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斯大林格勒戰役時,蘇聯前線運物資,為啥要把火車頭安火車後面?

薇薇cherry


兔哥回答;二戰蘇德戰場的戰況非常激烈,斯大林格勒是蘇聯重工業城市,當時的許多的坦克大炮都是由這裡走出去的。斯大林格勒雙方的爭奪異常慘烈,整個防線並不是一條直線或者說是涇渭分明,而是形成了犬牙交錯的膠著狀態。斯大林格勒二戰中處於被德軍的封鎖狀態,糧食,物資全部依賴外援,德國當然是知道這些,因而對斯大林格勒的轟炸也是異常的頻繁。希特勒夢想徹底佔領斯大林格勒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以此打擊蘇聯的抵抗力意志。



斯大林格勒特殊的作戰環境,使它成為完全靠外部輸血式的支援才得以支撐整個作戰,生活。而通向斯大林格勒市內的道路除了水運就是鐵路,當時的公路道路受季節影響嚴重,雨雪泥濘的道路汽車行駛困難,而且運輸量有限。水路船隻損失很大,而且一旦被擊毀損失的遠不是船舶,連整船的物資有塊損失掉。當時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說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德國發瘋似的阻止蘇聯的運輸通道,蘇聯更是拼命的運送物資。被德軍炸燬的沉船堵塞了整個河道,只有鐵路的運輸是最有效果的。但德國對鐵路的封鎖也是非常兇猛,被炸燬的火車塞滿整條斯大林格勒地段。蘇聯人真的是急瘋了,如果鐵路在被卡死,哪麼,斯大林格勒這座兵工城市必將陷落,如何是好。然而,轉機卻有一個不知名的列車調度員開始。


當蘇聯正在為如何將物資運送到斯大林格勒城裡發愁時,一個列車調度員,深入德軍轟炸地段,他經過慎密的調查發現,德軍的飛機並不是見火車就炸,而是隻炸從外面往城裡開的,並不炸從城裡往城外開的火車,也就是允許出,不允許進。德軍的考慮是,飛機轟炸火車並不是簡單的事。火車就是一條線,看著挺長的,但從幾百米的高空就像一根繩子,必須把高度降很低,才能炸到。但高度低了,就是一支機槍也能把飛機打下來,德國的飛機是很寶貴的,如果沒了飛機,就等於水路都開了口子。為了減少飛機的損失,德軍採用了打進城的,不打出城的。這名調度員發現這個情況後,蘇聯方面立馬開始造假行動,所有進城的火車頭都放後面,推著車輛跑,為此還進行了改裝,從高空無法辯認出了。這樣,火車推著車輛進城時,德軍飛機看到的是車頭在拉著車輛出城,而火車出城時也不用調頭,直接拉著車輛使勁跑就是了,節省了時間。


德軍的飛機在天上飛,蘇聯的炮火對其打擊干擾,德軍飛機無法下降高度,火車的速度當時很慢,幾十公里一小時,對於幾百公里時速的飛機簡直就是不動的,只能看到火車從城裡往外跑的,從未見過火車往城裡進的。蘇聯為防止德軍夜間轟炸,還固意讓飛機能看到火車頭照向後面的燈光,從天上看,還是在出城,其實是進城,只不過火車頭後面加上了車燈,而且特別亮。另外,夜間如果鐵路實行燈火管制,火車關燈行駛,德軍飛機很本就很難發現火車。所以,這一招非常有效果,減少了很多的損失,也使斯大林格勒的戰局發生了重要的轉折,火車的功勞功不可沒。


斯大林格勒戰役從開始到解圍,鐵路運輸從未中段過,當然,即便這樣,蘇聯也付出了巨大的損失,約150萬蘇軍戰死殺場,很多平民餓死,但最後,斯大林格勒戰役終於獲得勝利,斯大林格勒始掌握在蘇軍手裡。成為二戰中的轉折點,也成為蘇聯二戰中最傳奇的城市。


兔哥42928


一般來說火車頭都是在車廂的前面拉著走,不過蘇軍創造性的改把火車頭放到了車廂的後面推著走,從而給德軍轟炸機的飛行員造成一種駛離斯大林格勒的錯覺,實際這些火車是在開往斯大林格勒。因為根據實際的經驗表明,德軍轟炸機很少對那些駛離斯大林格勒的空火車進行轟炸,而是重點轟炸駛入斯大林格勒的滿載火車,蘇軍正是利用了德軍轟炸機這一特點而採取了這一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儘可能減少來自德軍空襲的損失。



