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一帶一路故事」“翻譯官”阿發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一带一路故事」“翻译官”阿发

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東南部塔爾沙漠地區,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煤區,擁有亞洲第一大褐煤礦的美名。兩年前,中國電建河北工程公司承攬了巴基斯坦塔爾燃煤電站的建設,投產運營後將為當地注入源源不斷的電力供給,進一步推動“中巴經濟走廊”更快更好發展。

而我們的主人公阿發,就是一名巴基斯坦籍員工,河北工程公司塔爾電站項目部聘請的翻譯。濃眉大眼、高高鼻樑、瘦長身材,一身工裝總洗得乾乾淨淨,穿得挺直有形。兩年來,他為中國電建與當地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讓更多巴國人民瞭解中國電建,我們親切地叫他“翻譯官”先生。

慕名而來,擇木而棲

自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批批中國工人來到這裡,巴基斯塔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此改頭換面,它承載了中巴兩國共同的發展的希望,喚起了人民共同的美好的嚮往,眾多中國工程師將其畢生精力全部匯注在這片土地。

“幾年前我路過這裡的時候,還啥也沒有呢,現在建設得這麼棒,力瓦西說的一點也不假,中國電建太厲害啦,作為當地人,更應該為家鄉建設努力出一份力。真希望這次面試能夠成功,將來給中國工人師傅們當個‘小翻譯’。”面試的那天,阿發忐忑地走進了電廠的大門,邊走邊在胸口比劃著“十”字。

阿發原本是一名電工,家中有一個女兒,有著幾年的電工從業經驗。在面試環節,大家瞭解到,阿發之所以認準中國電建,就是他有次和朋友力瓦西聚會時聽說到塔爾電站項目部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非常好,還會考慮到飲食差異,單獨安排餐飲,人性化管理貼心又細緻,再加上他做電工的時候就極其喜歡中國文化,在朋友的鼓勵下,他終於鼓起了勇氣,參加這次面試。

聊著聊著,開始有些緊張的他也慢慢隨和了很多,你們能吃苦,技術水平高,我願意跟中國人做朋友,做翻譯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跟你們打交道,相信跟著你們肯定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中國的俗話說到,“良禽擇木而棲”,這就是我來應試的目的和希望。如果你們能給我這次機會,我絕對要做一名合格“翻譯官”。

時不我待,求索精進

跋山涉水不畏苦,披荊斬棘勇向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只有經歷過事情的歷練,才能經一事強一能,做一事精一步。

功夫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阿發剛入職時,“時間”對於他來說極其的寶貴,為了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為中巴雙方溝通提供精準翻譯,避免詞彙掌握不太熟練而鬧出笑話,他總會隨時攜帶一個小本一支筆,把新學到的知識記下來,下班回到宿舍後趕緊查詢同一個詞彙是否還有其它的用法。另外他還通過視頻,書籍系統學習漢語,睡覺前躺在床上回想學習過的詞彙,第二天上班試著使用新學的跟中國人交流加深記憶,回家休假時還會參加短期的漢語培訓班……

日常的交流已不在話下,但翻譯專業名詞可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結合專業術語,他詳細瞭解工程的每一步驟及文件段落的整段含義,自行斷句,翻譯難度逐級增加,只有具備紮實的功底和豐富的經驗才能完成。阿發絕對是那種“不達目的、永不罷休”的主兒,他每晚在桌子旁挑燈夜戰,反覆堅持練習,他所翻譯的文件,肯定是經由他研讀數遍甚至十幾遍,弄清整個流程體系後,所有環節瞭然於胸後才動手翻譯的。

從人生地不熟到現在的本地通,從最初說著不太流利的中文到現在的翻譯主力干將,阿發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嚴謹的翻譯態度在項目現場有口皆碑,他憑藉塔爾煤電項目建設的機遇,逐漸走上成為一名合格“翻譯官”的歷練之路。

每每當中巴職工跟他開玩笑說,“阿發,你這麼努力,將來要定居到中國去?”阿發說,中國人OK!巴基斯坦OK!中巴是好朋友!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巴基斯坦,讓我們能夠用上電,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當然要以加倍努力工作來表達感謝之情!

鞭辟入裡,磨鍊成長

他是一個善於鑽研的“翻譯官”,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在現場翻譯工作中發揮得遊刃有餘外,他還刻苦鑽研項目施工的技術和安全等,腦子靈活的他還真的解決了不少的事呢。

“停下來,快停下來,你們這麼操作真是太危險了!”阿發用烏爾都語急吼吼的喊道。因為在合抬運輸電梯標準節時,他發現巴方工友操作不當,存在著人員會意外受傷的風險。他耐心跟大家解釋到,每一段標準節尺寸為1.5米長,0.65米寬,0.65米高,重量為140公斤左右,三個人的力量有些小,必須4人合抬,這樣力量才能均衡,就不會脫落傷人。另外他還提出如果運輸距離長,就需用小推車或者在標準節下放置滾槓,前邊人拉,後邊人推,省力又安全。開始,大家還不太相信,他立即親自動手與大家一起試試方案的可行性,結果都給他伸出了大拇指,在他的解說和親身示範下,巴工們理解了阿發的良苦用心,愉快地接受並承諾,一定按要求去做,並時時把安全放在首位。

“是中國電建成就了今天的我,只要中國電建在巴基斯坦一天,我就會跟著中國電建一天。”阿發拍著胸脯說道。他在這裡不僅學習到中國人的施工管理,還了解到中國這個大家庭的文化,尤其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讓他感動不已。下一步,阿發計劃帶著孩子去中國遊玩,讓他們身臨其境的去體會看得見摸得著的中華文化,將來還要讓孩子去中國上學,去學習中國文化,體驗中國生活。

夜幕中的萬家燈火,往往都伴隨著一批批電建人披荊斬棘的開拓和艱苦卓絕的奮鬥,他們用實際行動闡述著電建人的大愛,也認真履行著社會的責任,中巴友誼,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一般,散播到南亞最為需要的角落。相信,未來也會把這份友誼傳遞下去,為中國電建創造全球一流示範企業,建造世界精品工程貢獻力量,擦亮名片。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268,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