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0元旦來臨,正式結束了10年代。回首10年代,太多值得記憶和總結的東西。十年彈指一揮間,樂壇迎來送往,功名利祿,喜怒哀樂都隱藏在了命運裡。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09,趙薇出了專輯《我們都是大導演》,當年連實體專輯都沒發,從此再和樂壇無瓜葛。10年開始,內地唱片業跌落谷底,電影票房開始開掛,動則幾億,多則幾十億。她和同行們找到了新的戰場。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過去,曾經進軍歌壇的豪言壯語,如今在沒有人提起,他們更願意在大片裡演唱片頭片尾曲。

2009年,韓庚回國,人們第一次見到了歸國流量的厲害,2010年,首張個人音樂專輯《庚心》銷售量突破百萬,首場個人演唱會創下37分鐘票務售罄的記錄。這在當年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過去,越來越多的人,也成了“韓庚”第二;越來越多的少男少女,選擇被“練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選秀節目越來越難做。成為下一個爆款,談何容易。

2010年6月8日凌晨1點,史蒂夫·喬布斯在美國Moscone West會展中心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10)上發佈了蘋果第四代手機iPhone 4。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東西,竟然改變了全球的音樂行業。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過去,人們早就習慣了用手機聽音樂,並且還為它花錢。全球幾大音樂流媒體巨頭,為了版權,已經打的不可開交,在中國也不例外,聽眾發現要下N個app才能找到自己想聽的歌。

2010年前後,一首《忐忑》驚了所有人,有人說這首歌洗腦,有人說這首歌跑偏。同時期,火的還有《愛情買賣》、《錯錯錯》、《哥只是個傳說》等等。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龔琳娜在民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玩的越來越藝術。再看看同期的神曲歌手,後來更多是複製粘貼,沒有等來第二首神曲。

2010年,《超級女聲》停辦。2年後,下一個爆款音樂綜藝IP《中國好聲音》才誕生,再後來,等來了《我是歌手》,如同音樂節之於搖滾樂,音樂綜藝也挽救了一大批曾經絕望的音樂人。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當年的綜藝爆款熱度早不如當初。音樂綜藝還在繼續拯救音樂人,玩民謠能火,搞電音嘻哈能火,搞搖滾的也能火。大家都想知道,下一個,玩啥的能火呢?

2008年,沈黎暉和同事在討論一個新的音樂節名字。這個名字,要有春天的感覺,要有小清新範兒,它離城市有點距離,稍微有點兒“野”。一個人說出了“草莓”兩個字。2009年,第一屆草莓音樂節在北京通州運河舉辦,3天通票才180元。那時北京房價才1萬多。當時文藝青年還沒成為貶義詞。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草莓音樂節成了年輕人最受歡迎的音樂節之一。也帶領了一波音樂節的黃金期。音樂節拯救了摩登天空,也拯救了搖滾樂。更多新的音樂節還在不斷誕生,也有更多五花八門的音樂節悄悄地消失。這個市場還會繼續拯救搖滾樂麼?

09年,花兒樂隊解散。同年8月,大張偉就出了個人專輯《霹靂狂花》。2013年,大張偉出了一首歌叫《百變搖》。單飛沒幾年,他就成了樂壇最炙手可熱的綜藝咖,他說,焦慮依然伴隨始終。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大張偉的娛樂精神越來越被人接受,最近2年,他連發了2張專輯。在《樂隊的夏天》裡,他說:“你們再不躁,就只能看著那幫跳舞的躁了。“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09年,b站建立。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給很多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同年,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舉辦首場演唱會。2012年,中國版“初音未來”的洛天依誕生。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洛天依早就開始賺錢了。2017年6月17日,洛天依和同公司的另外五位虛擬偶像,在上海舉行了萬人演唱會。預售的1280元SVIP門票上架後在3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那年,洛天依接了十幾個代言。也許真人歌手未來最大對手恐怕要來自虛擬偶像了。

2010年,陳奕迅和容祖兒已經連續N年在叱吒樂壇拿獎了,一直到2015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香港樂壇正面臨著危機。有歌手選擇北上,比如鄧紫棋,也有人從此隱匿。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香港不再是樂迷的理想之地。但是經典的粵語歌不會有人忘記,每次提起,都會讓人激動不已。

2009年,周杰倫出道以來,第一次年內沒有發專輯。後來間隔時間越來越長。周杰倫的身份也越來越多,歌手、導演、演員還有丈夫。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周杰倫不管發不發專輯,每次出新歌,依然能夠在朋友圈刷屏。曾經信誓旦旦的唯一,現在唸念不忘。雖然港臺歌曲不再是我們耳機裡唯一選擇。

10年前,人們裝飾著個人QQ空間,總能聽到一些好聽的卻叫不上歌手名字是誰的音樂,這裡面其中就有汪蘇瀧的歌,他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在網絡上上傳音樂。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0年後,汪蘇瀧早就成了職業歌手。人們發現做音樂不用依賴唱片公司。臥室音樂人越來越多,樂壇魚龍混雜,從這裡挖到寶藏並不容易。

10年前,人們衡量一首火的標準,要看這首歌在廣場舞、鄉鎮KTV、大型商場、QQ空間簽名、手機鈴聲上有多大的利用率。

10年後,又多了一些標準,對著這首歌,10秒之內能不能尬舞。俗稱“出畫面。”一首歌的保鮮期或許只有幾秒。聽眾的耐心越來越短,3年做完的歌沒人聽就很慘。於是,有些歌手也要追求“高性價”比。10分鐘做出來歌不一定好,但“值”。

10年前,衡量一個歌手火不火、糊不糊,要看很多因素,比如票房、曝光率、商業價值,要問問專業人士的判斷。

10年後,不用那麼麻煩,你可以問問黃牛。

10年前,當年有人說網絡歌曲不行,唱片銷量不行。

10年後,越來越多的人說華語歌壇不行。可行不行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的。

這是網絡爆炸的10年。

這是泥沙俱下的10年。

面對下一個10年,你是期待還是感懷。


—End—

即將終結的10年代,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