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中國玉器經歷了很長曆史的演變,已經深深的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禮俗中,而漢玉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閃亮的角色。漢代玉器繼承了春秋戰國時代玉雕的精華,並有所變化和發展,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漢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為幾何型和人物動物型兩大類。裝飾類造型,很多具有戰國的遺容,並出現許多新品種;生活日用器,達到了漢代崇玉文化的新高度;玉器造型也體現了漢代文化和神話與宗教的有機結合。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漢代玉器分為玉禮器、玉裝飾品、葬玉和玉陳設品四大類,其中葬玉是歷代玉器中最突出的一類。漢代禮玉器和先秦時期不同,只有玉璧仍然使用,玉圭則在西漢中期後逐漸消失,玉琥和玉璜已是佩玉,玉璋和玉琮早已不再製作和使用。新出現雞心佩、出廓璧等,多有浮雕或立體鳥獸形象,玉舞人、玉翁仲等配飾多為白玉。古人玩玉,最推崇漢玉,有大量漢玉傳世品在民間。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今天就講講漢代的玉翁仲:

漢代有一個重要的用玉思想,叫做辟邪壓勝,就是驅趕鬼怪,把一些不好的東西給屏蔽掉。在表現的玉器上就出現了重要的三件玉器,統統稱為辟邪三寶,其中一個就是翁仲。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翁仲歷史上確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時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咸陽宮司馬門外。匈奴人來咸陽,遠見該銅像,還以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於是後人就把立於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司馬貞的《索隱》雲:“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於秦代,猛將。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要想識別漢代的翁仲,其實也很容易。漢代的翁仲,是由"漢八刀"刻成的。翁仲的帽子普遍前低後高,臉上只刻三刀,其中就只有兩眼、一口(鼻子耳朵啥的那都沒有,您也別找了)。頜下呈倒三角形,身著寬衣大袖兩手交於腹部。

這裡要說一下,如果您手裡有翁仲(有鼻子有耳朵的那種),幾乎可以肯定不是漢代而是其他朝代仿製的。

古玉:漢代玉翁仲的歷史由來

今天就講到這裡,喜歡的點點關注,若有不對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漢代的玉文化、玉翁仲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