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年終盤點:2019年,這些光伏企業“嫁身”國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年终盘点:2019年,这些光伏企业“嫁身”国资
年终盘点:2019年,这些光伏企业“嫁身”国资

2019年剛剛過去,光伏行業浮沉仍在上演。

光伏寒冬仍未過去,儘管整個行業都在試圖重振旗鼓,但2019年中國新增裝機量繼上年後繼續下滑。

補貼不及時和去補貼的雙重壓力,迫使諸多債務壓頂的光伏企業開始向資金實力雄厚的國資尋求支援。

而此時的電力央企,也正面臨著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新能源佔比的時代課題。

儘管新能源與火電的博弈仍在繼續,但能源轉型早已成為大勢所趨。光伏行業在寒冬中依然浪潮湧動,只是屹立潮頭的玩家正在悄然轉變。這個民企林立的行業曾被外界視為能源行業中的一個異類。但現在,該行業在玩家結構上似乎越來越與風電行業趨同:民企向上遊製造端進行戰略收縮,而下游發電端則終將成為央企和國企的天下。

2019年剛剛過去,光伏行業浮沉仍在上演。

「角馬能源」選出五家試圖嫁身國資以求自救的光伏企業,它們的故事正是這一行業趨勢下的小小縮影。

興業太陽能

劉紅維一顆久久未懸下的心終於落下了。 歷時13個月後,興業太陽能(00750.HK)終於成功自救。

2019年11月29日,水發集團控股興業太陽能的股權交割儀式正式完成。

這家成立於1995年的老牌光伏企業於2009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將自身定位為“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及建築承包商”,主要從事太陽能技術、建築節能技術、生態農業及相關功能性新型材料研發製造等業務。

2018年,當整個行業面對驟然“斷奶”的局面時,興業太陽能首當其衝。

該年10月,興業太陽能債務危機爆發,1.6億美元債務讓本就處於寒冬的興業太陽能融資難度加劇。 現金流斷裂加之業務拓展困難,使得這家曾經紅極一時的老企業舉步維艱。

不過早在數年前,興業太陽能的衰敗就苗頭初現。 2017年其歸母淨利潤為1.44億元,較上年的5.02億元下降70%以上。

其後,該公司業績更是江河日下,劉紅維被虧損噩夢纏身。 興業太陽能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興業太陽能虧損6.79億元。

年终盘点:2019年,这些光伏企业“嫁身”国资

新政寒冬下,難扛債務壓力的劉紅維決定尋求國資援助。

不久前,興業太陽能正式易主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水發集團,一掃債務違約陰霾,化身為國有控股香港上市公司繼續征戰光伏殺場。

順風光電

曾鯨吞世界第一大光伏設備商的鄭建明如今急於將燙手山芋轉手他人。

2019年,11月15日,順風光電母公司—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發佈公告,順風光電擬以6.41億元向中國核電出售太陽能發電業務。

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江西順風、上海順能及石家莊亞凱(賣方)與中核東能源有限公司(買方)訂立11份買賣協議,將出售哈密恆鑫、哈密浚鑫、哈密天宏、哈密益鑫、河北國威、金昌中科、平羅中電科、尚德哈密、肅南裕固、武威華東及武威久源各100%股權。

出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償還餘下集團若干應付款項以及補充餘下集團的營運資金。

不過,順風光電的危機早在2016年就初見端倪,其不斷下滑的業績被業界戲謔為難逃“尚德魔咒”。

據順風清潔能源歷年財報顯示,自2016年起,該公司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截至2018年年末,其負債總計達217.57億元,負債率高達85.6%。

