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焦點訪談》湘西扶貧 精準出成效

—分享—

央視網消息

(焦點訪談):位於武陵山深處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曾是個典型的貧困村,2013年,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僅有1668元。也就是在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5年過去了,十八洞村發生的變化令人眼前一亮,在這裡摸索出的脫貧經驗,也幫助湘西州的許多貧困村,改變了模樣。

初春時節,山區裡還有些涼意。雖然沒到旺季,十八洞村已經熱鬧起來。去年,村民們新修了一條旅遊步行道,把十八洞的兩個村寨連在了一起。青山綠水間,這條蜿蜒的青石板路,不僅給十八洞帶來了更多的遊客,也讓住在路邊的村民有了更多的收入。

十八洞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伍曉霞介紹,“舌尖上的苗寨”這戶人家,男主人是位殘疾人,以前兩口子打零工為生,後來因戶施策,引導他們開了一個貨檔,去年國慶正式營業了。

外出打工的村民中,楊超文是最早回來的一批。2016年,利用扶貧貸款,他開了一家農家樂。去年,兩個寨子間的步行道一拉通,他又開了一家分店。雖然店裡現在客人還不多,但他很看好未來的發展。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整體脫貧。2018年,千畝獼猴桃再次掛果,僅此一項給村民帶來收益88.5萬元。

2018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128元,比2013年提高了7倍多。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十八洞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十八洞村一天一個變化,日子越過越好,周邊的村寨坐不住了。距離十八洞30公里外的合興村,也是個貧困村,這些年,村支書麻妹英沒少往十八洞跑。十八洞開相親大會,麻妹英領著村裡的小夥子來參加;十八洞村發展苗繡產業,麻妹英又領著村民來取經。

看到十八洞種了獼猴桃,每年都有分紅,麻妹英也想帶著村民發展致富產業。村裡山地多,起先也有人建議種獼猴桃,但麻妹英帶著村支兩委,經過反覆考察,發現合興村的土質和氣候,更適合種茶。今年,得到縣裡政策支持,合興村的茶園開工了。麻妹英打算,村集體帶頭先種上100畝茶園,然後把村民都帶動起來。跟十八洞種獼猴桃的模式很像,這100畝茶園,樹苗和肥料是縣裡統一提供,村裡出工,負責管護,有收成時,由龍頭企業保底價收購。

合興村村幹部石紹新說:“我們是這樣子想的:我們就把它當成我們成績好的學生,像一個班一樣的,我們現在是屬於中下等成績,我們也是往上面趕,雖然我們慢點,我們不要灰心 扶貧先扶志,我們要有用產業來脫貧致富這個信心。”

這兩年,合興村通往外界的路修通了,村裡又是發展苗繡,又是山上山下地搞種植、養殖,大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在家能有活幹,有錢賺,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有了新的想法。

上樑,意味著新房落成,在苗寨是一件大事。一大早,麻妹英就帶著村幹部過來幫忙。自打合興村修好了路,村裡已經起了5棟新房。

龍志成是這棟房子的主人,他和妻子在外打工15年,今年回來翻修了房子,夫婦倆準備就留在村裡,跟著麻妹英大幹一場。

要脫貧就要發展產業,這在湘西州已成為共識。在湘西農業科技產業園的十八洞獼猴桃基地,村民們正在綁枝,以確保長出來的獼猴桃均勻受光。十八洞村人多地少,當初,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產業,在這裡流轉了10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村民們用政策支持的扶貧款入股,與龍頭企業合作經營。如今,這千畝獼猴桃已經兩度掛果,村民也兩次拿到了分紅。今年,這些獼猴桃將進入盛果期。而十八洞摸索出的產業扶貧模式,也在湘西州得到推廣、複製。就在這個92平方公里的產業園裡,目前有48家企業進駐,他們直接或間接帶動的貧困人口,達到5.1萬人。曾經擔任十八洞扶貧工作隊隊長的龍秀林,現在是這個產業園的負責人。

湘西農業科技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龍秀林說:“所有的企業,進入園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和扶貧結合。十八洞的模式就是股份制幫扶模式,我們在十八洞這個模式的基礎上,還探索了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就業幫扶和經濟聯合體帶動,我們探索了五種模式。我經常跟人家開玩笑說,我們的貧困戶有後臺,後臺是什麼?就是我們農業的龍頭企業,有企業來支撐,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就有保障。”

精準扶貧5年多來,湘西州通過推廣十八洞的“直接幫扶、委託幫扶、股份合作”等產業發展模式,讓產業發展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更緊密更有效。全州三分之二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實現增收脫貧,83%的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上。

截至2018年底,湘西州66萬貧困人口已累計脫貧55.4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1.93%下降到4.39%,脫貧攻堅取得積極進展。而在已經脫貧的十八洞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今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正式更名為鄉村振興工作隊,這樣的變化,讓工作隊員有了更大的壓力。

十八洞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石登高說:“這個更名其實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怎麼走,還沒有很多固有的模式,目前來說,十八洞的壓力,最大的就是回來的人,怎麼讓他有更好的一個致富平臺,是我們正在考慮的一個事兒。”

十八洞村未來如何發展,縣裡和工作隊一直都在考慮。去年9月,十八洞農旅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體以十八洞品牌入股,佔股51%,172戶村民以900多畝土地入股,佔股49%。合作社計劃,利用十八洞的品牌,招商引資,盤活村裡的土地,以便更好地發展旅遊。

80%的村民把家底交給了合作社,這讓27歲的理事長龍金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十八洞村土地分散,耕作條件並不好。眼看就是春耕了,900多畝土地中,有投資意向的,還只有100多畝,這段時間,龍金彪和理事會成員,一直在聯繫客商,洽談合作。

儘管困難重重,但是龍金彪和村民們都決定要堅持下去。對十八洞來說,脫貧只是一個起點,未來的鄉村振興之路,還要靠十八洞人自己走。

十八洞村農旅專業合作社理事楊振邦說:“即使有工作組、工作隊來了,他不會一輩子在我們十八洞村待下去,留下來的很多事情,還是靠我們自己去做。”

十八洞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石登高認為:“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要這些年輕人去面對市場,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讓他們帶領老百姓在鄉村振興的路上齊步向前進,不落下一個群眾。”

穩定的脫貧,全面的小康,對十八洞村來說,是正在展開的現實。正因為吃透了精準扶貧的精神,不定好高騖遠的目標,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十八洞才有了今天的變化,湘西州的脫貧攻堅才有了積極的進展。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關鍵之年,更要迎難而上,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