斯大林格勒的物資補給路線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陸上的鐵路運輸,另一種就是通過伏爾加河的航運運輸。在德軍推進到斯大林格勒城外時,附近的伏爾加河河道已經處在了德軍重型火炮的射程之內,加上德國空軍的轟炸,伏爾加河的運輸線已經被切斷了。當時蘇軍唯一能夠將人員和物資運入斯大林格勒的途徑就是通過鐵路將物資暫時運到伏爾加河東岸附近,再經公路運到伏爾加河附近,通過那裡有限的渡口將物資運進去。由於德國空軍的基地已經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城外附近,所以德國空軍可以對伏爾加河東岸的蘇軍鐵路線和交通樞紐進行持續的轟炸,以切斷斯大林格勒城內蘇軍的後勤補給,這也是德國空軍除了協助步兵進攻外的另一個主要任務。



當時德國空軍基本取得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制空權,但是也經常遭到來自蘇聯空軍持續不斷的挑戰,當時德國空軍的首要任務就是協助德國地面部隊擊敗蘇軍的抵抗,而且由於斯大林格勒巷戰的複雜性,基本上德軍地面部隊每一次進攻都需要德國空軍的支援,並且隨著德軍地面部隊實力的下降,對德國空軍的依賴程度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也就是說對地戰術支援佔用了德國空軍大部分的資源,以至於德國空軍用於對蘇聯後方的交通樞紐進行轟炸的資源遭到嚴重的削弱,他們無力攻擊每一列蘇聯火車,只能是重點打擊那些載有物資的正在駛入戰區的列車,而那些駛離前線的空車德國空軍就無暇顧及了,只能任其離去了。



如果面對的是“財大氣粗”的英美空軍,那蘇聯的這招就不好使了,在西線英美的空軍就是對德軍的一輛汽車甚至是摩托車也是追著不放,炸燬為止。更不用說是更有價值的火車了,管你是駛入還是駛離,一律照炸不誤!


戰略論


在蘇德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德國掌握了完全的制空權,當時的蘇聯軍隊,只能冒著德國轟炸機的掃射的轟炸,堅強的和敵人作戰。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的時候,德國已經佔據了極大地優勢,開始不斷地騰出手來襲擊蘇聯的補給線。



看過《兵臨城下》的朋友都知道,由於蘇聯軍隊在前線的損失人數過多,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後方運送士兵,而運送士兵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海上運兵,經過伏爾加河運送到斯大林格勒附近,還有一種是火車運輸,通過漫長的交通線,將物資運送到城內,這兩種運輸都會遭到轟炸機的攻擊。德國的轟炸機不斷地掃射在運送途中的蘇聯士兵,有的時候還投放炸彈炸燬船船隻和火車,為了保證物資的安全,降低轟炸的殺傷力,當時的蘇聯軍隊就想到了一個增大德軍轟炸難度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蘇聯紅軍將火車頭掛在火車的後方,這樣就能夠迷惑德軍。轟炸機速度快,轟炸的時候往往一掠而過,很難發現這個問題。



在德軍來轟炸的時候,地面的蘇聯高射炮也不會閒著,在緊急情況下,德軍轟炸機往往朝著車頭扔下炸彈就離開了,而蘇聯的這種做法,讓德軍經常會撲空。不過這種做法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把火車頭放在後方,假如德軍直接轟炸鐵軌,在通訊條件落後的二戰時期,蘇聯的火車駕駛員很可能得不到鐵軌斷裂的消息,反而會落下鐵軌。而且火車頭在後方的情況下,對於火車的行駛穩定性也有很多影響,脫軌的幾率會大大提升。


這個方法只是讓德軍在短期內摸不著頭腦,隨著德國飛行員發現這個問題,在投彈的時候也就開始攻擊後面的車頭部位,這個方法也就不會奏效了。不過隨著後來蘇聯生產機器的運作,德國在空中的優勢也逐漸的喪失,到了斯大林格勒戰爭後期,蘇聯反而掌握了主動權,打的德國節節敗退。


