在定東陵的後陵有兩座,一座是普祥峪的慈安陵,另一座是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因為這兩座後陵是修建在定陵的東面,按清陵的命名方式稱之為定東陵。但是為了區分慈安慈禧陵,故以兩陵所處的地名來區分。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定東陵全景

慈安陵和慈禧陵的陵址是由同治帝親自堪輿風水後選為慈安慈禧的萬年吉地。按照清代祖制,定東陵只能興建一座後陵來作為慈安慈禧兩人的百年之地。當時在興建定東陵時就有大臣因這個問題上奏慈禧慈安,但是被慈禧以哪個陵裡葬兩個太后?連妃園寢的妃子還都各自為券,這不是明著欺負我們姐妹?駁回。

承修大臣們見此只好提出,仿照雙妃園寢的樣式,在陵的後院東西並排各建寶城、寶頂、下建地宮。但不料慈禧太后逼問道:“我們是兩個太妃嗎?誰說我們就不配一人建一陵?當這話說出口後,承修大臣們就知道慈禧太后的意思,表示在定東陵修建兩座單獨的後陵,慈禧的這一行為完全是打破了祖制。

於是在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同時破土興工興建後陵,光緒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同時完工,歷時六年。慈安陵耗資白銀二百六十五萬兩,慈禧陵耗資白銀二百二十七萬兩,因修陵的耗資差距太大,讓慈禧太后心懷不滿,埋下重修後陵的導火線。

這兩座後陵之間僅相隔一道馬槽溝,並排佇立,規制相同。但慈安陵在西,慈禧陵在東,這表明慈安的地位略高於慈禧,因為慈安是咸豐親自冊封的皇后,慈禧只是母以子貴晉升皇太后,故而地位低於慈安。因此在陵寢的位置上展露出來。

而且咸豐帝的定陵是主位,皇后陵定東陵則是附屬陵寢,屬於從屬地位,那麼作為定東陵墓主人的慈禧、慈安來說,她們誰離得定陵地理位置近,誰就是身份更尊貴,這是宗法制度所決定的。

慈安葬於西邊的陵,從地理位置上就更靠近咸豐的定陵,而慈禧葬入東邊的陵,就其地理位置來說,離定陵的距離自然相對遠些,這表明西邊的慈安陵比東邊的慈禧陵位置尊貴。因此這就是慈安陵在西,慈禧陵在東的原因了!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神道碑亭及墓碑

兩座定東陵的建築規制如下排列:下馬碑、神道碑亭、神廚房、三孔拱橋、三孔平橋、一孔平橋、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東西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陵寢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慈禧陵神路連接與慈安陵神路,慈安陵神路連接與定陵神路。

這兩座後陵,材料精良,工藝精湛,恢弘壯麗,在清代後陵中都算得上乘。但在定東陵的建築興建上又再一次打破祖制,按道光帝的規定,清代後陵建築只能參照於慕東陵,而且清陵內的後陵是沒有神道碑亭,最多也只是增加下馬碑。但是定東陵不僅修有下馬碑,還興建神道碑亭,就連地宮也雕刻圖案,並且設置精巧的排水系統,這是乾隆裕陵都沒有的設置。可見定東陵的修建是多麼的耗費慈禧的心思,也足見祖制在慈禧眼裡沒有絲毫遵守的必要。

如無意外,定東陵以後就是靜待墓主的葬入。但隨著同治帝,慈安太后先後的駕崩,慈禧太后獨掌大權後,菩陀峪陵也迎來再次重生的命運。

在光緒二十一年八月,東陵守護大臣為了討好慈禧,上奏朝廷說慈禧陵因連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命親信慶親王奕劻和兵部尚書榮祿為承辦大臣。結果,陵內建築無一不修,大殿和東西配殿都從原來的揭瓦維修改為拆後重建。

而這次大修則工程浩大,到光緒二十五年的時候,已經撥款150萬兩,以後的款項更是一個謎。期間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修建工程一度停頓。等到慈禧從西安回京後,她也來到工地親自檢查。工程在歷時十四年重修後終於完工,但碰巧的是完工四天後慈禧太后駕崩。經過費時十四年整修,耗資巨大的慈禧陵,被修建的異常富麗堂皇,整體造型透露出一股極其窮奢極欲的味道,陵內的木、金、石三絕更是震驚世人。讓這座後陵成為清東陵境內最為傑出,壯觀宏麗的陵墓。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隆恩殿

慈禧陵的三絕:木絕、石絕、金絕。

木絕是指慈禧陵三大殿的木材,(三座大殿即隆恩殿和東西配殿)這三大殿的木材採用名貴的黃花梨木。對黃花梨木的珍貴,民間有一句諺語形容道: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足以可見黃花梨木的珍貴和昂貴价值。黃花梨木名海南檀,木質堅硬,紋理細膩,防火耐腐,是木料中的佼佼者。由於生長緩慢,加上在當時砍伐過度,黃花梨木的開採十分艱難,就算是開採也是耗資巨大。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太后還是硬生生的耗費巨資用黃花梨木蓋出了三座大殿,並且在三大殿上的木料上貼金。在隆恩殿的欄板上做成一百三十八組的鳳引金龍和璽彩畫,顯得格外豪華壯美,富麗堂皇。這三座大殿絕對是陵寢建築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手筆。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黃花梨木隆恩殿大門景象

