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珠江實業信披違規存多項併購風險 併購依賴何時了?

珠江實業信披違規存多項併購風險 併購依賴何時了?

ID:BMR2004

近期,珠江實業(600684.SH)發公告稱,以3.35億元收購控股股東項目。

就在此次收購計劃宣佈前3天,珠江實業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以下簡稱“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因公司三次信披違規,決定對上市公司及四位高管鄭暑平、羅曉、羅彬、黃靜出具警示函。該決定書的公佈,也將珠江實業兩個失敗的投資項目再次推向臺前。

據悉,因資金運營等問題,導致此前兩大投資項目失利,併購模式會給珠江實業帶來怎樣風險?2018年,珠江實業計劃將經營模式從以“股+債”收購轉向以自主開發為主。如今一年半過去了,新一輪自主開發模式具體什麼時候開展呢?

《商學院》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致函珠江實業董秘處,珠江實業表示不接受本次採訪,敬請關注公司公告。

珠江實業信披違規存多項併購風險 併購依賴何時了?

珠江實業信披違規存多項併購風險 併購依賴何時了?

珠江實業信披違規存多項併購風險 併購依賴何時了?

嚴重“缺糧”併購新項目造血

10月12日,珠江實業發佈公告,公司擬以人民幣3.35億元收購控股股東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實集團”)持有的廣州市品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實公司”)51%股權,品實公司擁有廣州市白雲湖產權,預計在2020年第二季度實現預售。

資料顯示,品實公司擁有白雲湖項目產權,該項目用地面積22.29萬㎡,總建築面積73.89萬㎡,其中計容總建築面積47.92萬㎡(其中不含地鐵已建成綜合樓4.20萬㎡)。按照廣州市白雲區“1358”發展思路,白雲湖片區位於白雲區“五大功能片區”中的中部地區,未來將著力打造白雲湖周邊區域15平方公里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

這個項目計容總建築面積 47.92 萬m² ,對於目前嚴重“缺糧”的珠江實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及時的補充。截至2019年上半年剩餘可售面積只有78.41萬平方米,而白雲湖一個項目的體量就幾乎相當於珠江實業目前一半的土地儲備。

加上控股公司珠實集團已向品實公司提供債權 37.34億元,簽訂本合同後,珠實集團與品實公司間債權債務關係保持不變,由品實公司直接向珠實集團償還借款,支付利息。

這對於截至2019年上半年手中僅持有15.9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珠江實業來說,無疑減輕了資金壓力。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對《商學院》記者表示,收購是一些企業擴張的方式,通過收購能夠促進業績的增長,但對於珠江實業而言,併購效果並不好。

對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贊同,他認為企業通過併購方式獲取合作開發項目的最大訴求點在於,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可開發資源,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對被併購企業調查不清晰,可能會發生併購方項目不法正常開工建設,被收購項目的土地資源本身存在諸如地價過高、限制性條件影響等因素。

嚴躍進補充道,從客觀上來說,以前珠江實業的整體實力還是比較不錯的,有這個能力去收購,但是實際上來說,企業對併購項目的經營表現一般。

就在此次收購白雲湖計劃宣佈前3天,珠江實業收到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該決定書的公佈,也將珠江實業兩個失敗的投資項目再次推向臺前。

曾併購投資失利 上演“母告子”的悲劇

2018年6月21日,珠江實業向廣州東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湛公司)增資6500萬元及提供3.35億元借款,獲得東湛公司30.23%的股權。

同時,珠江實業與東湛公司的大股東禾盛財務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書》,據此認為公司取得東湛公司的控制權,並將東湛公司納入2018年上半年和三季度財務報表合併範圍。

事實上,子公司並表6個月後被珠江實業“踢”出年報。珠江實業在公告中指出,經過兩個月的溝通協調,禾盛公司仍不配合履行相關約定,公司仍無法對東湛公司實施實際控制。經公司與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充分討論溝通後,決定不再將東湛公司納入2018年年報合併範圍。

然而,據廣東證監局現場檢查,珠江實業未能對東湛公司實施實際控制,導致公司披露的相關定期報告財務數據不真實、不準確,屬於信息披露違規行為。

張波告訴《商學院》記者,信息披露違規對於企業自身的信譽會有一定影響。這些事項都會對會計報表的真實性產生影響,也會影響投資人對於公司的經營情況的判斷。

此外,另一家子公司的投資也讓珠江實業十分頭疼。

2016年10月,珠江實業與廖東旗簽訂投資協議,向廣東金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海公司)增資1222萬元,獲得金海公司55%的股權,同時向金海公司提供委託貸款3.38億元,共同開發嘉福酒店項目。

在2017年5月,珠江實業為金海公司一筆金額為6億元的借款作擔保,這期間,金海公司兩次違約,均由母公司履行擔保責任為其償還有關資金。

據6月19日晚公告,為維護公司權益,珠江實業狀告其控股子公司廣東金海投資有限公司,涉案金額至少4.77 億元之巨,上演一幕“母告子”的悲劇。

作為金海公司的控股股東,珠江實業將金海公司推向法庭,即便法院判令金海公司還錢,但拿什麼還呢?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金海公司賣身還債。但金海公司又價值幾何?

根據公告披露,金海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1467.89萬元、2512.11萬元、3083.39萬元。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份,金海公司未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2.25億元,資產淨額為-2.34億元。

也就是說,金海公司不但沒有錢還珠江實業,其資產淨值還倒虧2.34億元 。打這場官司意義又何在呢?

嚴躍進表示,客觀來說,併購失利會對業績受到一定衝擊,往往如果要深究失利原因,不排除是高層管理者的意見不同。

“股+債”併購是珠江實業開疆拓土的利器還是鈍器,還有待商榷,《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