軍武小咖


納粹德國的主要軍事運輸方式當然是公路運輸,而對於前蘇聯來講,在衛國戰爭期間,前蘇聯的主要運輸方式還是依靠鐵路運輸,這和當時前蘇聯國內泥濘的道路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負責給斯大林格勒運送員兵,軍事物資補給的,落在了鐵路運輸和伏爾加河的航運運輸上,自然而然針對這兩種運輸方式佔據優勢的德國人,要對他進行切斷,否則沒有辦法拿下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

但是對於當時的德國軍隊來講,主要的兵力牽制在了城市內部,沒有辦法對外圍的鐵路據點進行掃蕩,而鐵路據點又有著重兵把手,很難將它給吞下來,所以關於鐵路切斷的問題,就是交給航空兵來負責處理。

航空兵也有自己的問題,第一,兵力不足,這一點對於納粹德國來講,簡直就是一件沒有辦法掩飾的軟肋,航空杯是一個高技術的兵種,比起陸軍來講,培養起來更加困難。德國航空兵雖然已經像開了掛一樣,以超高的出勤率,得到了極高的戰績,德國擊落100架敵機以上的飛行員有100多人,但這100多人的戰績都是通過每人1000多次的出勤才拿到的,所以對於德國飛行員來講,飛機是寶貴的,飛行員也是寶貴的,必要的時候可以去拿飛行員做冒險,但是不必要的時候,飛行員就是寶貝,你不能拿它去冒險,空軍元帥戈林也在那裡看著呢。

所以對於蘇聯開進斯大林格勒的火車,德國人的選擇通常都是進來的,直接攔截掉,不能夠進來的,或者是想要開出去放你走!

因此當時前蘇聯就選擇把火車頭放在了開進城市的火車的最後方,最少就是推著前面的貨物往城市裡面趕,(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火車的速度特別慢,因此在天空之中的飛行員,還有偵察機,稍微掃一眼,一看這個火車火車頭在前面,這是開出城市的火車,不用攔截!一列火車也可以減少受襲擊的概率。

有人會問了,說德軍飛行員為什麼要分辨的直接一通亂炸就行了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飛行器的觀瞄設備差的要命,大部分時間都是靠人眼來看的,比方說第二顆原子彈扔下去的時候,本來是定的地點是小倉,但是由於小蒼那個地方多霧,看不清地面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況,(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轟炸機不能夠貼地飛行去確定目標,所以就放棄了小倉。而前蘇聯多霧,多雲雨的氣候,也讓當時空軍的高級將領凱瑟琳,一直都對這次航空襲擊任務表示十分抱怨,說前蘇聯的土地根本就不能夠實施航空轟炸,那玩意兒你想看清楚。戰略目標,你就必須得掠地飛行,掠地飛行,別人的火炮就能直接打到你!

所以對於德國士兵來講,或者說德國空軍一旦發現了火車這樣的目標,那隻能夠在遠處稍微看一下,別多一些平白無故的損失,同時這也涉及到我之前說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巨大的陸軍部隊困死在了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而放任敵方的火車進入到斯大林格勒呢?把部隊從城市裡面掉出來,是部隊防禦的壓力減輕,與此同時,派出機動地的四周是突破打斷斯大林格勒的城市的補起這樣的戰法,不是更加簡單有效嗎?空軍也可以減少他所負責的任務量,而專心的負責截殺空中起飛的前蘇聯戰機。

