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徐克:顛覆與創新

中國電影史上,香港電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

而作為香港電影人中的傑出代表--徐克,他的武俠電影不僅繼承了香港電影的精髓,還巧妙地融入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他認為電影導演:“1.要有自己的風格。2.要言之有物。3.要‘走群眾路線’…”,這既是徐克在電影中長期堅持的特點,又是他形成個人特色以及武俠電影具有文化意蘊的重要因素。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鬼才導演徐克,出生在越南,留學於美國,後來又定居香港。在東西方文化衝擊和碰撞的巨大影響下,他在電影中以自己的審美觀念為主導,結合自身的理解來闡釋武俠文化,表達自己對這個紛繁擾攘的世界的看法。

徐克曾經說過:

“我們拍電影的題材和情緒,來自我們身處社會的感受和心理需要。理性方面,我們反映現象;感性方面,我們反映心理需要。”

正是因為對電影的特殊理解,在徐克的武俠電影中處處體現他充滿顛覆性和創造性的一面。

武俠電影

1.推陳出新

相較於原創作品,徐克的武俠電影更鐘情於改編劇本。在推陳出新的呈現方式上,徐克開創出一個屬於自身的電影世界。

例如1983年拍的《新蜀山劍俠》,通過改編還珠樓主的經典作品《蜀山劍俠傳》,電影顛覆了原著中峨眉弟子學藝,為了拯救蒼生斬妖除魔的經歷的傳統模式,講述了五胡亂華時代,人間、仙界和魔界各自為了利益爭鬥,元彪飾演的小人物狄明奇欲改變現狀卻遭遇尷尬的兩難處境,而且作為香港電影史上首部加入特效技術的電影,創造出雄偉壯麗的蜀山、奇幻的魔界血洞和瑤池仙堡等景象。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是對胡金銓《龍門客棧》的改編,保留了原版的歷史背景和懲惡揚善的價值觀,但是擯棄了簡單的敘述模式,加入了情的成分,“人說亂世莫訴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邱莫言和周淮安生死相許,邱莫言為了他命喪流沙之中後,周淮安絕望之下離開大漠,遠離中原,而金鑲玉為了心上人周淮安,最終燒燬客棧追尋他離去。

徐克對傳統作品的改編,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又加入自己個性化的方式來闡釋對傳統類型片的顛覆與創新,使得故事新鮮有趣並且更具有現代性。

2.對女性地位的肯定

徐克的武俠電影中,大膽表達出女性慾望的合理存在,無論是以金鑲玉為代表的嬌媚,還是以邱莫言為代表的堅毅,塑造出的女性形象都展示出自由、勇敢、獨立的特點,富有獨立個性和充滿女性魅力。

例如在《新龍門客棧》中,講述武林義士為救忠良,與東廠高手在龍門客棧展開一場鬥智鬥勇戰爭的故事。看完電影,對電影印象較為深刻的是金鑲玉以及邱莫言這兩個頗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作為龍門客棧老闆娘,金鑲玉外形嫵媚風騷,性格卻潑辣勇敢,她經營黑店謀取利益,混跡邊關,黑白通吃,並且敢於主動追求心上人周淮安;邱莫言男扮女裝,在堅毅的外表下是身懷國仇家恨,充滿江湖兒女的俠義之情,為了周淮安不惜以身試險,最後命喪沙漠。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徐克電影中對女性地位的提升,一反香港傳統武俠電影中女性多為陪襯的表達模式,突出女性勇敢和獨立的一面,正是對女性地位的一大肯定。

3.俠義精神和民族情懷

俠義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徐克從俠義精神的角度出發,找準電影的切入點,在亂世背景為題材的電影中真正體現出俠義精神,呈現出民族情懷。作為成長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裡殖民地的香港人,徐克曾經說過:

“中國文化很是吸引,恰巧我是中國人,那該有值得我去了解、研究的地方。”

