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三星惠州工廠關門:發依波表和S10+作補償,最後一刻仍感受到關懷,其他類型的工廠仍在招工

“員工回廠辦手續時,工廠替員工交完最後一個月公積金,每人發了一隻依波表、一本紀念冊,工齡10年以上的員工獲得一部Galaxy S10+手機。每一家制造業都養活過無數家庭。再見,三星。”韓國三星惠州工廠解散當天,一名員工在社交網站發文感慨道。

11月下旬,三星惠州工廠門口的宣傳欄上依然保留著三星的企業文化宣傳海報,以及多條班車的線路指示圖。廠區內鮮有工作人員出入,停車場內停放著近十輛印有三星標識的通勤大巴。

一個半月前,三星關閉了這家位於中國廣東惠州的37年老廠,也是其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制造廠。三星曾在華擁有三家手機制造廠,天津和深圳的兩家工廠去年已經關閉。

儘管早有預兆,輿論仍頗為震驚。關於“三星停止手機產品在華生產”的討論登上中國各大網絡熱搜,韓媒則形容說“三星工廠優雅退出中國”。三星電子方面對此表示:“綜合考慮到全球手機市場現況,為提高全球生產運營效率,不得已做出惠州工廠停產的決定。”

“惠州工廠是一家良心企業”

十五年前,三星Anycall滑蓋手機幾乎成為中國“街機”,一時風光無限。

“那會兒我還在餐廳打工,一個月才賺2000元,結果花了近2個月的工資買了這部手機。當時覺得三星手機真精巧,推開滑蓋確認時間也算一股潮流。”一位40歲的餐廳經營者如此回憶說。

自1992年進軍中國手機市場以來,三星通過18.7%的市場佔有率成功擊敗了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等世界老牌手機巨頭,於2013年成功登頂中國最大手機品牌商寶座。當年三星手機的銷量達到5894萬臺,與位居第二的蘋果手機距離明顯。彼時的三星駐華高管內部流行著一句話:“我們是中國三星,不是三星中國。”

誰料才短短6年,這番風光便已不再,三星手機的在華佔有率從近20%驟跌至1%以下。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在華僅售出70萬部智能手機。

最後一家手機制造廠的關閉,讓不少老員工感到惋惜。曾在惠州工廠工作的一位員工評價其為“一家良心企業”。他告訴《鳳凰週刊》,今年6月公司開始辦理自願離職申請,並邀請TCL、比亞迪等當地知名企業舉行招聘會。接下來的五個月間,惠州三星的官方微信號也會發布各種企業招聘和宣講會通告。員工在離開公司的最後一刻,仍然感受到了來自公司的關懷。

工廠解散一個半月後,廠外的接待會客室僅剩一名工作人員,她表示自己並非三星員工,只是外包人員,不瞭解廠內情況。經保安確認,惠州工廠確已停產,雖然仍有少量工作人員留守,但已經沒有生產工人了。工廠對面的美食街,多數店鋪也關門歇業了。“以往通勤時間,車輛人流來來往往,如今周圍顯得冷清很多。”不久前探訪過惠州工廠的一位韓方人士告訴《鳳凰週刊》。

三星惠州工廠曾是三星電子在中國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其手機年產量一度達到6300萬部,幾乎見證了三星手機的全盛時期。正是藉助於這樣的跨國龍頭企業,工廠所在的惠州仲愷高新區實現了經濟指標的歷史性突破。早在2013年,這裡的GDP已達到200億元人民幣,三星工廠對此做了過半貢獻,其所在的陳江街道也成為惠州第一個“千億街道”。

三星惠州工廠關門:發依波表和S10+作補償,最後一刻仍感受到關懷,其他類型的工廠仍在招工

三星惠州工廠。

這種“月朗星稀”的現象背後,卻也潛藏著巨大的經濟風險。由於龍頭企業產值佔比過大,當地中小企業始終未能跟上步伐。“龍頭企業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但新型、高成長性的企業完成‘接檔’尚需一段時間。近兩三年,是陳江產業發展的‘陣痛期’。”陳江街道黨工委書記戴偉煥此前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

