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大千世界,繁華的萬物總會使人迷離。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物質水平和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但繁華背後慾望的悄然膨脹,又是不爭的事實。縱有中國式父母萬愛千恩般的呵護也難以填平慾望世界的溝壑。農村是淳樸,熱情,直率,無私的民風根植的厚土,但私慾的攻城掠地, 這裡也受到了波及。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江泉是個農村長大的孩子,為了使他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在他上五年級的時候,父母託人把他送到了縣城的學校上學,吃住在老師家裡。在縣城上學每年衍生的各種高昂費用不是一個靠種地收入的農民家庭能負擔得起的。他的父母被迫背井離鄉到城裡打工,掙錢可能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原因吧!江泉的性格變得孤獨了。在初二的時候他迷戀上了網絡遊戲,常常午飯寧可不吃也省下飯錢,餓著肚子也到網吧上網,學習成績從此一落千丈。後來發展到放學後也找機會到網吧上網。住宿老師管他,他不聽住宿老師管教,老師管急了,他半夜就向外面跑,縣城雖然不大,但車流滾滾,緊挨著縣城還有一條河,又是車又是河的,老師也怕出啥事兒,老師就打電話給江泉的父母,告知:“你的兒子上網不聽話,老師不給看管了。”江泉的父母本來在南方的城市裡找到了很稱心的工作,掙的錢除了供江泉的花銷還有剩餘。為了兒子,江泉的父母辭掉工作,回到江泉讀書的縣成,在縣城租了兩間民房,從此江泉就和父母住在一起。小縣城沒有啥工廠,對於沒啥手藝的江泉父母來說找份工作是很難的事。真可謂:“養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不能養家。”在這個小縣城生活就得掙錢,要不然一家就得喝西北風去了。小縣城的下崗工人多如牛毛,一個農民在這兒找份工作談何容易呀!為了生活,江泉的父親就到縣城的勞務市場站大崗,什麼累活髒活都幹,每天掙點錢餬口養家。為了管教江泉,父親找遍了小縣城的所有網吧,看到父親掙錢的艱辛,江泉上網有所收斂。在父母的陪伴下江泉順利的考上縣城的高中。上了高中後學校的學費,各種資料費,老師的好處費,午餐費等各種費用,讓靠父親站大崗,母親打零工維持生計的江泉家無法承受。後來經過商量,決定讓江泉在學校住宿,江泉的父母到工作比較好找的省城去打工,在高一的一年裡江泉學習還算努力,各科成績在班裡能佔個中等。在高二的第一學期就出現問題了,江泉的班主任打電話告訴江泉父母,江泉最近幾天上一兩節課就不見蹤影,聽他同學說:“他經常去上網,現在又不見了蹤影了,這段時間江泉的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成為班裡的倒數第二。”江泉的父親聽到老師的電話,顧不得工傷傷病未愈,急忙返回縣城,開始在縣城裡尋找江泉,他找了一天也沒找到到江泉,最後通過江泉所在學校學生的指點,才在學校後面的居民區裡一個沒掛牌匾的居民樓的網吧找到江泉,父親憤怒的踢了江泉兩腳,把江泉帶離網吧。經過與江泉交談,知道江泉因為上網經常曠課,很多課程已近落下,老師講的課程已經聽不懂了。父親無奈給他辦了休學。為了戒掉江泉的網癮,江泉的父母決定帶著他到松花江邊的漁場打工,那裡沒有電,住在臨時搭建的窩棚裡,每天清早起來晾曬新捕獲的小魚,是個理想的戒掉網癮的場所。為了讓江泉能體驗掙錢的不易和生活的辛勞,江泉的父母讓江泉也一起參加勞動。因為新建漁場的老闆和江泉的父親熟絡,江泉幹多幹少也沒人管。就這樣在江泉滿肚子的委屈和對父親抱怨的心情下度過了一個月。江泉埋怨父親無能,他不能像其它同學一樣在城裡有樓房,在城裡有體面的工作,就連他的班任知道他父親曾經是站大崗的都對江泉顯露鄙夷的語氣,因為受到鄙視所以江泉變得孤獨,再次迷戀上了網絡,來排擠孤寂。江泉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家庭造成的,所以他一直不搭理父親,不和父親說話。他的父母一門心思的掙錢,想在開學時讓江泉復讀時有充足的本錢。他們是不知道江泉心裡咋想的,日子就這樣平淡的過著。有一天漁民捕獲的小魚少,曬雨的活兒一上午就幹完了,那天風特別大,下午沒啥事,打魚的工人和曬魚的工人都在窩棚裡休息,江泉不知是鬱悶還是對船感到好奇,他偷偷的來到江邊的船上,解開一條漁船的纜繩。解開纜繩的漁船藉著風勢飄飄悠悠像江裡蕩去。