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養殖黃鱔為什麼喜歡滲養一些賴哈蟆?

老艾葉


農村養殖黃鱔為什麼喜歡投幾隻癩蛤蟆一起養?


黃鱔的養殖技術要求非常高,我大伯家以前就是養殖黃鱔的,剛開始我大伯養殖黃鱔,是在自己家的院子裡邊自己砌的池子裡面,像那會兒還早、2000年左右,那會兒養殖黃鱔的人還不多,而且大伯剛開始試養也不多。

新手進入養殖黃鱔的行列註定是一個披荊斬棘的過程,記得大伯養殖黃鱔剛一個月的時候,池子裡面的黃鱔就出現了大批的死亡。剛開始的時候不明所以,就請教了很多的人,後來找到了武漢的一個水產養殖的專家,人家看了黃鱔之後說黃鱔身上有紅色的腐爛瘢痕疙瘩,應該是黃鱔得了打印病,說這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整個水塘裡面的黃鱔會全部死亡。後來在專家的悉心教導之下,總算止住了這次黃鱔的大批量死亡事件,後來大伯又請教人家怎麼樣預防黃鱔再次出現這種疾病,人家專家說讓大伯捉兩隻癩蛤蟆丟在池塘裡邊就可以了。

後來大伯就按照人家說的,去水溝邊的草裡捉了幾隻癩蛤蟆丟到了養殖黃鱔的池塘裡面,果然從那以後黃鱔再沒有得過打印病,而且據說這樣做還可以預防黃鱔得赤條病。

這幾年很多人都盯上了黃鱔市場價格比較昂貴,批發價都在20元/斤以上,以為這是一個可以致富的好門路。實際上黃鱔養殖真的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成的項目,不光前期投資大、需要的養殖技術更高,因此老張建議有養殖黃鱔意向的朋友不妨自己先實地的考察一番,以免造成自己經濟損失。


老張談三農


黃鱔的養殖技術要求非常高,我大伯家以前就是養殖黃鱔的,剛開始我大伯養殖黃鱔,是在自己家的院子裡邊自己砌的池子裡面,像那會兒還早、2000年左右,那會兒養殖黃鱔的人還不多,而且大伯剛開始試養也不多。

新手進入養殖黃鱔的行列註定是一個披荊斬棘的過程,記得大伯養殖黃鱔剛一個月的時候,池子裡面的黃鱔就出現了大批的死亡。剛開始的時候不明所以,就請教了很多的人,後來找到了武漢的一個水產養殖的專家,人家看了黃鱔之後說黃鱔身上有紅色的腐爛瘢痕疙瘩,應該是黃鱔得了打印病,說這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整個水塘裡面的黃鱔會全部死亡。後來在專家的悉心教導之下,總算止住了這次黃鱔的大批量死亡事件,後來大伯又請教人家怎麼樣預防黃鱔再次出現這種疾病,人家專家說讓大伯捉兩隻癩蛤蟆丟在池塘裡邊就可以了。

後來大伯就按照人家說的,去水溝邊的草裡捉了幾隻癩蛤蟆丟到了養殖黃鱔的池塘裡面,果然從那以後黃鱔再沒有得過打印病,而且據說這樣做還可以預防黃鱔得赤條病。

這幾年很多人都盯上了黃鱔市場價格比較昂貴,批發價都在20元/斤以上,以為這是一個可以致富的好門路。實際上黃鱔養殖真的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做成的項目,不光前期投資大、需要的養殖技術更高,因此老張建議有養殖黃鱔意向的朋友不妨自己先實地的考察一番,以免造成自己經濟損失。





盤州小溫


農村養殖黃鱔為什麼喜歡養一些蛤蟆?

