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數字科技:“再造”供應鏈金融突破口

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有力抓手,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亦或是數字金融新貴,都將其視為B端業務的重要陣地。然而,當前供應鏈金融市場還存在明顯的供需脫節,如何探索出一條高效、可持續的供應鏈金融發展之路,特別是在數字科技時代,如何將產業和金融的“兩隻手”緊密結合,是擺在行業和學術界面前的現實難題。

一、供應鏈金融助力經濟脫虛向實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以預付款、應收賬款和存貨等為基礎的貿易融資服務方式,具有服務實體經濟的天然基因和優勢,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高產業鏈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某種程度而言,供應鏈金融是產業協作分工的產物,一方面是各產業鏈上參與者獲取金融服務的自我創新,另一方面也打通了金融進入實體經濟、服務中小微的通道。

(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求強勁

近年來,受益於應收賬款、商業票據以及融資租賃市場的不斷髮展,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在企業交易中,企業以簽發商業匯票的形式來保證交易正常進行。商業匯票的簽發緩解了買方的資金壓力,同時賣方擁有商業匯票,既擁有對於簽發方的匯票金額索取權,也可向商業銀行作質押,獲得流動性。商業匯票質押以獲取融資也是供應鏈金融的重要形式,我國商業匯票發展與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關的。目前我國商業匯票金額總體呈上升趨勢, 2007-2018年我國商業匯票金額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9.36%,其中2015年已突破 20萬億。


數字科技:“再造”供應鏈金融突破口

圖1 2007-2018年我國商業匯票金額(單位:億元)


在應收賬款、商業匯票以及融資租賃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供應鏈金融展現出了迅速發展的態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 2020 年,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可達 15萬億元左右。可以看到,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發展動力非常強勁,企業融資需求十分迫切。

(二)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處於政策風口

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主體,往往是供應鏈中的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吸納就業、增加稅收的重要載體,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又是對資金需求最強烈、獲取資金難度最高的群體。

近年來,關於小微企業融資、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2016年2月,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2017年4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專門支持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應收賬款融資;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201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草案)》,著力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成本高、留住人才難等問題;2018年4月,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2019年4月,中辦、國辦聯合出臺《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就營造中小企業良好發展環境、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完善對其財稅支持政策、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等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一直想方設法給予足夠的政策傾斜。

二、數字經濟助力供應鏈金融供給側改革

如上所述,供應鏈金融市場迎來“政策春天”的同時,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呼之欲出,但現實中的發展卻步履蹣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還不太順暢。中小企業不能貸、不敢貸、不想貸的背後是傳統金融體系下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長期困境。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尚待完善,對於缺乏徵信信息、產業鏈風險和金融風險的雙重疊加的供應鏈中小微企業,銀行難以對其貸款做出準確的風險定價;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水平成為制約供應鏈金融發展水平的瓶頸,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是產業供應鏈,產業供應鏈的管理水平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水平和穩定性。目前,我國各領域的產業鏈管理大多相對低端、低效,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撐強大的供應鏈金融需求。整個供應鏈的商流、物流和資金流,不能完全做到有效匹配且全程高效透明,因此,金融機構對其風險控制會有很大的擔憂和疑惑,進而制約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

在傳統模式遇到瓶頸的情況下,數字科技成為供應鏈金融市場的重要突破口。數字科技的本質,是以互聯網和產業既有知識儲備和數據為基礎,著力於產業與科技的融合,推動行業實現互聯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最終實現降本增效和模式升級。這主要體現在:

(一)數字科技能夠實現供應鏈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目前大量信息技術應用在供應鏈金融之中,信息化正向供應鏈的上下游擴散。通過雲平臺的搭建,核心企業便可以通過電商渠道與上下游企業完成一系列交易活動,整合優化了線上線下資源的同時,也優化了企業內外部的管控體系這可以推進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和數據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通過實現供應鏈數據化與智能化,會使供應鏈金融的數據基礎進一步夯實,為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源動力 。一方面,線上的數據採集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決策也在逐漸建立並完善,這為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數字科技降低了供應鏈金融的交易成本

