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紅樓夢》是本奇書,曹雪芹不僅稱得上偉大的文學家,更是造詣高深的藝術家,具有超級的審美眼光。


他擅用電影語言的敘事風格,以文字為鏡頭,長焦短距拍下了許多堪稱經典唯美的動人特寫畫面。讀者品文如觀影賞畫,不自覺將文字圖像化,得到立體的閱讀體驗,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紅樓十二釵的仕女畫像,比一般古典小說美人圖更出色,由於加入了故事情節,使得畫面豐滿形象生動起來,讓畫家詩人有了無數的創作靈感。可堪入畫的唯美故事情節,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間,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諸多的畫本素材,使之走入市井百姓生活。

清代嘉慶年間的孫溫,因為痴迷《紅樓夢》,把書中的精彩情節都畫成了工筆畫,從41歲到77歲,一共畫了36年乃成《繪全本紅樓夢》。
紅樓夢》裡的經典畫面有哪些呢?


林黛玉是主角,當然要多給特寫定格的鏡頭曝光。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寶黛初見」
天下掉下個林妹妹的驚豔,又恍如故人的感覺,以及寶黛花下共讀西廂,無聲專注於書中愛情的模樣,何等令人動心。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黛玉題詩」
秋風秋雨秋窗下傷秋的林妹妹,執筆凝視著寶玉託晴雯捎來的兩方舊帕,臉生紅雲又悲又喜,綿綿相思難語盡訴題帕詩間,乃是別有一番心事在眉間心上的的閨閣女兒情動秋夜圖了。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黛玉聽曲」
林妹妹葬花歸來,於梨花院西牆下,聽得牆內小戲子們正在唱《牡丹亭》中,最徘惻動人的那幾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敏感多思的黛玉想到杜麗娘遊園傷春早逝的淒涼,與自己寄人籬下,愛無所依同病憐,心神搖動不覺呆坐石上一邊聽。美人一邊垂淚傷神生閒愁萬種,一邊伴著笛韻悠揚,咿咿呀呀的崑腔,心痛神馳的畫面好不美!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黛玉葬花」
但《紅樓夢》最經典的片段,無「林黛玉葬花了,尤其是第二十七回哭道《葬花詞》那一次。只見落紅隨風飄零,憐惜愛花之人忍不住暗歎: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紅消香殞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哀傷滾滾淚下。春愁無限的林妹妹手把花鋤迎風立,雙眸淚光閃閃好不失魄銷魂,盡訴於《葬花詞》中。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黛玉焚稿」
待到林黛玉臨終焚稿一回,萬念俱灰的悲怨無限之景。雖為高鶚所續,其慘狀不堪卒讀了。只是但凡美人圖都選優美歡欣之處,可悲劇的故事情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許多紅謎初讀到黛玉之死時,如寶玉大呼:"林妹妹死了!”傷心欲絕。
相比其他十二釵圖中的美好情節,黛玉葬花雖然悲悽卻是虛無的愁怨,更符合閒愁幽恨文人氣質的審美標準,不是寫實具體的慘痛,將「黛玉葬花」圖列為第一名,也不奇怪了。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寶釵撲蝶」
書中另一位女主角薜寶釵,十二釵畫像則皆選用寶釵撲蝶這一情節入畫,生動傳神。

第二十七回裡寶釵逶迤從瀟湘館而來,在滴翠亭附近賞春以扇撲蝶的場景,世故老成的“女夫子”(庚辰本脂批),難得表現出了青春活潑的天性,文字如腳本一般相當細膩傳神。

“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寶釵也無心撲了便欲回來。”

在繪畫方面明朝的仇英、清代陳宇都畫過《撲蝶仕女圖》,曹雪芹或受此啟發。他寫四月二十六日這天群芳“餞花神”。實際是模仿民間花朝節的風俗。

還未過端午,應當不太熱,有紅謎好奇寶釵用的是團扇還是摺扇不得而知,但寶釵此時就用上了扇子可見體豐怯熱不假,更有專家從寶釵"躡手躡腳”的描寫,推斷出她非小腳,實屬意外收穫了。