彼時,無錫尚德在歐美雙反、資管趨緊的拳拳重擊下徹底失去造血能力,在其苟延殘喘10個月後,鄭建明攜順風光電以30億資金殺入戰局,成為彼時光伏人眼中的“白衣騎士”。

而如今,對於被困於自己釀下的苦果的鄭建明來說,國資或許是他最好的“白衣騎士”。

愛康科技

拋售電站“謀生”,是大多數光伏下游企業的出路。

2019年7月23日,江蘇愛康科股份有限公司(002610.SZ)欲“嫁身”國資華東新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出售旗下500MW光伏電站以求生。

若此次賣身成功,華東新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將受讓無錫愛康電力51%股權,成為無錫愛康電力的控股股東。

年终盘点:2019年,这些光伏企业“嫁身”国资

“531新政”引發光伏電站變賣潮瘋狂席捲,超七成均出售給國資背景的企業。 據「智匯光伏」統計,僅2019年3月至5月,短短兩個月內,上市公司公告的電站交易規模就高達1717MW。

新政下,光伏下游企業財務窘境日益凸顯。巨大的應收賬款壓力烏雲籠罩整個光伏圈,國家補貼嚴重拖欠更使得民營電站岌岌可危。

危難中,愛康科技企圖通過甩賣電站來緩解捉襟見肘的現金流。 僅三個月後,愛康科技就率先牽手浙能集團,成功出售總裝機量達503.53MW的光伏電站。

這筆交易使得愛康科技的債務壓力驟然減輕,包括交易對價、往來款以及剝離的補貼收入等合計約24億元現金流,為其減少有息負債23.09億元。

協鑫新能源

中國最大民營光伏電站運營商協鑫新能源(02916.HK)也在困境中不得不選擇“斷腕”求生,“向輕資產模式轉型”。

這場轉型從2018年10月開始。其率先向央企中廣核太陽能出售160MW光伏電站,所得3.06億元資金用作於償還債務。

兩個月後,該公司還向三峽新能源出售140MW電站項目的所有股份後,又繼續向五凌電力出售280MW光伏電站項目的55%股權。

年终盘点:2019年,这些光伏企业“嫁身”国资

如今,這場轉型仍在繼續。

2019年11月18日晚間,保利協鑫和協鑫新能源發佈公告稱,華能集團決定終止收購協鑫新能源,轉而調整交易方案為收購光伏電站資產,並制定合作框架協議。

華能收購協鑫新能源始於今年6月。保利協鑫的全資附屬公司捷泰環球有限公司與華能香港訂立合作意向協議,擬出售協鑫新能源約97.3億股股份,相當於其股本的51%。

傑泰環球持有協鑫新能源118.8億股股份,相當於協鑫新能源已發行股份總數約62.28%。

儘管收購折戟,但協鑫已順利開啟“產業變革+科技變革”的轉型之路。

轉型後的協鑫新能源重煥活力或許指日可待。

中電光伏

老牌光伏龍頭中電光伏迎來轉機,多年曆史債務有望被擺脫。當地國企和大型資產管理公司聯合注資數10億元,其中注資方之一為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此次重組完成後,中電光伏將擺脫揹負已久的債務,輕裝上陣。

作為國內較早一批太陽能電池組件研發和製造商之一,中電光伏曾擁有光伏龍頭、第二“黃埔軍校”和美股上市企業等眾多光環。

自2007年成功登錄納斯達克後,該公司不斷擴張,將業務從最初的電池組件延伸至光伏全產業鏈。

不過,這艘急速膨脹的大船很快在暗礁橫生的光伏大潮中遭遇危機。

彼時,美國和歐盟先後對中國光伏企業實行“雙反”打擊,這場風暴被美國推向高潮,其商務部正式決定對中國光伏企業涉嫌“反傾銷、反補貼”展開立案調查。

其後五年,中電光伏業績直線下滑,負債累累。光伏龍頭慘變“老賴”。困境中,中電光伏儘管一直徘徊,卻仍致力於多晶黑硅電池、單晶PERC電池等產品研發。

如今,接到國資拋出的橄欖枝後,中電光伏在護航下,能否重見曙光仍待考證。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