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服斷代了幾百年,如今卻依然有人穿,這是為什麼?清朝的長衫有人穿嗎?

伊帆小妞


為什麼長衫現在沒有人穿?清朝時期是滿族統治中國,滿族本來就是少族民族,只是它僥倖統治了中國2百多年。長衫是滿族人的主流服飾,滿族當政時,他們自然推廣自己的文化和服飾:譬如辮子和他們滿族的服飾。當清朝被推翻後,它的文化和服飾自然就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是漢人居多的一個多民族國家,漢人才代表中國,漢人的文化和服飾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主流。現在是漢人當政———誰當政誰有話語權。漢人當然不會去穿滿族人的長衫。

漢服本來就是漢人的服飾,即漂亮、飄逸、高雅、端莊………當然就有很多人喜歡。現在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大家就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豐滿。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服飾又重新被大家熟知和認可。現在國學和漢服的大力推廣,也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所以現在穿漢服和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就不足為怪。

不要輕視一個服裝給人的思想暗示。我們中國落後的時候,什麼都向西方學習:譬如西服、西方文化等等。在以前穿西服就代表前衛、時髦。現在中國富有了,我們的漢服又被很多人大力推廣。

我希望漢服成為我們以後的主流服飾。





凌寒獨自開


我覺得我們是中國人,應該復興有關我們中國的文化。漢服就是我們中國當中的一個傳統文化。所以我個人認為漢服真的是非常美的,所以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喜歡穿。因為漢服真的很美,而且漢服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服飾。但是現在有很多人不瞭解漢服的美,他們會覺得穿漢服的人是在譁眾取寵,但是他們卻並不瞭解漢服的意義在哪兒有很多人是覺得現在穿漢服很麻煩,很複雜,但是現在已經有了改良版的漢服了。現在的漢服已經變得簡單方便很多了,所以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去排斥漢服,我們應該支持漢服的復興。就比如說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都是模仿漢服來製作的,甚至日本的文字都是抄襲的我們中國的,而他們在有重要的場合聚會穿著他們的韓服或者是和服去。我覺得我們中國也應該要再有重大節目的時候,可以考慮讓我們穿漢服,這樣會更加襯托的出那個場合的重要性。所以我個人是認為我們是應該要用好的心態去看待漢服的興起。

並且清朝的長衫還是會有人穿的,但是可能相對性穿的人比較少,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人穿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憶往華夏


這就狹隘了啊。漢族的民族服飾。你確定要追根溯源?我們挨個分析一下哦。

清朝因為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我們暫時不探討。

明朝是很多人追捧的朝代,號稱是漢族最後一個封建政權,但是。根據明朝朱元璋的規定。只要你不是農民戶口,家裡沒人當官你就不能穿絲綢。必須是。葛,麻。之類的布料。所以說。城裡的小姐姐小哥哥,全都得穿破衣爛衫。包括馬雲,身上就不能有一絲刺繡,否則就是犯罪。按律當斬。所以說,現在穿漢服的先得砍死一半再說正統問題。

元朝服飾也和清朝服飾一樣的原因,我就不說了。

宋朝,倒是沒有太多的管制,只要你不穿國家發的工作服,就可以穿。不過按照當時的工藝水準,製作面料。全中國,起碼十分之八的人穿不起。真以為改革開放了,人民群眾富起來了?恰恰相反。人均收入,還不如宋朝的武大郎呢。我們現在應該處於北宋即將滅亡時候的人均收入。理論上我們比宋朝人窮。

再說唐朝。外國人都叫咱們唐人。聚集地都叫唐人街。正統性是有了。關鍵還是穿不起。而且唐代人都愛穿西域的胡服。其實我們直接穿維吾爾民族服裝,也接近唐朝服飾。所以。顯得不倫不類了。

在往前的南北朝,太複雜,服飾變換太複雜,我也就不詳細說了。瞭解南北朝的民族主義者都得懷疑人生了。

漢朝,十足的正統性,我們民族名字的由來。衣服倒是可以。就是得把內褲脫了,穿上開襠褲,要不然絕不正宗。到時候,可就是男同胞們的福利時代了,我還是挺看好漢族服飾的,但是我絕對不允許我媳婦穿。