數字科技可以實現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能夠快速降低邊際成本。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線上化”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標準化程度。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往往存在紙質單據繁多、審批流程冗長、企業須多次往返銀行網點等問題,交易成本高、效率低。而數字科技實現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線上化,能夠將單據審核、賬款受理、債權轉讓、授信審批、放款等業務流程完全“線上化”,極大地提升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效率,降低了各參與方的交易成本;二是“線上化”有效緩解了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供應商和買方之間、融資方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和結算受限於各參與方的履約意願,尤其是涉及多級供應商結算時,易出現挪用、惡意違約或操作風險。而數字科技的加持使融資過程中的各種合同實現數字化並且自動執行,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有效管控了違約風險,大大提升了履約效率。

(三)數字科技拓寬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半徑

相比傳統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核心企業”的模式,數字科技的引入使得供應鏈金融的市場範圍得到擴充。一方面,數字科技使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和主體企業的邊界進一步淡化,未來數據將是供應鏈金融開展的最關鍵要素,數據方也會不再是原來的核心企業,而是會延伸到物流公司、電商平臺和ERP廠商等等。換言之,供應鏈金融不再是核心企業獨大的局面。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範圍和半徑得到拓展。通過軟件、平臺、基礎設施等雲服務,跨區域的企業也能享受到高效、邊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地域範圍變得更廣。

(四)數字科技助力了供應鏈金融風控模式的創新

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中,金融機構通常需要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企業增信,數據風控僅僅是輔助的功能,並不能有效控制風險。同時,如果供應鏈金融只依賴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捆綁,將大大提高因核心企業信用風險而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從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超越傳統信貸的禁錮。而數字科技的應用能夠有效避免基於單一主體的風控模式,實現對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封閉管理。例如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環節,如果核心企業不給經銷商提供信貸支持,供應鏈融資將面臨很大的困難,核心企業不給經銷商提供信貸支持的理由就是它既沒有債權也沒有物權,甚至沒有完備的徵信信息。而大數據技術能夠依據對經銷商多維度的經營數據的採集,對其經營狀況進行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刻畫。此外,基於電商平臺數據、在線支付數據、第三方徵信、外部黑名單等建立的風控模型,更能精準把控客戶的信用風險。

三、京東數科:基於數字科技之上的供應鏈金融能力

京東數科一直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源於京東集團自身的供應鏈基因,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金融服務的能力。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京東數科從場景、數據、流程運營等方面,解決傳統金融機構所面臨的投入成本高、信用風險高等問題。首先,通過互聯網方式觸達到傳統金融難以觸達及不願觸達的人群,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其次,可以在供應鏈交易場景中獲得大量數據,通過大數據+風控可以進行風險管理與風險定價,降低欺詐和信用風險。再者,基於良好的用戶及產品洞察能力,在交易場景中嵌入金融服務,可以極大地降低金融機構的流程運營成本,改善客戶體驗。

2013年12月,第一款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上線。“京保貝”是具有互聯網特點的供應鏈保理融資業務,客戶在線上簽訂合同,融資門檻低,線上操作,實時放款,隨借隨還。“京保貝”圍繞京東商城這個核心企業,服務於京東商城的自營供應商,並基於實時數據分析,利用策略引擎將標準化的應收賬款,轉化為融資額度提供給融資客戶,實現對單筆應收賬款進行對價比例的動態提升,支持客戶多次融資。2014年10月,信用貸款服務“京小貸”上線,用於解決第三方賣家短期資金緊張問題。京小貸拋開重資產重擔保重抵押的傳統信貸邏輯,依據賣家在供應鏈上的歷史交易、競爭能力、第三方徵信等數據,建立了基於多個維度的風控模型來對商家進行信用等級評估和貸款額度測算,並根據商家信用等級的不同提供靈活的還款方式、還款期限、利率等。同時,智能風控平臺提供了自動化的監控、預警、處理策略,通過對企業的經營監控、信用監控以及行業監控,實現全方位的貸後追蹤。隨後,京東數科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並進一步增加“企業金採”、動產融資、京東快銀、企業徵信等多條產品線,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京東快銀是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流動資金信貸服務的普惠金融產品,它在獲得企業授權同意的前提下,基於企業的納稅信息、工商信息、司法判決信息、知識產權信息、輿情等多維度信息,採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智能輿情監控等核心技術,將多方數據互相補充、交叉驗證,還原企業的經營狀況、競爭能力、客戶多樣性、信用等方面的真實“畫像”,進而給企業授信。授信的額度一般不超過50萬元,且能循環授信,隨借隨還。利率根據企業的信用綜合評價智能浮動,信用評價越高,利率就越低。未來,京東數科會不斷強化自身的數據積累,提升數據分析能力,藉此提高對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的能力,從而不斷完善中小微企業的信貸體系。