種種劣勢兩年前已露端倪

“智能手機制造業被認為與韓國人的‘自尊心’同等重要。”三星電子負責海外宣傳的一位人士向《鳳凰週刊》無奈地表示,“為了恢復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三星電子進行過多次內部整頓,使出各種招數,可惜收效甚微。”

從兩年前開始,三星電子逐步減少中國手機工廠的設備投入。2018年4月,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被註銷,遣散員工320人;2018年12月,天津三星機電有限公司正式停產,超過2600名員工被轉崗或離職;2019年10月,三星惠州工廠關閉,據韓媒稱遣散了3000多名員工。

“三星智能手機工廠的退出,很大一個因素是中國市場自身的變化。隨著技術提高而不斷湧現的中國自主品牌,在本國市場中的佔有率急速擴大。這番衝擊對韓國電子製造業的影響巨大。”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動向分析室研究員鄭貴日向《鳳凰週刊》解釋說。

2015年和2016年,三星手機的在華銷量分別為2902萬部和2243萬部。隨著華為、小米、VIVO、OPPO等中國品牌銷量暴增,三星手機開始走下坡路。尤當2016年Galaxy Note 7手機在全球範圍發生數起爆炸和起火事故,導致大批手機被召回,讓三星手機在華銷量急劇下降。

缺乏突出優勢,亦是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遇冷的原因之一。“價格方面,中國手機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三星在質量方面不具有特別優勢,設計上也沒有明顯差距。”北京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如此評價。

來自三星電子中國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鳳凰週刊》,當三星手機開始在中國實行“高低價並行”的雙軌戰略之際,1200元以下的國產手機也開始普及,最終三星的低價策略宣告失敗,“這是很殘酷的現實”。

除了來自中國同行的挑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也是在華建廠的掣肘之一。“中國過去被稱為‘世界工廠’,是諸多製造業跨國企業的生產基地。這些企業利用中國工廠低廉的勞動力,同時攻佔巨大的內需市場。但近幾年來,中國人力成本急劇上漲,內需也無法得到保障,在中國建廠的理由越來越少。”三星電子中國區的上述人士說。

以三星惠州工廠員工的平均月工資來看,2008年為1894元,到了2018年為5690元,10年間漲到了原來的三倍之多。而在如今的越南,普通工人的工資不足中國的一半,印度則更低。

印度和越南成為接盤者

不僅是三星,韓國汽車企業也開始對在華工廠進行結構調整。今年上半年,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分別關閉了北京第一工廠和鹽城第一工廠。“今年以來,很多跨國製造企業紛紛開始就在華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特別是手機、汽車等在當地銷售低迷的消費材料行業。由於當地勞動成本上漲、增長率趨緩、發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離開中國的現象更加明顯。”鄭貴日說。

部分企業選擇離開中國,也是為了規避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日經亞洲評論》11月初對1000多名日本主要企業的管理人員和經理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有23.9%的人表示:“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將考慮減少在華業務。”一半以上的人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持續10年以上。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此前發佈的《進軍中國的韓企撤回實際情況調查》亦顯示,由於中國內需市場銷售低迷,加之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不少韓國企業選擇撤出或縮小在華業務,一些提供中間材料的企業開始選擇直接與美國對話。

三星惠州工廠關門:發依波表和S10+作補償,最後一刻仍感受到關懷,其他類型的工廠仍在招工

2019年6月29日,上海移動通信大會上,三星展臺向參觀者展示下一代技術的應用。

隨著更多跨國企業把目光轉向東南亞以及南亞地區,越南和印度成為最大的接盤者。三星電子的人士稱,撤出中國最後一條手機生產線後,越南和印度將成為三星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得多,當地企業的競爭力也沒那麼強,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如今三星在越南的工廠承擔其全球60%的智能手機生產量,去年創造的銷售額達到657億美元,相當於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6%。

