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以身試毒研製疫苗 挽救無數中國人 身高1.6米的他如何感動世界?

(說歷史的女人——第932期)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人們往往會對那些大明星或者某些所謂的風雲人物津津樂道,而真正的民族英雄、人中豪傑卻被淹埋在茫茫的歷史塵埃之中。今天筆者要為大家講述一位不為大家所熟知的人,他也許很普通,身高僅1.6米,做為一個男人,太不夠男人;但他做為一個人,不愧一個大寫的人!你回家翻翻你小時候打防疫針用的小本子,看看上面有多少種疫苗接種的記錄。麻疹、天花、脊髓灰質炎、牛痘……一連串令人討厭的名詞,而這些名詞都跟這個矮小的男人有關。

他是位專門研製疫苗的專家,他讓中國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黃熱病疫苗,鼠疫病疫苗,以及世界上第一支斑疹傷寒疫苗;他讓中國成功消滅了天花病毒,領先世界16年!他曾生產了中國自己的青黴素,他曾挽救了無數的中國人,他被稱為世界“衣原體之父”。然而,你是否聽說過他的名字?是的,他被人們忘記了很久很久,可他的人生可以用“壯烈”來形容。他為了研製疫苗,曾不顧危險,以身試毒,身高僅1.6米的他究竟有何壯烈的人生,他是如何感動世界的?本期分解。

以身試毒研製疫苗 挽救無數中國人 身高1.6米的他如何感動世界?

(一)東方的巴斯德之夢

他確實有個“非凡”的名字,他叫湯飛凡。1897年7月23日,湯飛凡出生於湖南醴陵湯家坪。湯家本來是個旺族,但此時已經家道中落,父親湯麓泉以設館教書維持生計。父親按易子而教的古訓,很早就把湯飛凡送到二十里外的東崗就讀於何傢俬塾。

湯家與何家為世交,湯麓泉與何家大少爺何健過從甚密,所以年輕博學的何健對讀書勤奮、且意志堅毅的湯飛凡十分重視,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特地為他輔導算術和自然等新課程。後來何健有了三個女兒,他就有意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湯飛凡,所以兩家很早就定了娃娃親。

湯飛凡幼年常聽父老們談論維新、改革,又從小目睹了家鄉父老的貧病交迫,加上中國人被譏笑為“東亞病夫”,所以他一直便有懸壺濟世之志,立志長大為振興中國的醫學而奮鬥。

辛亥革命後,何健棄文從武,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加入湘軍,漸漸成為湖南軍閥頭目,後來還成為民國政府中央要員,不提。只說他曾經的得意門生湯飛凡卻走了另外一條路,跟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正好相反,

他是棄文從醫,走醫學救國之路。

湯飛凡12歲入長沙城南小學堂,三年後畢業,考入甲種工業學校。兩年後湘雅醫學院成立,他從甲種工業學校退學,成為湘雅醫學院的首屆學生。

在醫學院的七年寒窗,不僅磨鍊了湯飛凡堅韌刻苦的精神,也使他對醫學救國有了新的認識。當時世界醫學已進入微生物學的黃金時代,以法國著名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和寇霍為代表的一代細菌學和傳染病學專家,陸續發現了大部分重要傳染病的致病菌。寇霍的學生是日本人北里柴三郎,他因發現了鼠疫和破傷風的病原菌,人稱東方寇霍。年輕氣盛的湯飛凡曾發出豪言:“日本能出東方的寇霍,中國為什麼不能出東方的巴斯德?

從湘雅醫學院畢業後,湯飛凡立志研究細菌學和傳染病,申請到協和醫學院細菌系進修。當有同學邀請他一道行醫時,湯飛凡說:“當一個醫生一輩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發明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卻可使億萬人受益!”從此24歲的湯飛凡開始了他“非凡”的巴斯德之夢。

何鍵此時已成為湘軍團長,見湯飛凡學業有成,向湯家重新提親。湯飛凡選中了何家15歲的二小姐何璉,並訂婚。

湯飛凡在協和醫學院三年,全面掌握了細菌學理論和實驗技術,經學校推薦,他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獎學金,並於1925年同何璉結婚後就去了美國。

(二)第一次的無悔選擇

就像那時多數赴美留學的中華才俊一樣,湯飛凡在哈佛的學習和科研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他是投身病毒學研究的第一個中國人,在哈佛,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病毒學實驗方法。他在病毒學發展的早期重要的貢獻包括,證明了病毒是可過濾的、能離心沉澱的、能自我複製的、有生命的、寄生於細胞內的微生物;他還研製成第一代微孔濾膜,用於測定出各種病毒的大小。

