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央視聚焦!陝西"超牛"教授:攻克世界性難題,助力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

提起姚懷新,熟悉的人都說他是個"神醫",諳熟傳統中醫,常常給朋友把脈問診,專治疑難雜症。但其實他是

長安大學的教授,在工程機械液壓傳動與控制、工程機械液壓牽引動力學、築路機械施工質量控制技術等領域頗有建樹。幾十年來,他發揮著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根治公路建設病害、提高建設質量把脈問診。

央視聚焦!陝西

姚懷新,男,1956年生,陝西渭南人,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原工程機械學院築路機械研究所所長。撰寫論文60餘篇,公開出版《工程機械液壓傳動與控制》、《工程機械發動機原理與性能》等多部著作,曾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江蘇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一等獎,取得專利成果5項。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姚懷新教授採用了關於全新工藝的鋪路方式的研究成果,根據隧道寬度六車道一次成型鋪裝,攻克了傳統路面離析的世界性難題,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對該項技術進行了報道。

央視聚焦!陝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輝煌表象的背後,公路使用壽命短、過早進入大修週期的頑疾仍然無法迴避,造成行車速度驟減、養護費用驟增、道路運行受阻等"病害"。這些早期病害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傳統設備、傳統施工工藝造成的路基不實及路面攤鋪離析。早在20多年前,姚懷新教授就在中國交通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抗離析:攤鋪機發展的新趨勢》,呼籲大家重視攤鋪機離析問題,也是從那時起,他就攤鋪機設計理論著手,開始分析攤鋪機產生離析的問題。

央視聚焦!陝西

1997年8月,一批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學者、專家、教授走到了一起,秉承"造最好的築路設備,建最好的高速公路"的理念,以技術創新為主題,以路基強力壓實及路面抗離析為研究方向,在西安創辦了研製特種高端成套設備的企業——中大機械。先後離開國有大型機械製造企業高管位置的綦開隆、金增和來自長安大學從事機械製造研究的姚懷新、於懷山等教授、工程師,面對國外築路機械壟斷橫行於中國市場的狀況,他們帶著"老陝"的倔強和氣魄,執念提升公路建設施工質量,篤定解決瀝青粒料攤鋪離析難題,締造出了一段公路建設行業破解離析難題的精彩傳奇。

央視聚焦!陝西

自古秦人多忠勇。綦開隆、姚懷新帶領著創新團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避嚴寒酷暑,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設工地。觀察路基壓實度,研究路面攤鋪質量。踩著攝氏150—180多度的高溫瀝青,現場調試設備,現場研究技術難題。"一年下來,不燙壞十幾雙厚底鞋,那就算沒到過工地"。數不清設計了多少張圖紙,數不清進行了多少次研討,數不清進行了多少個試驗,花開花落,月圓月缺,自主創新的理念歷久彌堅。

央視聚焦!陝西

精通醫理的姚懷新教授從不拘泥於事物表象,而是直觸病根,探尋本源,這也是他多年來將研究方向聚焦在公路攤鋪抗離析領域的成功所在。姚懷新教授認為,攤鋪離析是造成公路使用壽命大幅縮短的關鍵因素。那麼,如何阻止這種離析現象的發生呢?把布料器變成攪拌器是姚懷新教授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複雜問題的思路:"抗離析攤鋪機的核心技術關鍵是,螺旋系統的強制二次攪拌原理,尤其是抗離析的關鍵,就是這個螺旋系統,因為傳統的攤鋪機,螺旋是一個布料的功能,而抗離析攤鋪機,螺旋系統是二次攪拌物料,把前面的離析環節都給他消除了,但是這個二次攪拌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動力驅動,而傳統攤鋪機的動力驅動系統功率不夠,這要有個強大的動力輸出機構就是螺旋的動力驅動系統。"

央視聚焦!陝西

2006年,中大機械瞄準了公路隧道攤鋪要轉換使用攤鋪機的工程難題,開始研發帶快速伸縮轉換機構的變幅攤鋪機。目標很明確,布料裝置可摺疊,熨平裝置可伸縮4m,拆裝時間由以前的2小時縮短為2分鐘,結束遇橋隧頻繁拆裝攤鋪機的歷史。看似簡單,但可不像伸縮天線那麼容易,這個課題,中大機械用了三年時間,因為無法攻克摺疊裝置位置的混合料離析難題,曾經一度暫停。怎麼辦?工程一線有需求,綦開隆作為企業掌舵人堅決不放棄,姚懷新教授作為技術帶頭人堅決不認輸。

央視聚焦!陝西

帶領研發團隊,姚懷新教授紮在一線觀察樣機施工效果,研究離析料解決方案,最後從中醫"治標更要治本"的思想中獲得啟發,找到病根,在滿埋攪拌螺旋上下功夫,解決了這項難題,研製出PowerDT1800"變形金剛"攤鋪機。"變形金剛"獲得發明專利,市場熱銷,供不應求,在橋隧比大幅增加的公路建設市場上受到施工單位的廣泛青睞。2014年,更大寬度的Power DT2000 型攤鋪機在包括姚懷新教授在內的"中大"科技人員長期的艱苦攻關下橫空出世。這臺"攤鋪航母"在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路面攤鋪建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代表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在伶仃洋上鋪出了最美的"彩虹"。

央視聚焦!陝西

20餘年彈指一揮間,中國通車的高速公路已經超過了13萬公里,中大機械設備參建了其中的4萬多公里,獲得讚譽無數,而長安大學姚懷新教授在其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面對耀眼的成績,他卻始終保持著傳統老中醫的內斂和堅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路面機械網、中大機械、榮耀西安網、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瀝青路面、交通建設與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