印度政府則重拳出擊,以各種方式吸引跨國公司的進駐,包括制定一系列的優惠稅率和免稅期等財政激勵措施。“我確定那些從中國撤離的跨國公司……有可能正在考慮它(越南)”,10月19日,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出席完世界銀行集團年會後坦言,“所以我必須拿出一個藍圖,告訴他們為什麼印度更好,印度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目標。我們應盡力邀請他們到印度。”

10月6日,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鎔訪問印度,這是他今年第二次訪印,顯現出三星對印度市場的重視。據韓媒報道,訪問期間,李在鎔與印度巨頭國際企業信實工業總裁穆克什·安巴尼進行了會晤。信實工業旗下的電信公司Jio曾將三星電子選為4G通信設備供應商。若以單一國家來計算,信實工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4G網絡,近期開始發展5G通信。

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在韓國青瓦臺午餐會上曾與李在鎔會面;去年7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印期間,還在莫迪的陪同下參觀了位於印度諾伊達地區的三星電子手機工廠。

欲借中國5G之勢再創新機

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越來越多外資傾向於從原有的重資產跳轉到輕資本的跑道,它們傾向於退出原有佈局,投資高新產業,或只是單純投資,在進退間完成華麗轉型。

“外資的在華流動經歷了一個適應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有出有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認為,轉換過程中,吸引外資的總體額度稍有下降,但新增企業在增多,這說明許多企業仍把中國作為首要投資目的地,並且意識到了中國的變化,而逐步調整自己的投資結構。

“三星不可能全面撤出在中國的製造業生產線。在一些領域,三星在中國境內的投資未減反增。”三星電子中國區的相關負責人說。

儘管勞動密集型的手機工廠關了門,但並不意味著三星離開了中國。去年以來,三星在天津注入新投資,包括建設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生產線和車用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工廠,新增投資達到24億美元。位於廣東東莞市的三星視界工廠則承擔著新一代夢幻顯示器AMOLED的生產工作,目前在大力招聘工人。而在高端技術研發方面,三星仍有不少動作。近期三星旗下的北京三星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就在招聘機器學習理論與算法相關人員,進行相關人才的儲備。

由此可見,三星並沒有放棄中國市場,只是將手機制造換成更高端的半導體制造,進行了產業的升級換代。“表面上看,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失敗了,但在更高端的領域,三星正向更深處邁進。”財經評論員陳白如此表示。

5G浪潮的席捲而來也給三星在華的手機業務帶來新機遇。11月1日,中國移動正式發佈5G套餐。據中國移動預測,2025年全球5G服務用戶將達到16億人,其中中國用戶為5.33億人,佔比33%。

為了不失去這一龐大市場,三星電子全面修改了在華戰略——將11個地區總部和事務所合併為5個地區,展開了組織構架調整工作;先前獨立運營的銷售網也轉向與中國企業合作,實現本地化經營。針對最近在華的裁員傳聞,三星方面回覆說,為提升在中國的競爭力,對相關業務進行了調整,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中國市場遭遇挑戰,三星手機在全球市場仍然穩居第一。今年二季度,華為、蘋果市佔率分屬第二、三名。目前華為和三星均已推出集成5G基帶芯片的SoC芯片。今年下半年以來,三星已經推出了三款5G產品;2020年將繼續推出6至7款以上的5G產品,打造以5G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產品線。

“過去我們一般在年底人事改組後才進行改革,但此次在中國5G推出之前,就已經實現改組。”來自三星電子中國區的上述人士向《鳳凰週刊》透露,三星推出了世界首款5G智能手機,期待早日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中國市場。“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將中國市場的手機佔有率提高至兩位數。”

對內進行改革的同時,對外也得強化營銷策略。10月18日,三星電子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東路開設了超大型移動賣場,正對著蘋果旗艦店。這是其在中國開設的首家體驗旗艦店,並設有5G體驗區。三星電子中國區總裁權桂賢稱:“這是三星應對中國5G時代革新銷售方式的嘗試,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鳳凰WEEKLY】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