徐克電影中的民族精神來源於他的香港身份,也處處體現他對文化進一步闡釋。

例如《新蜀山劍俠》以及新翻拍的《蜀山傳》都是發生在一個社會動盪的亂世年代,其中劍是徐克電影中承載俠義精神的一個重要載體。劍是俠客的標誌,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這兩部電影中劍是貫穿故事發展始終的一個載體,在《蜀山傳》中表現得更是明顯,峨嵋弟子每人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劍,唯有充分理解了手中的劍,才能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劍被賦予了精神性的寄託,徐克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製作最後紫青雙劍合璧的特效場面,使得劍本身所承載的物質性和精神性表達得更淋漓盡致。

《新龍門客棧》和姊妹篇的《龍門飛甲》再次展示出徐克對於亂世背景的喜愛。《新龍門客棧》中,周淮安和邱莫言為救忠良,置自身的生死於不顧,與東廠高手展開了激烈的打鬥,背後體現出的忠義精神,就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龍門飛甲》塑造的趙懷安等懲奸除惡、心繫天下的俠客,為了天下蒼生,以一己之力和西廠督主雨化田展開了一場殊死的較量,趙懷安甚至由於心中的道義,不顧一切,犧牲了與凌雁秋的愛情,最後捨生取義和雨化田同歸於盡。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徐克在武俠電影中重新闡釋俠義精神和民族情懷,在“俠義”精神逐漸空洞化的今天,依舊在堅持不懈探索武俠電影的徐克,用自身獨特的方式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這無疑是值得我們由衷敬佩的。

4.新奇多變的電影特技

徐克的電影擅長運用新的特技來闡釋自己的電影。

視覺上,通過人物的武打動作,加上特效的應用,呈現出奇險詭異的畫面風格。例如在電影《蜀山傳》中,1500多個鏡頭都運用了電影特效技術,虛擬出一個出神入化的世界。

聽覺上,在徐克的電影中,電影配樂的變化是推動電影情節發展,深化電影主題的重要線索。正如徐克承認“音樂當然是電影非常重要的環節”。例如《新龍門客棧》周淮安第一次出現時的背景音樂莫言和周淮安首次在客棧重逢的配樂,粵語版配樂的動人旋律,悠揚婉轉的笛聲,俠骨柔情顯露無疑。

徐克過於追求特技使用,敘事缺乏連貫性。例如在《蜀山傳》中,電腦特技的大量使用,全片人物形象單薄,情節單一,過於炫目的視覺效果弱化了故事的連貫性,正如批評者所說“徐克耽溺在自己創造的瑰麗奇想中不能自拔,陷落在電影特效裡無法自己。”這也是當時電影斥資巨大卻導致票房慘敗的原因之一,視聽效果上過於華麗,敘事上卻空洞無感染力。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優秀影視《青蛇》

電影《青蛇》是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李碧華的原著中對傳統白蛇傳主題的重塑,以青蛇獨特而新穎的視角來表現天馬行空的想象,這一點與徐克不謀而合。在此基礎上,徐克更在改編劇中植入了大量自身的電影風格,立意上更加深刻,為觀眾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主題的重塑與創新

徐克電影對李碧華的小說主題進行了重塑,從人的原始本性和女性主體化等方面做出闡釋。

電影中的幾個人物分別代表著“獸性”、“人性”、“神性”的一面,世界並不是非善即惡,每個人物都帶著自己的原始慾望與渴求存在。

例如代表“神性”的法海藉著普度眾生的旗號,為除妖而害死了無辜百姓,想要通過小青的勾引破除心中那份不純淨的雜念,以失敗告終後卻惱羞成怒,直到最後看到白蛇產子才真正對正邪善惡產生了懷疑,對自己代表神性的價值的一面產生不解;代表“人性”的許仙,展示出人性懦弱和貪婪的一面,被小青勾引,明知二人身份又不捨得離開這一財色雙收的美夢中;代表“獸性”的白蛇具有人的感情,也會為了感情放下一切自尊和驕傲,本是自詡最懂得感情為何物的白蛇最後反而深陷其中。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電影站在徐克男性的角度來打量和書寫女性。