在旱地長大的江泉是個旱鴨子,他根本就不會水,遇到到這種情況,他開始划槳,可船兒只是原地轉彎,根本不受控制,還是向江心飄,這時江泉蒙了,他開始大喊大叫,手忙腳亂起來。聽到他的叫喊聲,窩棚裡的人都跑出窩棚,按照以往的經驗,像今天這樣六七級大風船是不下江的,小魚船在這樣的天氣裡在大江裡航行那是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在江河摸爬滾打幾十年的漁民們心裡都明鏡似的,大夥看到在浪尖上隨時可能翻覆的小船和在小船上手忙腳亂的江泉,都無奈的搖頭嘆息。江泉的父親看到這種情況趕忙跪在一個老漁民的面前,他知道這個老漁民駕船經驗最好,請求老漁民去救救孩子,江泉的母親在一邊不停的哭泣,老漁民被江泉父親的真情所感動,老漁民答應冒險親自駕船去救江泉,江泉的父親和老漁民一起划著漁船向江泉的船駛去,在離江泉的船還有五六米時,一個巨浪打到江泉的船上,因為正好江泉在船舷一側,船立時就翻了,江泉落在水裡,手在水面不停的撲騰,這時江泉父親的漁船到了江泉附近,江泉父親立即跳進江裡,憑著小時候在水坑練習的那點狗刨水性,抓住江泉,並推著江泉向老漁民的船靠近,在波浪滔天的江水裡,江泉的父親憑著一點水性,幾經努力終於把江泉推上老漁民的船,這時又一個巨浪打來,江泉的父親消失了蹤跡,且永遠留在大江裡。從漁場返回學校後,江泉再沒有去過網吧,他學習更努力了,他覺得即使再努力學習都彌補不了對父親的愧疚,如今他重點大學已畢業多年,但想起父親,這還是他永遠的痛。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歲月的年輪總有不盡人意的軌跡,人生的旅途總是坎坎坷坷充滿波折。在人生的渡口置身在私慾膨脹的陰霾空間,總是父母燃燒自身,哪怕發出熒熒微光也為兒女照亮前程,哪怕發出一點餘熱,也要溫暖兒女的心田。 小宇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直在農村靠耕種自己家的承包田生活,自從小宇考上高中並在學校住宿後,本來靠土地的收入剛夠小宇一家的溫飽,如今多了小宇上學的花銷,靠求借只能緩解一時的窘迫,無奈之下小宇年近五十的父親背起行囊到城裡去工地打工,家裡留下小宇的母親侍弄農田,在父母共同的辛勞和節儉下,小宇終於讀完高三。隨著小宇高考的落榜,粉碎了一家人多年對小宇金榜題名的美夢。小宇為此也低落了好長時間,在父母的規勸下,小宇心情逐漸平復,最後在親戚的介紹下到城裡的一家公司做銷售工作,由於小宇的勤奮和虛心好學,很快小宇的業績名列前茅,他的樸實上進贏得城市姑娘小麗的好感,最後兩人墜入愛河。對小麗處了一個農村對象這件事,小麗的父母是反對的,但擰不過小麗的態度堅決。小宇和小麗最後走向了婚姻的殿堂。結婚後小宇一直住在小麗家,開始兩年小兩口早出晚歸的上班,忙於工作日子過得還算順心。自從第三年小麗生了孩子,在家照看孩子,小宇一個人在外工作,家庭矛盾就逐漸顯露出來,小麗的父母嫌小宇掙錢少,小麗埋怨小宇沒能力自己沒有房,還住在別人家。最後逼得小宇搬離小麗家,自己在單位住。兩個人開始了分居生活。一次小宇回到農村老家,因為鬱悶喝醉了酒,當著父母的面數落父母的無能,不能給他在城裡買房,致使現在這樣被人瞧不起,落得夫妻分居。那天小宇和父母吵了起來,並砸了家裡的電視機。小宇的父母知道了兒子的遭遇後,沒有過多的責怪小宇,誰叫咱是農村人沒能耐呢?過了兩天小宇的父母就到城裡一家粉碎塑料的工廠去打工了,粉碎塑料是對人身體有害的工作,整天呼吸粉塵,雖然工資高但沒人願意幹,為了給小宇掙錢買樓,小的父母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小宇的父母在這家工廠整整幹了四年,捨不得歇息一個工,就是年三十還得工作一上午。老兩口在外打工四年給小宇攢了二十多萬,錢交給了小宇,小宇賣了樓房,小麗也和小宇重新住到一起。可小宇的母親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得了肺癌,在回到農村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去世了,如今農村只留小宇的父親在家侍弄家裡那點地維持生活,年紀大了打工沒人要。小宇現在每次夢見母親,醒來後都淚流滿面,悔恨自己那次酒醉的不孝,心裡時時泛起一生都彌補不了母親的歉意。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人們在奔波而勞碌的一生中,上帝給我們最大的饋贈,便是教我們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生命中出現的所有過客。沒有先輩的砥礪前行,哪有晚輩的歲月如歌。 