三年之後,湯飛凡的導師強烈要求他留在哈佛。面對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得天獨厚的科研環境,湯飛凡哪能不動心,為了自己的前途,他決定留下了。然而,這時一封信來自大洋彼岸的信,讓湯飛凡飛回了祖國。

寫信人是他的老師顏福慶。顏福慶也在美國留過學,曾畢業於耶魯醫學院。湯飛凡就讀湘雅醫學院時,顏福慶任院長。後來他就任了協和醫學院副院長。當時國內幾所較好的醫學院都是外國人創辦的,顏福慶矢志創建中國自己的醫學教育體系。後來他倡議設立醫學院,經南京政府批准後,醫學院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次年顏福慶辭去協和醫院職務,專任此時已經改為中央大學醫學院的院長。

醫學院雖然設立,可是經費和師資都很缺乏,當時只有教師8人。顏福慶想起了在美國的湯飛凡,讓他回來一塊創業。

還有什麼可說的,回國!湯飛凡立即做出了決定。1929年春,湯飛凡謝絕了美國人的挽留,攜夫人慨然回到上海,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細菌系副教授。

所謂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實只有29個預科學生和極少的教職員。湯飛凡任教的細菌系什麼都沒有,他捐出了自己的顯微鏡,立即著手建立實驗室,在教學之餘開始利用極其簡陋的設備進行研究。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病毒學研究。

1932年,中央大學醫學院改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湯飛凡升正教授,同時受聘為英國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細菌系主任。1935年湯飛凡到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進行短期協作,與1937年初歸國。

從1929到1937的八年中,湯飛凡進行了不少傳染病病毒學研究,比如對沙眼、流行性腮腺炎、腦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腸菌腸炎以及當時極少有人進行的牛胸膜炎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穫。如果再給他幾年時間,以他對科學的執著的信念,實現東方巴斯德之夢不是沒有可能。可是多災多難的1937年,中斷了他的夢。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湯飛凡將如何面對?

以身試毒研製疫苗 挽救無數中國人 身高1.6米的他如何感動世界?

(三)1.6米的宣言

抗戰爆發了,面對這場對於中華民族生死攸關的戰爭,一個學者,一個文弱的書生應該怎麼做?投筆從戎嗎?也許你認為這不現實。愛國有許多種方式,有的人上戰場拼命,有的人在後方支援;有的人出錢,有的人出力;有的人打,有的人宣傳。各司其職。湯飛凡如何做?

三個字:上戰場!

誇張了嗎?沒有。他儘管只有1米6的身高,毫不起眼,但他是個男人。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戰爭對一個在象牙塔內從事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來說,沒有人苛求他上戰場;對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只要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吶喊幾聲足矣。可湯飛凡上了戰場。當然不是拿槍跟鬼子幹,他還沒有那個能力。

當時湯飛凡不僅動員了他妻子參加紅十字會的後勤支援,自己也報名參加了上海救護委員會的前線醫療救護隊,隨醫療隊駐紮寶山。在他多次強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線救護站,進行救死扶傷的工作。

救護站離火線只有幾百米遠,完全處於日軍炮火的覆蓋下,數人都相繼受傷。在炮火中,湯飛凡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到了超越生死的激情。三個多月的日夜工作,他中間只回了兩次家。妻子十分擔心他的安全,但身高只有1.6米的湯飛凡說:“別怕,我個子小,目標小,炮火打不中我,所以我幹這個最合適!”

這無疑是一個男子漢的宣言。

三個月中,醫療隊轉戰寶山、閘北、蘇州河南岸,直到戰爭結束,上海淪陷,湯飛凡稱得上出生入死。在那一代科學家中,有幾個人象湯飛凡一樣經過這血與火的洗禮?即便湯飛凡之後一事無成,他也此生無悔!