石絕是指古代建築中石材,在建築興建上石材是個非常重要的材料。慈禧陵整修後使用的石料採用上好的漢白玉,其雕刻圖案更是絕中之絕,隆恩殿前面的丹壁石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左龍右鳳的格局,採用鳳上龍下,鳳壓龍的格局,採用高浮雕加透雕的雕刻手法,在龍鬚、龍爪、鳳頭、鳳冠等多處鏤空,立體感極強。隆恩殿的漢白玉石欄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飛“鳳”、後追“龍”圖案。

76根望柱柱頭全部雕刻著翔鳳,鳳的下面是雕在柱身裡、外側的兩條龍,形成獨一無二的“一鳳壓兩龍”造型,寓意著慈禧生前的無上權力。而隆恩殿前的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雕刻更是體現慈禧壓制同治,光緒兩代帝王的非凡權威。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丹陛石

金絕則是指慈禧陵內使用的黃金。說到黃金那簡直就是奢侈品最高的代名詞。一般的建築用一點金粉點綴一下,提高一下品味那已經是非常奢侈的了。但是慈禧陵的三殿全部用黃金來裝飾,三大殿內從天花板,梁枋全部使用瀝粉貼金的工藝手法來裝飾,有云、蝠、壽字、錦紋以及千姿百態、大大小小的行龍、臥龍、升龍、降龍共計三千三百五十條,個個栩栩如生。

所用紅黃兩色金,交相輝映,光彩奪目。天花板上五百七十多塊天花板的正中都有一條用黃金打造的金龍鑲在上面,每條金龍重一兩,僅天花板所用黃金就達到五百多兩,經被盜後,僅剩五塊半遺留。而且在三大殿內外全部在黃花梨木柱用銅鎏金的形式,做成金光閃閃龍頭在下,龍尾在上的六十四根金龍盤御柱。

要知道,在皇家建築中,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北京故宮太和殿上,也不過只有6根柱子上有盤龍,並且僅僅是瀝粉貼金,而不是像慈禧陵如此使用銅鎏金的金龍盤御柱。慈禧陵三大殿耗用的黃金根據清宮檔案記載,三殿僅用葉子金一項就達4592兩1錢4分3毫,摺合黃金143.5公斤。可見慈禧陵的奢侈和豪華。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隆恩殿全景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統治中國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駕崩,終年七十有四。慈禧太后死後,所使用的棺槨材料採自於雲南深山老林的金絲楠木,僅這些金絲楠木運費耗資數十萬白銀,當棺槨成型後,先用一百匹高麗布布纏裹襯墊、然後再反覆使用油漆四十九次方可完畢。慈禧太后駕崩後所隨葬的物品也是十分驚人,價值連城。

根據參與慈禧太后入斂的心腹太監李蓮英回憶和其侄筆記愛月軒記載:慈禧棺內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鋃大小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蓋在慈禧屍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被。被長280釐米,寬274釐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全被不但花紋繁多,而且還織有漢字陀羅尼經文25000字。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經被上綴有820粒珍珠。在經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球被,也是傳世奇寶。慈禧頭戴鳳冠,冠由珍珠寶石鋃嵌而成,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一千至二千萬兩,其鳳冠價值可想而知。口內含夜明珠一粒。慈禧脖頸上有朝珠三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她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葉滿綠筋,如大然一般,重22兩5錢4分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在其屍體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兩;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黃籽粉瓤者兩個,綠皮白籽黃瓤者兩個,估價600萬兩白銀;翠桃10個,綠色桃身,粉紅色桃尖,難分真偽。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隻滿綠的蟈喂,綠色的菜葉旁有兩隻典色的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處,獨具匠心,稀世珍寶,估值1000萬兩白銀。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棺內最珍貴的是座率紋花,煙雲流動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瓏寶塔。其屍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無。當寶物殮葬完畢,發現棺內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蘭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

從1879年東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宮最後封閉,其間30餘年中,還陸續向地宮今井內放置了各種奇瑰珍寶,金玉祭品1000多件,最為珍貴的就是慈禧太后生前所戴的十八顆珍珠手鍊。據當時估計,慈禧太后棺槨中的陪葬品摺合白銀共計五千萬兩白銀。二十年後,也就是民國時期,這批陪葬品的價值被估值過億兩白銀。

從慈禧太后駕崩到入葬定東陵,費時將近一年,於宣統元年十月初四葬入定東陵地宮。耗費白銀達一百二十多萬兩,堪稱清代帝后喪葬費用最高。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出殯舊照

清亡後,清東陵受到民國政府管理,但因為時局動盪,清東陵也是管理不善,保護措施名存實亡,就連守陵人都監守自盜,盜取陵寢的文物變賣以過生活。在這種時局下,清東陵迎來第一次浩劫,在這次浩劫倒黴的就是乾隆裕陵和慈禧定東陵。罪魁禍首則是民國軍閥孫殿英部。