為什麼?就是因為希特勒太在意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


漩渦鳴人yy


斯大林格勒戰役,雙方都打得死去活來,十分悽慘,悲慘。大兵團作戰,一次戰役下來,要消費上千百萬發到億發子彈,上十萬發炮彈,上萬斤糧食,上萬件衣服,上萬床被子……打仗,是打後勤。後勤嚴重跟不上,前線官兵也會被敵人槍炮所屠殺至盡,也意味著被敵人重創,殲滅,消滅。蘇軍為了贏得戰爭最後偉大勝利,和德軍殊死搏鬥,鬥智鬥勇,出奇招,想方設法,想盡一切方法和辦法,勇挫強敵,克敵制勝。德軍遠離本土作戰,對於火炮,坦克,大炮,飛機,子彈都十分金貴,稀少,稀缺,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步,無法攻勢兇猛,無法趁勝追殲敵人,無法進行強有力的後勤絞殺戰。蘇軍為應對德軍飛機威脅火車行駛安全,各種大炮,機槍全開,得以保障後勤工作順利進行並完成。其實,火車車頭在前面開,火車才得以安全快速運行。正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車頭安在車尾,跑得慢不說,還有隨時翻車的危險。這種看似非常聰明的做法,其實十分愚蠢不可取,是沒辦法的事,是不科學,是十分愚蠢的,把火車上的人,軍用物質開玩笑,當兒戲。最好,蘇軍直接出動空軍,打掉敵人飛機,奪取制空權,才是最好方法和辦法。最終,蘇軍戰勝德軍,勝利者才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可以把火車頭安在車尾,我們聽說過,沒見過。這是欺哄外行,騙不了內行。


中國美62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從開始蘇軍的節節敗退到雙方僵持,再到全面反攻。作為以當時蘇聯領袖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來說,是承擔和付出了太多太多。蘇德雙方軍隊在斯大林格勒持續兩年的焦灼,雙方投入了幾百萬的軍隊你死我活,最終以蘇聯慘勝守住了這一偉大城市,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蘇軍得以喘息,在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努力下,進行反攻德國,最終戰勝德國。今天我們來說的一件事就是在這大背景下發生在斯大林格勒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1942年,德軍正向斯大林格勒包圍而來,由於天氣寒冷大雪紛飛,公路基本上無法通車。唯一能夠給運送補給的也就海運和鐵路了,而由於戰爭初期,因判斷有誤,蘇軍大部分戰機基本上被大部分摧毀。導致整個斯大林格勒的制空權完全在德軍的控制之下,由於蘇海軍缺少船隻。只能仰仗提了路來進行支援,火車道路上運輸的火車就成為了德空軍的主要打擊目標。頻繁的火車頭因為被損傷或者摧毀,在火車道上拋錨。能夠順利到達的火車,裝卸加掉頭比較慢。蘇軍也想出了辦法,乾脆就把火車頭放火車屁股上,由原來的拉著走,到現在的推著走。火車在軌道上走反正也不怕開出去,還能比較方便掉頭。

就這樣,德軍在出動飛機狙擊就不太好針對火車頭了,傷亡也就少了許多。運輸供給的能力大大加強,不斷有補充。雖然蘇軍依然節節敗退,但是慢慢能夠應付。後來的德軍排處小股部隊進行破壞道軌、橋樑以阻止供給,但是蘇聯工兵每次都能快速搶修,也大範圍清繳這樣的小股部隊,供給依然能跟得上。但是好景不長,德軍基本包圍斯大林格勒,鐵路再難進行補給。斯大林格勒的軍隊和民眾迎來了真正的冬天。

整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雙方傷亡200多萬,斯大林格勒的居民大部分出現餓死,成為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役。


歷史知識


正常火車是車頭在前拉,但貨物到了目的地後,車頭需換道掉頭。二戰時期使用的都是蒸汽機車,不能像現在的內燃或電力機車前後都設置了駕駛室,機車換道後,駕駛人員換個駕駛室就可以反向離開。所以二戰時期的蒸汽機車掉頭是需要車體調轉180度才能實現,一般較大點車站會設置個轉盤專門供機車掉頭,時間花費較多。戰爭時期前線運送物資這樣做的話,機車停留時間太長,而且蒸汽機車行駛起來煙霧騰天目標大,容易成為敵軍的攻擊目標。斯大林格勒戰役機車在後推就是為了快速脫離。


契卡71928858


不知道你有沒有具體資料,一般來說,除非車站卡位調動,極少有車頭在屁股那裡的,如果是山地火車,送載重車才是一頭一尾雙車頭,戰時會在車頭那裡加一個安裝防空炮的平板車,斯大林格勒那種大平原,基本都是車頭在前


夢中窮人77019246


主要為了保護火車動力和司機人員的安全,遇到阻擊或地雷,以及敵機射擊、轟炸時,車頭動力和司機人員等可及時撤退,或疏散到安全地方!

有了車頭動力和司機,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鐵路運輸!


天馬行空第三


前面裝防衛力量,高炮、鐵甲車等,中間裝裝備、人員,可以提前下車,然後拉著傷兵就往後方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