因為蛤蟆分泌的有毒汁液能夠很好的治療鱔魚體表產生的梅花斑病。

鱔魚的粘液對鱔魚本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夠調節鱔魚體表的體溫,同時還可以調節鱔魚身體的溶解氧的含量,最後鱔魚的粘液還能夠防止有害病菌和寄生蟲的滋生。一旦鱔魚體表受到物理損傷,如果這時候水質汙染,或者養殖戶管理不善,鱔魚體表的粘液減少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鱔魚的體表傷口被有害病菌感染,從而患病。而鱔魚的梅花斑病正是由以上情況引起的,梅花斑病的發病時間集中在5到9月份,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細菌性疾病,是由單胞菌引起的。

鱔魚梅花斑病

首先要了解一下鱔魚患梅花斑病之後的症狀,如下:

生病的鱔魚活動力嚴重下降,大部分的時候都將頭伸出水面,如果養殖戶留心觀察鱔魚,會發現它的表面局部或者大部分地方都會出現血斑並且有炎症,同時體表會出現很多圓形並且這些圓形大小不同,沒有規則,在鱔魚的腹部和兩側比較常見,而且有時候鱔魚的表面粘液很少,皮膚腐爛。如果將患病的鱔魚解剖的話,會發現生病的鱔魚體內的腸道肛門也在出血發炎。並且伴隨著,食慾不振,不進洞,最後導致鱔魚營養不良死亡。

如何防止鱔魚的梅花病呢?這個時候使用蟾蜍來治理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放養適量的蟾蜍來治理鱔魚患上的梅花斑病:當鱔魚患病之後,可以取4到5只蟾蜍(最好將皮帶著)。用繩子繫好之後在塘口或者稻蝦田的水體裡面來回反覆拖幾遍,然後還要投放4到5只活蛤蟆。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蛤蟆身體表面分泌的對某些生物有毒的蟾蜍素等分泌物對梅花斑病具有比較明顯的修復和防治功能,一般4天左右,其他生態環境和條件正常的話,就可以順利將梅花斑病治癒。

2,當然為了穩妥起見,還需要其他輔助措施來改善鱔魚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整體生態環境。包括以下幾點:

(1),鱔魚苗子放養之前使用生石灰帶水消毒,殺死大部分有害細菌,當然也包括氣泡菌,過一個星期之後再來投放鱔魚苗子,這是提前預防措施。

(2),放養鱔魚苗子的時候,注意一定要選擇身體健康有活力,沒有受過物理損傷的鱔魚,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鱔魚的傷口被有害病菌感染,導致發病。在投放之前最好使用食鹽水浸泡15分鐘左右為好。在高溫天氣下,養殖戶要經常換水來稀釋養殖水體裡面的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質,這樣也可以減少鱔魚的發病概率。

(3),中藥藥劑活體投餵鱔魚,增強鱔魚的免疫能力:在給鱔魚投食餌料的過程中,建議養殖戶用5克大蒜拌入蚯蚓裡面,等蚯蚓曬乾之後再來投餵,投餵蚯蚓之前最好停止投食幾天,這樣可以讓鱔魚處於飢餓狀態,然後再來投食蚯蚓,這樣可以一方面增強鱔魚的免疫能力,另外大蒜具有殺菌的作用,能夠殺死部分氣泡菌,建議養殖戶連續投餵5天為好。

小結:

所以養殖戶一方面要做好鱔魚的養殖環境,保證生存環境安全健康,其次一旦發病可以投放適量的蛤蟆以及拌服中藥來治理鱔魚的梅花斑病,同時增強小龍蝦的自身對於病毒和寄生蟲的免疫能力,儘量不要讓鱔魚受到物理損傷,以免引起鱔魚被細菌感染,其實與鱔魚其他的惡性傳染病相比,梅花斑病算不了什麼,關鍵是要做好噶文天氣下的水體的整體生態環境的改良工作,以免有害病菌大量滋生,這是最根本的管理辦法。


小龍蝦曬太陽


黃鱔又名鱔魚,野生的常見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因其刺少肉厚,肉嫩味美,堪稱席上佳餚。又因其營養豐富,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黃鱔不僅在國內被當作上等佳餚,烹飪成各種菜式出現於居民的餐桌以及各大飯館、酒店中。近年來更是大量活運出口,暢銷國外,黃鱔的需求量是大大增加。所以,現在在全國各地均有人工養殖。目前人工養殖黃鱔常見的疾病有水黴病、細菌性腐皮病、赤皮病、出血病、腸炎病、毛細線蟲病、隱鞭蟲病、萎癟病、錐體蟲病、棘頭蟲病、水蛭病等,各種疾病都有不同的防預方法。

