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山東省一個縣,總人口超40萬,號稱“魚米之鄉”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截至2019年2月,山東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56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其中,就魚臺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濟寧市,地處山東、江蘇兩省的交界處。魚臺縣不僅歷史悠久,還有江北“魚米之鄉”之稱。

山東省一個縣,總人口超40萬,號稱“魚米之鄉”

首先,魚臺縣是山東省濟寧市轄縣。在地理位置上,魚臺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南陽湖、昭陽湖,南與江蘇省沛縣、豐縣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以新萬福河為界與任城區隔河相望,也即該縣地處山東、江蘇兩省的交界處。縣域地處東經116°23′—116°49′,北緯34°53′—35°10′之間,南北最大距離23.5公里,東西最大距離37.5公里,總面積653.0659平方公里。魚臺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是淡水魚生產基地,號稱“魚米之鄉”。就魚臺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魯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山東省魚臺縣一帶先屬宋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

山東省一個縣,總人口超40萬,號稱“魚米之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濟寧市魚臺縣一帶為方與縣(治所在今張黃鎮古城集)、湖陵縣,屬薛郡。西漢時期,該地區分屬方與縣、湖陵縣、橐縣,屬山陽郡。東漢永平二年(59年),胡陸縣、橐縣併入東平國,該地區屬方與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魚臺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方與縣屬山陽郡。西晉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取代曹魏後,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東晉,改高平國為高平郡,胡陸縣、方與縣屬之,今魚臺縣一帶隨屬之。

山東省一個縣,總人口超40萬,號稱“魚米之鄉”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裁撤胡陸縣,其境域大部歸方與縣,該地區屬之。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方與縣,入永昌郡。由此,在南北朝時期,今魚臺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96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再次設立方與縣,屬彭城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方與縣屬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金州為戴州,方與縣屬之。貞觀十七年(643年),方與縣改屬河南道兗州魯郡。寶應元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臺,方與縣更名為魚臺縣。

山東省一個縣,總人口超40萬,號稱“魚米之鄉”

最後,由此,就魚臺縣這一建制,始於唐朝中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宋朝時期,魚臺縣屬單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魚臺縣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魚臺縣屬山東省濟寧直隸州。到了1914年,魚臺縣屬濟寧道。1928年,魚臺縣直屬於山東省。1967年7月,魚臺縣屬濟寧地區。1983年10月,撤銷濟寧地區,設立地級濟寧市,魚臺縣屬濟寧市。截至2018年底,魚臺縣總面積達653.0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5萬人。對於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魚臺縣,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