(四)第二次的無悔選擇

上海淪陷後,湯飛凡回到雷氏德研究所。面對祖國的破碎山河,他已無心搞科研。此時研究所要撤往英國。對湯飛凡來說,到英國繼續工作當然是很理想的。此時他又面臨一次人生的選擇

。這時他又接到了一封信。還是顏福慶寫的,他時任國民政府衛生署長。他鑑於戰爭期間瘟疫猖獗,提議重建中央防疫處,而能當此重任的非湯飛凡莫數。信中要求湯飛凡到長沙重建中央防疫處。

中央防疫處始建於1919年,因為東三省鼠疫流行,北洋政府決定在北平設中央防疫處,製備血清、疫苗以及指導全國防疫工作。抗戰爆發後,中央防疫處遷往長沙。

面對千瘡百孔的祖國,還猶豫什麼?湯飛凡再次做了一個無悔的抉擇,當即辭去月薪六百兩銀子的雷氏德研究所的職務,攜家返鄉。於是世界學術界少了一位巴斯德,中國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1938年湯飛凡到長沙時,中央防疫處如一盤散沙。辦公地點是暫借的,職工共20來位,沒有一個高級技術人員,設備也大都散失了。日軍連日空襲,處長陳宗賢不在長沙,人心渙散。湯飛凡的到來,使防疫處的工作恢復正常。可是此時國民政府已遷重慶,根本無力顧及建設衛生防疫機構,只是命令防疫處遷移。後來在湯飛凡的建議下,防疫處遷到昆明,他接任防疫處長。

之後,中央防疫處便名揚全國甚至全世界。湯飛凡和他的團隊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他曾帶領工作人員成功地回收利用廢瓊脂,採用乙醚處理牛痘苗雜菌,改良馬丁氏白喉毒素培養基。1943年,在他的帶領下,研製生產出了中國首批5萬單位一瓶的青黴素;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有關人員趕製出10萬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區。這些都挽救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

當時防疫處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自來水,只有一臺又舊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後都要修理的鍋爐;用過的瓊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設備是一隻破木船,放在湖裡進行透析;沒有商品蛋白腖供應,完全是他們自己製造,胃酶用完了,就用自己養的豬的胃……

除了以上工作外,作為中國唯一的防疫機構,防疫處還有一項秘密任務:對付日寇細菌戰。湯飛凡率領著那一小批防疫工作的先驅們,一次又一次挫敗了日寇的陰謀。

(五)第三次的無悔選擇

抗戰勝利後,防疫處搬遷到了北平。此時的湯飛凡雄心勃勃,憧憬著創建全國性防疫系統,可他又面臨著重重困難,因為原來的防疫處已遭日軍的慘重破壞,重建面臨著沒有經費的嚴重問題。湯飛凡這次有了別的辦法,他在昆明結識的美國人謝拉曼,此時在美國救濟善後總署的中國分署工作,他撥給湯飛凡幾批救濟麵粉。當時市場糧價爆漲,湯飛凡用麵粉支付了施工和設備費用,於1947年元旦建成了萬餘平方米的中央防疫實驗處總處。

然而這幾批麵粉後來給湯飛凡帶來了大麻煩。

湯飛凡利用美國捐贈的一套小型青黴素製造設備,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抗生素生產車間,於1948年生產出堪比進口產品的每支20萬單位的青黴素。後來他還曾帶領人加班加點生產十萬支牛痘苗,撲滅了張家口一帶流行的天花病。

抗戰勝利後的短短几年裡,防疫處除了舊有產品外,還生產了用於預防結核的卡介苗,和用於麻疹和肝炎的丙種球蛋白。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正在進行時,衛生署電令湯飛凡南遷。他離開北京到南京後一無所成,心灰意冷的他來到上海租界,此時美國哈佛大學又來電邀請他,為了自己的科研夢想,他決定接受哈佛的聘請,舉家移居美國。

1949年4月,湯飛凡的大件行李已經運往香港,準備飛往紐約。可湯飛凡在臨走的最後一刻,突然改變了注意。他是一箇中國人,他要留下來!

他留下來了。他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1950年防疫處改名為中央政府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湯飛凡任所長。建國伊始,衛生部門最緊迫的任務是控制傳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應。湯飛凡集中精力組織大規模生產和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在全所努力下,1951年產量比1949年增加7倍,1952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1950年,察哈爾北部鼠疫流行,湯飛凡曾帶領一個突擊小組,趕製出中國自己的鼠疫減毒活疫苗。他還承擔了對黃熱病疫苗的研製工作,並製成中國自己的黃熱病減毒活疫苗。

建國後,根據湯飛凡等專家的建議,衛生部在全國範圍內普遍種痘,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於1961年全面消滅了天花,領先世界16年。

不過湯飛凡一生最令人感動的還是他為研製疫苗,預防沙眼病,以身試毒的故事。

以身試毒研製疫苗 挽救無數中國人 身高1.6米的他如何感動世界?