1928年七月,流串至河北遵化縣附近的孫殿英因軍費不足加之聽聞愛月軒筆記所載以流串至東陵附近,決心盜掘清東陵境內的乾隆裕陵和慈禧陵。於是打著以進清東陵搞軍事演習為幌子,實行盜陵計劃。盜取慈禧陵則有孫殿英軍的譚溫江部所為,譚溫江部在守陵知情人的吐露下,以炸藥炸開啞巴院下的金剛牆,在進入墓道後,用木樁撞門法連開地宮兩道石門,進入正室。進入室內,發現慈禧棺槨密封無一絲縫隙,士兵們於是用刀斧劈開慈禧太后棺槨後進行盜寶。

在盜取棺槨陪葬珍寶的過程中,發現死去二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屍身竟然不腐,後因為開棺接觸空氣後屍體發生變質現象,而且在盜取慈禧太后口中的夜明珠,士兵們為摳出夜明珠損害慈禧嘴部,並且為爭奪慈禧壽衣的珍寶將全身衣服撕脫,導致赤裸上半身,並且扔出棺外。經過一番盜取後,譚溫江部遺留慈禧太后所遮蓋的陀尼經被和慈禧屍體後撤出地宮。孫殿英部則調集大車二十輛滿載盜陵珍寶而歸。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孫殿英部盜陵舊照

東陵被盜四十天後,溥儀派遣清朝遺老大臣和宗室趕赴清東陵重斂勘查。根據東陵善後人員寶熙、善齡、陳毅所寫的日記記載到:在清理慈禧地宮時,發現地宮散發一股令人窒息的氣味,並且棺蓋被拋到墓室西北角,在仰置的槨蓋上,慈禧的屍體側臥在哪裡,臉朝下,頭朝北,腳朝南,左手搭在後背上,髮色青黑,散而不亂。

慈禧上半身赤裸,白皮貼骨,身上呈現拳頭大小的斑痕,長有一寸長的白毛。翻過身後發現慈禧面色灰白,兩目無珠,深陷為兩坑,其顴骨隆高,不異昔表,唯有唇下有傷痕,系盜取夜明珠所致。見此慘景,收斂人員無不為之動容,為慈禧太后的慘遇悲傷。隨後慈禧在跟隨的旗人婦女用黃綢重新收斂,並將原棺槨封攏,隨後退出地宮命工匠填砌墓道。至此,慈禧太后重斂完畢。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被盜後遺體照

解放後,國家於1979年清理慈禧陵地宮對外開放,1984年開啟慈禧內棺對棺內和慈禧遺體進行反腐清理後將遺體放回棺材進行封棺。定東陵菩陀峪地宮自1979年清理後一直對外開放,在參觀地宮的時,如果看見慈禧棺槨,裡面躺著的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國家檢查慈禧棺內並進行防腐

慈禧陵耗資費用:興建陵寢耗資:兩百二十七萬兩白銀。整修第一次撥款: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其後撥款數目不詳。金絕耗資黃金143.5公斤,計287斤黃金。出殯費用:一百二十萬兩白銀。陪葬品摺合白銀五千萬兩。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地宮和棺槨照

關於慈禧陪葬品被盜去向,值得一提的是孫殿英因為盜陵事發後,為擺脫罪名,將慈禧嘴中的夜明珠贈送於宋美齡,其餘部分珍寶則是贈送於閻錫山、徐源泉、孔祥熙、戴笠、蔣介石等民國政府的權貴,之後孫殿英並未因東陵盜掘行為受到法律的審判。

之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淪落為漢奸,後抗戰勝利後又淪為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時期成為解放軍俘虜,關押於武安縣。一九四八年十月因病死於武安縣鄉村,終年五十九歲。慈禧陵的珍寶也因為孫殿英的去世行蹤從此撲朔迷離,不為世人知曉。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陵寶頂,寸草不生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定東陵小知識:

一:定東陵慈安在西,慈禧在東。但不代表慈安地位低於慈禧,而是高於慈禧。這一切都是因為生前地位和宗法所表現出來的。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二:慈禧陵的三絕乃是清東陵首例。

三:後陵修建神道碑亭,定東陵乃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清東陵風水牆外的昭西陵因其特殊不能對比。

四:慈禧太后屍體不腐乃是清東陵所有帝后三具不腐屍體之一,其餘兩具乃是乾隆帝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和同治帝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五:慈禧陵的耗資乃是清代帝后陵之最。

六:慈禧陵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慈禧:定東陵的修建屢次打破祖制,實屬罕見。

七:慈禧陵寶頂因為慈禧太后生前不喜自己陵寢寶頂長草,命醇親王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醇親王在工匠的幫助下命令將土混合硫磺石灰等在鐵鍋之中炒熟,熟化處理之後的土鋪在寶頂上,故而至今未長一根草!

八:三大殿的外牆全部採用來自山東臨清特製的澄漿城磚,以磨磚對縫,幹擺灌漿的工藝砌成,使牆面光潔平整,堅固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