其中的細菌性腐皮病,也就是養殖戶們俗稱的梅花斑狀病,這種病的症狀是在黃鱔身上會出現圓形或㮋圓形的紅色病斑,進而潰瘍,出血,酷似梅花斑點,又猶如在身上加蓋了紅章,所以又俗稱打印病。根據養殖戶們的經驗,預防此種病害,可在黃鱔池中按一定比例投放一些蟾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癩蛤蟆,因為癩蛤蟆身上的蟾酥正好對此病有防治作用,可減少此類病害的發生。

而且,據養殖戶們的實踐經驗發現,如果黃鱔中已經出現了細菌性腐皮病,可以採用如下辦法:將剝了皮的癩蛤蟆的頭部用繩子繫好,在發病的黃鱔池內來回拖塗幾次,使癩蛤蟆分泌的蟾酥散佈在池內,幾日後病情就可得到控制。

當然,以上只是一些養殖戶們的經驗之談,是否可行,還有待考徵。對於黃鱔養殖過程中的疾病的防治,還需及時採用切實有效的措施。


陌上花開且緩歸


我們都知道,黃鱔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非常高的經濟型魚類,因其營養價值高,肉嫩而味美,深受食客的喜愛。

野生黃鱔常生長於小河,稻田,池塘,湖泊等鬆軟且腐殖質多的淺水中,近年來受到自然環境破壞以及過度的捕殺,野生黃鱔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導致野生黃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身價更是與日俱增。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在野生黃鱔供不應求時,人工養殖黃鱔開始收到人們的重視,黃鱔養殖具有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投資小,產量高的特點。

天然水域環境下的黃鱔,一般是沒有什麼病害發生的。但是人工養殖的黃鱔,由於飼養技術的缺乏,養殖密度大,水質條件不達標等等因素,降低了黃鱔本身的抗病能力,使養殖難度加大!

黃鱔最容易得哪些病?

水黴病

此病一般是飼養密度大,黃鱔相互打架撕咬後傷口被水黴菌感染所致。主要症狀表現為患處長出毛狀菌絲,精神不濟,食慾不振,最後死亡。

發燒病

發燒病是因為黃鱔缺氧導致的病害,水質不達標,放養密度大導致水中氧氣消耗供不應求,使黃鱔因缺氧相互纏繞死亡。

赤皮病

赤皮病一般是由於捕撈,分池時對黃鱔造成皮外傷感染導致的。

症狀表現為創傷出出血發炎,呈塊狀,易感染,不及時治療容易造成大批傳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細菌性腸炎病

此病又叫爛腸瘟,發病原因是餵養不及時,黃鱔飢飽失常或是吃了腐敗變質的餌料導致的病害。主要症狀表現為肛門紅腫突出,身體呈青黑色,食慾不振,輕壓腹部會有粘液從肛門和口腔流出。此病發病快,傳染快,死亡率高!

腐皮病

腐皮病和赤皮病都是由於身體收到外傷所導致,症狀初期表現為表皮出現圓形紅斑,食慾不振,後期紅斑開始腐爛直至死亡。

講了那麼關於黃鱔容易引發的病害,可能網友會認為我離題了,其實沒有,之所以說那麼多黃鱔病害的原因,是想讓大家知道黃鱔產生病害多數和人為的搬運,捕撈,換池致使皮膚創傷感染導致的。

那麼養殖黃鱔為什麼要放養幾隻蟾蜍(癩蛤蟆)在裡面呢?

這是因為蟾蜍身上的白色分泌物(蟾酥)有防止細菌感染和治療黃鱔病作用。



我們可以看出利用蟾酥治療黃鱔的赤皮病,腐皮病和其他因外傷感染導致的疾病確實是有一定療效的。

怎麼有效的利用蟾酥治病?放養蟾蜍的密度應該是多少?

利用蟾蜍來治療黃鱔病是確實可行的,可是池中放多少合適呢?

一般每10平方放養3-5只蟾蜍為宜,太少起不到預防的作用,太多會起到反作用。

這種方法只能起到預防的作用,如果病害出現大面積感染,可以用針把蟾蜍身上的毒疙瘩穿破,然後在背上劃幾道讓毒液流出來,用繩拴住腿,每天沿著養殖池來回拉幾次,每平方1只蟾蜍即可,2-3天即可痊癒。

大自然很神奇,孕育出萬物相生相剋,同樣一種東西即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就像是蟾蜍一樣,蟾酥可以治病救人,如果用法不當同樣可以成為害人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