其實《紅樓夢》還有寶釵坐在寶玉身邊繡肚兜的這一處,也相當有畫面感。

文中說恰好被黛玉看在裡眼裡:"林黛玉卻來至窗外,隔著紗窗往裡一看,只見寶玉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寶釵坐在身旁做針線,旁邊放著蠅帚子……"

不過她坐在寶玉床邊,為閨閣之忌,兼有破壞寶黛木石姻緣不道德之嫌故而不用。其實寶黛那時尚未表白定情,寶釵亦不知情,直待寶玉夢中喊出非黛莫娶,才放下愛情只為婚姻無奈守候下去的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湘雲眠芍」
湘雲醉眠芍叢圖,有天性純真自然的憨態之美,與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為《紅樓夢》前三甲經典唯美的情節畫面。

原文:“湘雲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已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絞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這一場景有以"湘雲眠芍”打一詞牌名的謎語,謎底是《醉花陰》挺有趣。它與書中其他膾炙人口的故事一樣,成為畫家的絕好素材。

可能覺得原文史湘雲"臥”即為長躺在石凳子上的樣子,有傷大雅不夠美,女孩子嘛,酒後酣睡也該優雅半躺之姿,或倚山石斜躺,不少畫本中均為這兩種姿勢。
這樣畫美則美矣,可惜辜負了作者一番苦心,憨湘眠芍正為表現她隨性不拘小節的孩子般性格。如在書中還寫過她在黛玉房中唾覺,手腳都伸在被子外面了,所以醉後躺一躺並不令人奇怪。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寶琴立雪」
《紅樓夢》第五十回,有寶琴踏雪尋梅而回擁有最驚豔的畫面,那就是寥寥數語呈現出了宋人盧梅坡詩中"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詩境畫面來。

"一看四面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

白雪紅梅綠鳧裘,唯美空靈,色彩對比強烈的完美構圖。難怪審美一流的史太君,立刻吩咐孫女惜春一定要畫下來才行。不過《寶琴立雪圖》不論叫《寶琴踏雪》還是《寶琴折梅》,一般畫中女子穿的都是紅袍而非墨綠色,這與原著本鳧靨裘是野鴨子頂上的毛織的不相符,不免令人心遺憾了。

可惜寶琴不過一過客未入釵譜,畫家眼中第一的《寶琴立雪圖》,只得痛失前三甲排位了。


關於《紅樓夢》十二釵的經典畫面,你最喜歡哪個?

「晴雯撕扇」
《紅樓夢》還有晴雯撕扇,其嬌縱肆意開心之舉簡直為她量身定作的行為秀。不過其具有破壞性,類同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亡國之罪的褒姒撕帛,加上晴雯為又副冊之人,只得排名靠後了。而晴雯夜補雀金裘,固有勇氣,但病懨懨的樣子和黛玉焚稿一樣,終不完美而棄之。
此外還有平兒理妝也不錯,痴心入迷的齡官劃"薔“也挺美,不過雨中美人實在狼狽; 賈母元宵聽蕭,畫面極盡聲音穿透感,只是老太太太老,無青春美顏不免嫌棄; 劉姥姥簪花,人太醜直接刷掉,其他不一一盡述了。
所以綜上所述,《紅樓夢》若選符合傳統審美的四大美人圖,依次應選「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眠芍」、「寶琴立雪」無疑了。


魯迅在《連環圖畫瑣談》一文分析插圖的作用時說:

“因中國文字太難,只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目的大概在誘引未讀書的購讀,增加閱讀者的興趣和理解。"

作為文學性最高的《紅樓夢》,與《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相比更顯陽春白雪,除了戲劇電影傳統曲藝等形式的改編,因其經典情節繪製的十二釵仕女圖,得以書畫繪本、繡品、廣告牌等諸形式廣為流傳,使其可讀兼可視變得更通俗易懂,加速紅樓文化擴展延伸,拉近了和下里巴人的距離。

很多沒有通讀過原著的人,也能粗略瞭解書中故事內容和人物性格,應當說為其成為受眾廣泛的四大名著之一發力不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