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行到鳳灘處 書通二酉山 懷化市武陵中學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行到鳳灘處 書通二酉山 懷化市武陵中學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懷化新聞網訊 為了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保護自然環境、團結協作的意識,鍛鍊其自理能力,11月26日—27日,懷化市武陵中學的學子們在老師們和輔導員們的帶領下,走出校園,來到沅陵二酉山、胡家溪土家民俗文化風情古寨、鳳灘水電站及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等地進行課外教學,開展了主題為“行到鳳灘處,書通二酉山”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

研學隊伍抵達沅陵縣城後,孩子們饒有興致地聆聽起導遊姐姐的解說。這個地方在隋朝時設立了辰州府,是整個大湘西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的中心,也是大湘西的門戶。來到綠樹成蔭的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孩子們看到莊嚴的紀念塔和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塑像時,一種敬仰感油然而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正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前仆後繼、捨生忘死,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的美好生活,後輩應該永遠銘記那些為革命犧牲生命的英雄們。

帶著淡淡的憂傷,孩子們離開了剿匪勝利紀念園,前往研學實踐的第二站——二酉文化聖山。二酉山離沅陵縣城只有15公里,乘車沿酉水河上行只要半小時就能抵達,這裡是每個讀書人都應該來叩拜的地方,因為很多的上古先賢都曾在此講學授業,其中最出名的是為了避讓帝位而在此教書育人的善卷先生,因為德行高尚被後人尊稱為“德聖”。還有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收藏書籍的“書聖”伏勝,他將兩千多卷書簡藏在二酉山中,使得中華五千年文化沒有斷層,“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成語也因此得來。

隨後,孩子們還參觀了愛國將領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之地——沅陵鳳凰山,在古香古色的唐代千年遺寺中感受沅陵古老的歷史文化底蘊。並暢遊了酉水河邊上的古寨子——胡家溪。相傳唐代,這裡出了一位貴妃叫胡鳳嬌,她把沅陵的碣灘茶葉帶入宮廷,使得碣灘茶在唐代就成為貢品。在胡家溪,孩子們看到了與大城市的高樓大廈完全不同的土家吊腳樓和風雨橋,花園、小溪、木樓,還有在田間勞作的人們,構成了一幅立體的鄉村山水畫,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村氣息。

站在世界最大的空腹重力拱壩、湖南第二大水電站——鳳灘水電站大壩的壩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孩子們驚歎它的雄偉壯觀。它橫江截流在酉水河上,壩上是一馬平湖,壩下是急流險灘,利用水能發電給很多城市送去光明。這裡還是一腳踏三縣的地方,壩下是沅陵縣,壩左邊是古丈縣,右邊是永順縣。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此次研學活動,讓孩子們認識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意義。通過研學,他們學會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親近自然,開闊視野,挑戰自我,並且還學會了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文明有序,善於分享,真正做到了在“遊”中“學”。

(記者 謝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