再往前男女都是開襠褲。我也就不穿了。

其實說到底。中國有沒有民族服飾呢?答案是有的。

就是中山先生設計的中山服。可不要瞎詆譭哦。毛爺爺,周爺爺,都是中山裝。紅一輩除了軍裝就是中山裝。

唯一的缺點就是中山裝,得看氣質。身材。百分之九十以上。拍抖音的人都沒有穿中山裝的身材。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沒穿中山裝的氣質。

真要想復興民族服飾。先問問口袋裡的鈔票夠不夠。


端木廣


當年清朝之所以要消滅漢服,是為了壓制漢民的民族意識,讓漢民從根源上拋棄自己的文化,同化漢民就是為了將來的江山永固~包括後來的雍正多次推廣滿語滿文取代漢語漢文,也是在繼續貫徹滿清的同化政策~可惜滿語滿文對漢人來說太難學,不像衣服,任何人馬上就能換,所以最後也不了了之了~清朝最讓人討厭的不是因為他是異族統治,而是因為他的野蠻性,強行摧毀別人的文化基礎~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基本來自於文化認同~認可中華文化的人,哪怕是外人也會得到歡迎~滿清就是看不透這點,所以都統治了兩百多年了,漢人依然強烈的希望推翻它~現在是共和國,沒有了過去的恐怖統治,漢民們當然有權利有義務復興自己的民族文化,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個人來看都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即使是消失了幾百年的漢服,也會逐漸被大家穿起來~至於滿式服裝,自然應該由本民族的人繼承發揚~其他民族也不能加以阻撓干涉~這是一個好時代,自由精神貫徹進每一個人的心裡~所以阻撓,妨礙,謾罵漢服復興的朋友,你們自己想想這麼做對不對,有沒有半點意義?就算喊破天了,政府也不會出臺禁止漢服的民族歧視政策~所以洗洗睡吧,靜靜的觀賞這個古老民族百花齊放的風景~


Fish136290113


漢服承載著我華夏民族的血脈,漢服穿在身上人顯得高大雅,這一點在承襲了我華夏唐代服飾的日本和服身上可以得到印證,只可惜我堂堂華夏威威華儀的美好卻被醜陋不堪的滿噠子禍害了,野蠻兇殘的滿噠子野豬乘我華夏之危,竄進我中原景秀家園,肆意踐踏毀壞我華夏文明,最卑鄙無恥兇殘的就是滿噠子野豬血腥殘暴推行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剃髮易服令,讓千百萬不屈的華夏兒女人頭落地血流成河,滿噠子野豬的服飾集醜陋猥瑣於一身,尤其是滿噠子野豬的那條成為滿噠子野豬禍害華夏民族的豬尾巴辮子就更是醜陋不堪到了極點,可悲的是現在還有人把滿噠子的長袍馬褂錯誤的當成什麼唐裝,那是滿噠子野豬的豬裝,和我華夏民族的大唐有半毛錢關係嗎?對於年輕人出於愛國愛美之心,拋棄滿噠子醜陋的服飾,穿我漢服揚我漢威是大快人心之事,是我中華民族騰飛的壯舉,只有滿噠子餘孽懷恨在心,出來反對,我華夏兒女都穿我漢服,揚我中華之威,就是對滿噠子餘孽的最好回擊!


林中漫步46


有人穿漢服?極少,有點像年輕人扮演那些漫畫人物的意思。

唐裝,又是一個杜撰出來的樣式,更像餐廳服務員。

清朝,留下個旗袍,現在還真有女人日常穿。

民國,留下箇中山裝,倒是也有些男人穿。

清朝的長衫,除非大型祭祖活動,還能看到。

這些年來,我國總想重新設計一套適合中華民族的民族服飾,即能符合現代生活習慣,又能體現民族氣質。但始終沒有如願。

希望文化學者與服裝設計師能合作一下。我們樂見其成,以振興民族認同感。


狗血熬雞湯


不是說長衫不能復原,而是現在的人願不願意完全復原。其實就算漢服復原也有很多並非與真正的漢服一模一樣。

我其實不太明白現在的某些人為什麼一定糾結於復原漢服穿漢服?古代服裝的繁複性不是現代服裝可以比的。適合古人穿的衣服也並不一定就適合現代人穿。

穿上漢服就代表尊崇古文化了嗎?不見得吧!很多人穿漢服只是為了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期表現自己的孤高自賞。你拉一個穿漢服的人出來,問問他們漢服穿戴的禮節規矩,他們不見得就能回答出來。所以尊不尊崇自己的文化與穿不穿漢服真沒什麼關係。內在比外在重要多了!