除了這些信貸類科技服務之外,京東數科還通過創新票據融資的方式,幫助小微企業快速融資。票據作為重要的交易結算、融資工具,在企業日常經營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據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數據顯示,2018年,商業匯票承兌發生額為18.27萬億元,其中電票佔比 94.09%。商業匯票貼現發生額為9.94萬億元,這其中中小企業申請的貼現業務量佔到總貼現業務量的80%以上。可以看到,票據貼現也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在傳統貼現業務中,企業需要到銀行臨櫃開立賬戶,再加上盡調授信審核流程,第一次申請貼現至少一週的時間。同時,企業還經常會遇到銀行對票據的承兌人沒有授信額度的情況,企業手上的大量票據就無法從正常渠道獲得融資,只能被迫與票據中介進行交易。既增加了融資成本,又提高了交易風險,還存在財務賬目合規的問題。為此京東數科開發了一款名為“京票秒貼”的產品,通過專業的票據OCR識別、智能匹配等數字科技,不僅幫助開展貼現業務的銀行直接對接中小微企業,並且全部實現線上化操作,極大地簡化了業務辦理流程,最快2分鐘即可給企業放款。對企業而言,整個票據貼現過程安全可靠、財務合規並且價格合理。截止目前,接入“京票秒貼”的合作銀行已為超過5000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票據貼現業務,總金額超過160億元,平均單筆金額約為55萬,最小金額僅2200元。單就金額不受限制這一點,就深受小微企業的青睞。

由此可以看出,京東數科是利用數字科技的能力直擊小微企業的融資痛點,幫助建立小微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找到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小微企業風控難的平衡之策。

四、未來之路:金融生態和產業生態的融合

通過縮短現金流週期來獲取金融收益的方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真正的供應鏈金融一定是建立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之上的金融服務。換言之,一定是先有供應鏈管理,後有資金融通的能力。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衍生品,而絕非舶來物。金融的介入使得供應鏈管理的效率更高,從而實現金融生態和產業生態的共榮共生。

一方面,供應鏈管理的底層化是供應鏈金融得以壯大的基礎。要想實現充分利用金融優化企業現金流週期的目的,必須首先幫助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提高效率、加強協同。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能極大地提高產業鏈上生產、物流、服務、銷售等環節的數字化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僅解決了小微企業供應鏈管理在低效率水平遊走的尷尬境遇,更從金融視角解決了對小微企業進行信息客觀採集和有效信用評價的難題,從而為金融服務的變現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在良性的產業生態基礎之上,對供應鏈各參與方的信用評價有了更加豐富的維度和抓手,使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的耦合更加緊密,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金融生態的優化是供應鏈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資金並不是最稀缺的,資產尤其是優質資產才是最稀缺的,而優質資產的本質連接的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資源,金融要成為供應鏈管理中的活水,必須想方設法滲透到產業的各端,通過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以聯合貸款、資產證券化、再保理等形式將優質資產和資金進行無縫對接,才能形成金融+供應鏈的循環生態。

在產業生態和金融生態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亟需新的力量破局。無疑數字科技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數字科技的介入不會改變供應鏈金融原有的運行邏輯,而是會在行業效率提升和生態模式優化方面彰顯出自己獨特的實力。

原文發表在《當代金融家》2019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