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在80年代的農村題材電影裡,根據取景地我們可以大致分為

南方農村片北方農村片

比起研究者們對南方農村片的大書特書(尤其是胡炳榴的《鄉情》、《鄉音》系列),以上海電影製片廠趙煥章導演的《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為代表的北方農村片則擁有更多的群眾基礎。

北方農村片裡山東農村片以其濃郁的特色更為觀眾熟知。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1981年與《喜盈門》同年的這部農村片《春歸紅樓》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薛彥東導演的。它講述了魯西南農村改革開放後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生活變化、心境變遷,富有時代特色。

電影的故事並不複雜,一位官復原職的老縣長教育自私自利的兒子、並帶領群眾通過勞動走上發家致富的路子。

電影通過了幾個關鍵人物的立場和行為刻畫了老縣長的工作阻力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老縣長是電影中絕對的正面角色,雖然他遭遇苦難、妻子過世,卻拖著傷病之軀全心全力帶領群眾致富脫貧(或許是脫單)。飾演縣長的倪正華是著名演員倪大紅的父親,他的戲路寬廣,亦正亦邪,在正派、反派、丑角中自由切換、遊刃有餘。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飾演兒子的郭旭新是80年代知名的帥哥演員,他的外形英俊儒雅,風度翩翩。這部片是他少有的反派角色。在本片中,他飾演了那種思想落後、碌碌無為、剛愎自用、脫離群眾的楊小森。究其本質還是自私與貪婪。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老親家的角色是當時電影裡很常見的一種類型。他們曾經有著輝煌的過去,是當年的先進分子,卻在多年鬥爭中變得失去稜角、明哲保身、不敢做出頭鳥,在物質社會中又沾上了幾分庸俗與世故。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巧用對比

影片除了幾類典型的人物塑造外,很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多組對比。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例如開頭郭旭新典禮上的豪華配置,鄉里鄉親登門拜訪、送上好禮。而與此同時光棍們處境寒磣、還有人因窮慘遭“咧瓢”(並不清楚原詞的寫法,從臺詞前後判斷該處意為“兩口子之間掰了”)。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開始時楊小森的自私自利,接受教育思想成熟後的樂於助人。此外,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導演均安排在了多組人物中。例如,親家母的角色設置亦有深意,革命年代的模範,歷經風雨後反而變得畏縮、習慣了隨大流,在接受老朋友(男主角老縣長)的教育後開始反思自己,最終變得更為積極樂觀。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本片中的其他配角多屬群戲演員,角色也屬典型的樂觀、踏實的勞動青年,影片沒給人物太多的塑造空間。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因為電影旨在反映時代風貌,所以人物最終的成長過程還是要符合要求,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成長後的角色反而不如之前的給人印象更深,畢竟現實中的人都是有很多不完美之處的,一定程度上,電影中的反面角色更代表了現實中人的缺點與小毛病。而當時的電影還是以大團圓結局居多,人物基本上都要通過成長具備健康積極的面貌。

與《喜盈門》同年的農村片,主演是倪大紅父親,搭檔26歲儒雅小生

最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片的作曲肖珩曾參與多部山東題材電影,本片的插曲《雨後春光無限好》已經有了後面《咱們的牛百歲》裡那首《雙腳踏上幸福路》的味道。

下方附上長春電影製片廠另一部農村片《花開花落》及更多經典電影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