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人日常間都使用普通話多過於母語閩南話了,可又不知不覺會懷念起講閩南話的那種氣韻和歸屬感來。其實,相較於現在比較通行的一些成語,閩南語的俗語要更具象化有畫面感,很容易讓人領會其中的意思。所以小編現在越來越喜歡用閩南話,學一些我們稱之為“古早話”的俗語,今天挑幾則小編覺得很有趣的閩南話俗語分享給大家。
1. 吃飯三戰呂布,做穡桃花搭渡。
閩南話把做工、幹活叫“做穡”,這大概源於農業社會時期的用法。這句俗語是形容人吃飯的時候好像三英戰呂布,場面十分神勇飛舞;而幹活的時候就好像桃花汛的時候渡口搭船,閩南境內多溪,每當春天桃花汛來的時候水流一般很急,渡船的時候要十分謹慎一點點慢慢地撐過去。
這句話和成語“好吃懶做”意思相同,可俗語不僅押韻,還有一種動靜對比的畫面。
2. 掠龜走鱉
抓了龜,結果鱉跑掉了。有些地方說成“摸龜走鱉”,這個會更有那個摸的過程畫面感。這話可以對應成語“顧此失彼”,寓意難以顧全。
3. 送番薯回芋
別人送你番薯,你回人芋頭,寓意禮尚往來。這句俗語可以對應成語“投桃報李”,但又比它有更高的涵義,因為芋頭的價值要比番薯高得多,閩南還有句俗語叫“今冬的番薯不比舊年的芋”。
4. 壁腳草嘛會遇到坦橫雨
牆角的草,一來需要從堅硬的土壤長出,二來在背陰處找不到陽光,三來被屋頂遮住難以得到雨水澆灌,可總會碰到斜風細雨,只要能淋到一點點就頑強地生長著。這可以說是一句很勵志的俗語話,哪怕出身條件再不好,天無絕人之路,總能得到機會發展的。
5. 三支鋤頭不堪得一支煎匙
閩南語“煎匙”,即炒菜用的鍋鏟。古早的農業社會時代,因為物資比較匱乏,炒菜需要用油用鹽,是比較費錢的飲食,所以有認為三個勞力耕作,也撐不起整日炒菜吃。這話有入不敷出、勸人量入為出的兩重意思,套用在現在大家不敢多生娃擔心負擔不起的心態其實是很相似的。
6. 水盤過碗會蝕,話盤過嘴會加
這句話的意思比較清楚明瞭,是說話傳話的過程難免會添油加醋變了形。不過前半句很有畫面感,以前都是用碗倒水喝,因為水太燙了,總會多拿個碗,兩碗把水盤來盤去讓它降溫。可每次盤的過程中都要灑出來一點,等到水涼些可以喝的時候,一碗水已經少了兩三成了。
今天閩南話俗語話就先分享這幾句了,喜歡的話可以學起來用,並幫我們轉發一波。你日常間還會使用些什麼樣有趣的俗語話呢?也請留言相告!
閱讀更多 曲江家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