(六)以身試毒,完成少時夢想

1954年,湯飛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衝動,他要做一件中斷了將近二十年的事情,來完成他少時的一個夢想。

時光回到1929年,那年他剛從美國回到上海之後,便著手建立實驗室。他要向一個日本人挑戰。有位日本科學家叫野口英世,也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細菌學家,他曾發表論文聲稱他發現了沙眼的病原體——顆粒桿菌。

20世紀中早期,沙眼是十分嚴重的流行疾病。當時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中國沙眼發病率55%左右,農村地區更是高達80%以上。自微生物學創立以後,無數的科學家都在尋找沙眼病原體。

野口的論文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可湯飛凡卻對這個結果持懷疑態度。當湯飛凡在上海的實驗室建好以後,便開始研究沙眼病原體。他用7個月的實驗,推翻了野口的論斷。這下激怒了以野口為傲的日本人。可湯飛凡不為所動,繼續著他的研究,接下來的三年裡,他對沙眼病原體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事實證明,所謂的“顆粒桿菌”並不能引起沙眼病。

1935年,湯飛凡發表的論文徹底推翻了野口的假說,他的成果終於被國際承認。然而,湯飛凡雖然否定了日本人的結論,但他並沒有研究出引起沙眼病的病原體。1937年,湯飛凡結束了在英國為期兩年的進修,回到上海打算繼續研究沙眼病原體時,抗日戰爭爆發了,此後他的故事,大家已經知道了。

1954年,當一切工作都步入正軌,湯飛凡決定繼續他未完成的理想——分離沙眼病原體。這是他畢生的追求。他要證明,日本人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中國人能做到,這一年,湯飛凡57歲。他親自來到北京同仁醫院採集沙眼患者樣品。

湯飛凡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每週都帶著助手在同仁醫院沙眼門診工作,一共採集了200例典型沙眼病例樣品,並且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例沙眼的動物模型(恆河猴)。1956年8月10日,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體被分離出來了。這株病原體就是著名的TE8T。

1956年10月,湯飛凡將他的實驗結果發表後,學術界一片讚歎。但也有一些異議:如果不能證明自己分離出的病原體確實能引起人類的沙眼,那便無法確認它就是沙眼的病原體,也就是說,只在動物身上實驗是不精準的,必須要在人體上實驗。可是人體實驗的風險極大。湯飛凡不忍讓實驗室的任何成員承擔這樣的風險,所以他毅然決然地命令助手,將沙眼病原體滴入了自己的眼睛

很快,他的雙眼腫得像核桃一樣,出現了明顯的沙眼臨床症狀。隨後的40天裡,他堅持不做任何治療,收集了一批十分可靠的臨床數據,至此,持續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體的爭論終於落下了帷幕。湯飛凡的發現讓人們尋找到了沙眼的治療藥物,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病以驚人的速度減少,至今幾乎絕跡,以上海為例,1959年沙眼發病率高達84%,兩年以後降到5.4%。

沙眼衣原體分離成功後,湯飛凡將研究重點轉向當時對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脅極大的麻診和脊髓灰質炎。1958年,在他的指導下分離出中國第一株麻診病毒M9,而且為製造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礎。

1970年,國際上將沙眼病原體命名為衣原體。而湯飛凡,被稱為世界“衣原體之父”。1981年5月,在巴黎召開的第25屆國際沙眼防洽組織大會上,為湯飛凡頒發了防治沙眼金質獎章。只是這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湯飛凡了。

以身試毒研製疫苗 挽救無數中國人 身高1.6米的他如何感動世界?

(七)湯飛凡去哪了?

1957年,因為特殊歷史原因,湯飛凡遭受迫害。1958年9月30日,湯飛凡,這個挽救了無數中國人的小男人,自縊身亡,享年61歲。他當然不知道23年之後的事情了。如果他活著,84歲的他將得到一枚榮譽勳章。

多年以後,當薩斯病毒(非典)肆虐神州大地的時候,才有一位衛生部的老幹部想起了他,於是發出一聲感慨:“如果湯飛凡還在,何至於此!”

英國近現代著名生物學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李約瑟爵士如此評價湯飛凡:湯飛凡是19世紀英國諺語裡的“人類的朋友”,是“預防醫學領域裡的一位頑強的戰士。”

是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他的名字,他曾感動了中國和世界。

參考資料:《中國當代科學家傳》《科學公僕湯飛凡》《東方巴斯德湯飛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