我一直認為之所以要復原漢服不是出於穿戴的需要,而是出於研究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生活習俗以及整個中國服飾發展的需要。像今年《國家寶藏》上那位復原唐服飾的女士,這才是工匠精神,這才值得人敬佩。

時代在發展,國家在發展,文化也在發展。既然歷史讓我們改變裝束那為什麼又要糾結於過去呢!文化不滅傳承就不會滅。我們的服裝也許不再是寬袍廣袖,束帶峨冠,但刻印在衣服上的祥雲等圖案不就是中華文化的體現嗎。

所以,只要文化在,只要精神傳,外在的表現形式真的並不重要。





殘香半點


實話實說關於漢服的話題已經很熱了,我本人在生活中可以說常看到穿漢服的人,這在幾年前不可想象。

但是關於復興漢服的觀念和認識卻一片混亂,連一些最基本的戰略都是不清楚的,我是復興漢服運動的旁觀者,覺得有一些最基本的認識先要弄清楚。

一是復興漢服到底怎麼穿 ?

復興漢服運動的最基本的戰略應該告訴大家,復興漢服不是把它當做日常服飾,在今天這個時代也不可能成為人們的日常服飾,讓人們天天穿,這就解決了很多人的疑惑,減少了阻力,爭取了支持者。

它最合適的定位就是中國人的禮服,每一箇中國人一生都有一件,非常精美,一生至少穿過一次,比如在結婚的時候,成人禮的時候,日本,韓國的傳統服裝都保留著,但也不是他們的日常服裝啊!也只是在特定場合穿。

先把這個搞清楚,宣傳出去,減少阻力和不理解。可是復興漢服運動目前連這個在戰略都是混亂的。

二是復興漢服運動與如何認識清朝的歷史有關。這是一個在網絡上充滿爭論,非常敏感的問題。對立的雙方經常出口謾罵,非常不合適。

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更是一個現實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孫中山搞革命的時候說驅除韃虜,但是革命成功以後革命者很快發現,中國是一個大中國,不是也不能只有所謂漢地十八省,所以,就五族共和了,叫中華民族了,我們中國不可能不要、不包括西藏,新疆,內蒙,東北,所以在中國民族問題非常重要,中國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非常重要。

復興漢服要避免大漢族主義,復興漢服要能促進國家的民族團結,而不是相反。所以復興漢服運動一定要把握好民族團結分寸,漢族自尊,也尊敬別的民族,今天所有住在中國的民族都是中國人。漢服宣傳能夠正確評價清朝的歷史,否則,漢服會誤入歧途。

三是要明白復興漢服是要復興漢服的精神。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反駁復興漢服的人提出的理由是:你穿的漢服的是唐代和宋代?哪個算漢服?說不清吧,你又沒有用古代的材料?你穿的就不是漢服,等等,的確,唐代和宋代都是漢服,到底穿哪個才算是復興漢服?關於這個問題復興漢服的人士也沒有清楚的回答和清晰的戰略。

我的觀點是復興漢服是要復興漢服的精神。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們今天學習、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看論語,道德經,史記,資治通鑑,看的是什麼形式的?多是簡體,橫排的吧,那麼難道你可以說有人看的不是繁體豎排的,印書的紙不是古法造的,就不是繼承傳統文化?不可能吧,那麼漢服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復興漢服是要復興漢服的精神,不要拘泥於具體不同朝代的樣式,材料,重點是漢服的靈魂。漢服應該是一個大概念,不拘泥一朝一代。

另外,新的時代,對漢服有所創新也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不能說誰穿的漢服哪一點細節和某朝代的不一樣就批評、排斥、否認。

另外,漢服也是一個演變的過程,漢代和唐代有一些不同,唐代和宋代也有一些不同,所以,今天我們對漢服的具體樣式也要寬容,有人喜歡漢代樣式的,有人喜歡宋代樣式的,到了今天這個新時代,有人略加改良,應該也允許存在,例如宋代就改良了唐代啊!大家相互尊重,不能自以為是,覺得只要自己才是對的,不允許別人的穿法存在。就是有的服裝設計師借用漢服的元素,設計出一些嚴格說不能說是漢服的時裝,也要允許別人存在啊!