大軍和小潔是初中同學,他倆家住在鄰近的兩個村子,在初中時他倆就彼此有好感,初中畢業後他倆都沒考上高中,大軍跟叔叔去學習瓦工手藝,小杰在家幫父母侍弄農田,大軍和小杰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時,通過和小杰同村表姐的介紹,大軍和小杰這對有緣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婚的第二年他們有了兒子,他倆在村裡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結婚後他倆一直在農村生活,農閒時大軍就到外面打工,小杰在家照看孩子並侍弄自己家的那幾畝田地,直到他們的孩子都十幾歲了,兩口子還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小杰是個外向的人,愛說愛笑。大軍是個內向的人,少言寡語。自從智能手機走進千家萬戶,在信息閉塞的農村泛起了波瀾,很多人猶如井裡的蛤蟆剛見到大天,對視頻播放的奢華生活充滿希翼,對聊天交友充滿好奇,很多人不自覺的就沉醉聊天交友中,農村確實發生過很多小媳婦通過網上交友聊天和大老闆或有錢人私奔的事兒,從而引發離婚的事件,弄得家庭破裂。小杰就迷戀上了玩手機上網聊天,大軍害怕小杰上網遇到大老闆而離開他,他就反對小杰上網,對小杰管得很嚴,經常翻看小杰的手機,不允許小杰手機有陌生男性的姓名,為此兩人經常吵架,有一次小杰偶然加了一個男同學的微信,大軍把小杰打得鼻青臉腫。為了孩子有個團圓的家,兩個人就這樣吵吵打打的過了幾年,他們的孩子很爭氣,從小學到初中每次考試都是班裡前三名。他們孩子上高一那年,大軍因為酒醉騎摩托摔成腦出血,在醫院昏迷不醒七天,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外債才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命是撿回來了,可大軍留下胳膊和腿不好使的後遺症,雖然生活能自理,但再也不能幹活了。大軍家只指著家裡的這幾畝地的收入別說供孩子上高中了,就是一家的基本生活都不夠。無奈之下小杰只好到城裡打工當保姆掙錢供孩子上學,掙一家的花銷。從此大軍和小杰開始過上了兩地分居的生活。大軍的疑心沒有因為他身體狀況而減少反而更加膨脹起來,每天多次打電話查看小杰的行蹤和交往。小杰過年過節回家時大軍總是無中生有的臆斷小杰在外面有相好的了,小杰怎樣解釋也沒有,大軍常常對小杰連罵帶打,想到大軍的蠻橫不講理,小杰也想和大軍離婚,但想到上學的兒子和接近殘疾的大軍的生活,她又打消離婚的念頭。一個人在外面忍受孤獨和猜忌工作著。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每個人的出處不同,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有的人生來家裡就有萬貫家財,有的人出生時家裡一貧如洗,有萬貫家財的人也是他的先輩奮鬥的結果,家裡一貧如洗的人透過奮鬥也可以使後輩家財萬貫,車子,房子,票子是靠自己掙來的,不是都靠父母給攢下來的。

張嬸家的大寶今年都三十歲了還沒結婚,這可愁壞了張嬸,她東家求人給兒子保媒,西家求人給兒子介紹對象,可介紹對象的來家提親時,大寶就是不同意看,並對張嬸說:“就我這點工資,剛夠養活我自己。結婚,買房,養孩子那樣不需要錢?與其不能給媳婦和孩子好的生活,還不如不結婚,自己過得隨意。”張嬸當即表態,只要兒子結婚。就是賣骨頭渣子也給兒子買房,出結婚的錢,並承諾:“大寶有孩子後由她來帶。”有了母親的承諾大寶總算答應去相親了。大寶相親的對象小茹也是個大齡青年,今年二十九歲,小茹是農村考學來到城市的姑娘。以前她每次回老家看到過早成家的同齡姐妹窘迫生活,看到她們過早的為孩子操心,過早的為家庭操勞,過早的失去自由。她對婚姻就有了牴觸情緒,她總想自己玩夠了再考慮自己的婚姻問題,就這樣一拖再拖,直到二十九歲,皇上不急太監急,小茹的父母最後下了通牒,如果小茹再不結婚就不認她這個女兒,並承諾:“小茹結婚後有小孩他們負責給看官。”有了雙方老人的慷慨承諾,大寶和小茹最終組成了家庭。看看如今到幼兒園和學校接送孩子的人群,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佔大多數,我們的父輩為兒女操勞了一生,晚年還不留餘力的為孫輩操勞。這就是中國父母們特殊的情懷。都說養兒為防老,可是老了也不忘為兒女操勞,哪怕傾其所有,也讓兒孫過得好。

萬愛千恩(原創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