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打太極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不明白太極拳真正意義

下面,我們專門講一下訓練自己入道的方法。

它看起來很像單純的想象力訓練,但目的並不僅僅是訓練想象力,作用也不僅限於此。如果你堅持這種訓練,並且方法正確,就可以慢慢地消除慾望、消除雜念,進入道的境界。什麼是道的境界?就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用之不既。說得再具體一點就是,如果你偏重於動態訓練,開發的就是想象力;如果你側重於靜態訓練,開發的就是道的智慧。

打太極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不明白太極拳真正意義

不過,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一般都會側重於動態訓練,因為大部分人一開始都入不了靜。大人也罷,孩子也罷,如果一開始訓練時入不了靜,就要從動態訓練入手,通過動作——比如太極拳——和動態的觀想等方式,漸漸讓心定下來。能入靜了,再側重於靜態訓練,慢慢地誘導他入道。

現在,打太極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只懂得太極拳的形式,不明白太極拳真正的含義。實際上,最早的時候,太極拳是一種導引術,它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養生。修道者因為雜念太多,入不了定,過來人就開發了太極拳,藉助動作引導修道者,讓他們漸漸地靜心。說得再具體一些就是,過去的道人開發了太極拳的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會引導人氣機的運作,修道者通過關注動作,就會慢慢地梳理好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氣定神閒,這時,就有可能入道。有些不懂導引術的人,也會藉助站樁來靜心。

打太極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不明白太極拳真正意義

站樁的動作不同於一般的站立,它是一種特殊的站立姿勢。你用這種姿勢站立的時候,手腳會很容易變得痠痛,但久而久之,你又會感受到一種奇異的“舒服”。不管難受也罷,舒服也罷,你都關注它,關注身體一切的覺受,包括氣的流動。這時,你的注意力會慢慢地變得集中,你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強,心也會越來越靜。靜到一定程度,你就會入定。不過,這不是佛家所說的深層禪定。至於其中的區別,我在這裡不細說,你可以去看《空空之外》等書。總之,你關注身體的覺受,關注氣機的運作,藉助這種關注達到收攝心神的目的,慢慢地就會達到靜心的目的。

後來,有人在最早的太極拳中加入了技擊的內容,於是,太極拳就不是純粹的導引術了。但真正的太極拳,始終是以靜制動的,是一種修道的方法,既不是一種以擊敗對手為目的的武功,也不是一種表演。但是,現在的太極拳已經變成表演了,很多人只在乎動作的優美,在乎舉手投足間的韻律感,心根本靜不下來。這樣打太極拳,就起不到太極拳的作用了,也不是真的在打太極拳。我見過一些真正的太極高手,他們的動作不一定好看,但狀態非常好,是真正的“周身處處皆太極,一靜一動俱渾然”。即使自己沒有進入這種境界,只要細心觀察,你也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區別。

打太極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不明白太極拳真正意義

我們今天教給大家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觀想蓮花日月輪。而且,你把它觀想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如果你想開發想象力,就把蓮花日月輪觀想在印堂的位置,我們稱之為頂輪;如果你想身體好,就把它觀想在肚臍的位置,我們稱之為臍輪——準確地說,是印堂內部、肚臍內部,而不是皮膚表層。注意,這跟中國道家的訓練不一樣,道家一般會把氣聚在肚臍往下一寸三分處,我們稱之為下丹田,關於具體方法,你可以去看《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

我們的訓練以肚臍為主,目的是希望大家的身體能健康一點。肚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人在母胎之中的時候,就是通過肚臍汲取營養的,這兒的神經非常豐富。當你經常關注這個部位的時候,你的生命之氣和生命能量就會在這個地方集聚,慢慢地,你的健康情況就會改善。當然,這也是一種修道的方式,當你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靜心,能夠入定的時候,你也會進入道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