大家應該都看過一些漢服的照片,非常美,我覺得這就是漢服最大的魅力,漢服體現的風格氣質是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也是中國人最美的形象。這也是漢服復興的最大本錢。

西方人接觸中國人是在清朝,所以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是留著辮子的形象,讓西方人鄙視,我常常想如果西方人接觸中國是在漢唐,看到的是中國人穿漢服的形象,西方人可能會羨慕吧。


閒聊哲學


所以別人說得沒有錯啊,唐朝文化在日本,明朝文化在韓國,清朝文化在中國,所以我們只有百年曆史,現在的清宮劇多到數不清,現在就差沒說滿語和寫滿字了,如當初清朝廢了漢字,用滿字,相信我們傳承下來的只有滿字,我們中國五千年曆史像韓國廢除了漢字一樣的會看不懂歷史吧,如果今天用的是滿字,突然間說恢復漢字,會像今天的漢服一樣會各種人反對恢復漢字,甚至認為滿字才是正統吧,漢字都不知道是那個地方出來的,堅決反正對恢復漢字,恢復漢字是大漢主義!認為復興漢字就復古,中國有那麼多字體甲骨文,金體小篆,隸書,楷書,為什麼就要用草書呢中國五千年曆史從來沒有漢字一說,漢字只不過是復興漢字者意想出來的偽概念。大漢主義分裂民族,逼著其它民族用漢字,就是分裂民族的罪名了[摳鼻]











即墨千尋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指的是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時期展現漢民族獨特風格的服飾。

首先漢服的復興說明我們對於自身的文化是越來越自信,曾經的大漢王朝擁有制霸東亞文化圈的實力,而如今的中國也終將再度擁有甚至超越當時的國力。日本明治維新,以及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都有崇尚西化的風氣,而這種風氣如果過多顯然是不好的。

漢服的復興說明我們民族的審美觀和共同歸屬感也在逐漸恢復正軌,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從日本和服的禮儀文化,蘇格蘭的格子裙文化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是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獨特的優美的文化服飾傳統的,這是他們崛起信心的力量。

清史我不擅長,不過單從美感上來說,從民到官都的確不出色,如果說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的服裝都有各自風格的話,譬如恢宏大氣,儒雅秀麗,而清朝的服裝基本第一給人一種奴隸和死板麻木的感覺,官服更是幾乎成了殭屍的標配,何況清王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且口碑奇差,所以很少有人會穿。當然清朝馬面裙還算不錯。你覺得美只要不違法誰也不會去抨擊你。



我大學時第一次表演時別人幫我租了件深藍色的長馬褂,真的是要多醜有多醜,窮酸腐儒簡直孔乙己的感覺,所以連帶著民國時期的服飾裝扮也很土,中山裝則是偉大的改變,不光是服飾,也是民族自信心重新崛起的見證。


一句話,我寧可穿明朝最簡單的飛魚服,也不想穿清朝最華麗的黃馬褂,一點歷史偏見沒有,單純後者太醜。

當然,有的網紅也穿漢服,或許她們對於古典文化一竅不通,就是跟風拍點照片吸引一些粉絲,或者只是想要標新立異,引起別人的注意。對這種我覺得平常看待就好,不過不能算是有信仰的漢服愛好者。

真正熱愛漢服的人其實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大家有一天看到漢服都習以為常,都能自豪地說出,看,這是我們民族美與自信的結晶。

而作為真正的漢服黨,既不會無理取鬧去一定把漢服搞成大眾日常服飾,那樣的確不方便,也不會要求所有人都喜歡,那樣的確太自私,做好自己,單純得去喜歡它發揚它就可以了。

我也反感某些人對清宮劇的打扮習以為常,對各大酒樓的旗袍招待讚不絕口,卻反而言之鑿鑿地認定那些穿漢服的人就是在譁眾取寵,真是可笑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