片中的主角和線索是小青,小青從最初的獸性到最後完成到人性的轉變,她看透了人性的複雜,領悟到人性的妄念貪嗔,成為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角色。小青隨白蛇來到人間,想要向白蛇學習擁有人的感情,她以自己的方式勾引許仙,又征服了白蛇口中不能靠近的法海,在最後白蛇因許仙而死,小青將劍刺向許仙的胸膛的一刻,小青完成了自己學習人類感情的使命。

徐克完成了對小說原著內容和主題的昇華,用現代人的感情和角度重新詮釋傳統的白蛇傳的故事,打破傳統的臉譜化人物類型,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更加豐滿立體。

2.畫面和音樂組合的意境美

意境,是在描繪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情感的移入,以“見其大意”的方式營造出的對客觀世界帶有想象性的表現效果。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徐克個人擅長在電影里加入新的特技,從視覺和聽覺方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電影《青蛇》裡的音樂配上畫面,再根據劇情跌宕起伏的發展,創造出的意境是相得益彰的。立意、音樂、畫面是成就這部經典影片的重要因素,從以下幾個要素可以體現出畫面和音樂組合創造出的攝人心魄的魅力。

(1)情感:情景相生

“情景相生而且契合無間”才能稱之為意境。

例如當青蛇跟著白蛇來到人間,白素貞初見許仙徹底在紅塵中沉淪不可自拔,小青也想擁有人的七情六慾,隨著一陣桃花雨,掉進勾欄瓦舍,她看著歌舞中縱情享樂的人群,情不自禁地扭動起腰身時,具有異域風味的《莫呼洛迦》插曲隨之響起,妖嬈、嬌媚、充滿誘惑 。畫面和音樂的組合效果中,展現出了小青初臨人世的無畏與享樂,眼前的紙醉金迷浮華濁世把青白二蛇初涉人間的心境顯露得淋漓盡致。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2)表達:見其大意

意境的表達要以概括性的手段營造出引人遐想的整體氛圍。從聽覺效果上,影片的插曲之一《人生如此》揭示出影片的主題。

“人生如此,浮生若斯......情終情始,情真情痴,何許?何處? 情之至!”

短短的幾十個字,幽怨纏綿的曲子寫盡了人世間的情愛,哀怨至極。

當《人生如此》第一次響起時,小青誘惑法海、素貞誘惑許仙的場景伴隨音樂來回切換,纏綿至極,卻也暗示一切良辰美景將至,音樂的蒼涼縹緲揭示出人物的內心,又烘托了影片的意境。

(3)效果:寓真於幻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視覺效果上,影片以潺潺溪水開篇,很多鏡頭採用了中國畫的元素,光線、調色和場景的精緻,美得似真似幻,加上鬼才黃霑的音樂,給人營造出一種充滿遐想的神秘空間。

例如通過畫面色彩的襯托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許仙被小青的蛇身嚇到魂飛魄散後,白府盛開的粉嫩與翠綠的荷花瞬間枯萎。插曲《初遇》、《思情》、《識情》、《尋夫》、《此恨綿綿》、《心如明鏡》,六首純音樂揭示出小青的成長曆程,為了心中的執念苦苦追尋,到頭來卻發現人間情愛不過是諷刺。音樂的恰到好處加上瑰麗華美的畫面將徐克天馬行空的不羈想象展露無遺,寓真於幻,這也正是徐克擅於運用特技的電影風格體現。

生於越南的中國香港導演,曾拍出最驚豔的奇幻電影,豆瓣8.5分

總結

李碧華的小說《青蛇》與徐克翻拍的電影《青蛇》在人物形象上具有很大差異,帶給我們很多關於情,關於人性的思考。這種差異化正是建立在徐克的電影風格之上的,對於電影一直追求推陳出新和特技使用的徐克來說,在《青蛇》中主題的重塑與創新以及畫面和音樂組合的意境美都是徐克風格在原著中的恰當體現。

—END—

參考文獻

朱光潛,《詩論》中華書局,2012年版

李碧華,小說《青蛇》新星出版社

徐克監製,李惠民導演,電影《新龍門客棧》

徐克,電影《青蛇》,1993年

趙衛防,《徐克的電影世界》

秦明超,《漫談徐克的導演藝術和影像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