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生兒吐奶的病情不一,該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病理性吐奶?


新生兒溢奶除先天性病理外,都屬正常現象!我和老伴一生養育四個兒子,都在六五年至七五年先後生人,那個時候工資少生活困難,孩子都是母乳餵養,大兒子和二兒子挨尖的,那時也沒錢買奶粉,大兒子從小喝玉米麵粥和餅乾長大。根據個人經驗,新生兒溢奶有如下原因,一是小肚子中有涼氣,吃了奶就會溢,二是母親餵奶時小兒平躺,吃了奶也會溢,三是母親的奶水多,奶衝,小孩也會溢奶,這樣的母親在餵奶時應先用手把奶頭擠一下再喂孩子。正確的姿式是母親抱起孩子,讓孩子側身吸奶,另外注意孩子吸奶時用乳頭堵住小嘴,防止吸入空氣。我的一個親戚生孩子餵奶時發生溢奶,她不懂認為是病,結果在地區醫院給孩子食道撿查又把孩子食道弄傷,在北京某兒科醫院住院才治好,共化費三十多萬元。建議新生兒母親在發現孩子溢奶時不要慌,要找原因,一般注意我上面提到的情況既不會發生溢奶的情況。(以上是個人育兒經驗之淺談,供參考)


用戶正言


區分吐奶和嘔吐

正常的吐奶

正常的吐奶,是因為寶寶吃得過多,或者隨著打嗝、流口水而出,寶寶幾乎感覺不到自己吐奶。

真正的嘔吐

嘔吐一般發生在寶寶進食之後,吐奶量比平時要多,伴隨著強烈的不適感,使寶寶很痛苦。如果寶寶經常性嘔吐(一天一次以上),或在嘔吐物中有血樣物質或黃綠色物質,應立刻去看醫生。

做懂孩子的媽咪,懂媽咪的育兒號。育兒路上,溫柔李媽咪伴您一起成長!


溫柔媽咪育兒筆記


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有過吐奶的情況,一般都是屬於生理性的反應,只要及時處理掉寶寶的吐奶情況,對寶寶的身體並沒有什麼損害。但是如果是病理性的吐奶就需要及時的就診看醫了。

寶寶為什麼吐奶?

新生兒的胃部跟成人不一樣,寶寶的胃是水平的,食道末端的括約肌發育還不成熟。比如過度餵養,姿勢不正確,進食後一旦胃蠕動強烈,食物就會從胃反流食道從口中吐出,造成吐奶。

這種情況多發育0~3個月的寶寶,一般三個月以後吐奶現象就會少很多。

新生兒吐奶的病情不一,該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病理性吐奶?

寶寶吐出的奶液是新鮮的,這是生理性吐奶,屬於正常現象,如有結塊是因為跟胃酸反生的反應。造成生理性吐奶的原因有很多:餵食過多,姿勢不正確,導致寶寶吃奶時吸入過多空氣,沒有拍嗝等。
吐出的是奶塊,並伴有酸臭味,伴有黃綠色膽汁,有時會有少量咖啡色粘液,這有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家長可得要警惕了,這是病理性吐奶的表現。

  • 寶寶有反覆的嘔吐動作吐奶;

  • 寶寶出現噴射狀吐奶,並伴有精神差、發熱、抽搐等表現;

  • 寶寶頻繁且大量的吐奶。

總之,新生兒吐奶的原因並 不是一方面的,但除了生理性吐奶,病理性的也同樣需要媽媽們提高警惕嬰兒病理性吐奶,常常是嚴重疾病的早期表現。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凌晨媽媽育兒


新生兒溢奶很多都是生理現象。因為寶寶這個時候。還沒有發育完善。咱們為了減輕寶寶的溢奶寶媽要掌握一些正確的方法。

一,餵奶的姿勢要正確。 讓嬰兒的嘴和乳頭完全吻合。

二,吃完奶拍嗝,排氣。把手掌微微拱起,呈半圓弧,豎抱寶寶,從寶寶的背部或者腰部由下向上拍。

三,當寶寶吃完奶要睡覺的話,右側位的姿勢入睡。半個小時過後可以再給寶寶換種姿勢。

四,咱們可以將嬰兒床做一些改變。將嬰兒床墊頭腦部墊點東西。讓墊子頭高腳低微微的傾斜。讓寶寶睡到一個斜面的墊子上,是可以讓寶寶少溢奶。

寶寶一般到了四個月或者六個月過後都很少溢奶了。

病理性的溢奶。

作為家長你會很快發現寶寶此時的吐奶跟平時是有所不同的。次數多,每次溢出的奶量多,或者呈噴射狀,或者從鼻孔流出。此時你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胃口,睡眠等等。還是及早就醫最安全。

祝所有的寶寶健康快樂成長!多謝關注!


惜之之之


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當寶寶時不時的出現吐奶時,寶媽媽就會懷疑寶寶生病了,就會急切的帶寶寶看醫生。那平時如何判斷寶寶是生理性吐奶還是病理性吐奶?

寶寶出現的生理性吐奶,常常和胃腸功能發育不健全及餵養不當是有關係的,比如寶寶吃得過飽、吃奶不規律、睡覺姿勢及餵奶姿勢不正確等等情況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吐奶或者是溢奶的。但是生理性的吐奶,一般不會伴有其他症狀的,對寶寶的生長髮育也沒有影響的。

寶寶出現的病理性嘔吐,也就是所謂的疾病引起的吐奶,比如呼吸道疾病、腸道疾病、腦部疾病等等都容易引起寶寶出現吐奶的。但在吐奶的同時常常會伴有其他症狀,比如發熱、食慾下降、哭鬧、煩躁不安、大便改變、精神萎靡等等,如果是腦部疾病引起的,寶寶嘔吐常常是以噴射性吐奶為主。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寶寶出現生理性吐奶或是病理性吐奶是很好區分的。

那對於新生兒來說,平時應該怎樣預防吐奶的發生呢?

對於新生兒來說還是提倡母乳餵養的,在給寶寶餵奶時,需要採取臥位餵奶的,頭部要適當的抬高。再就是觀察寶寶吃奶時,避免吃得過快,以免吸入過多的空氣,從而引起寶寶出現打嗝、吐奶、溢奶等情況。當寶寶吃飽後,避免立即讓寶寶躺下,這時需要將寶寶豎在寶媽媽的肩背上,輕輕地拍寶寶的背部,這時是可以將寶寶吞嚥的空氣排出,從而來預防寶寶出現吐奶、打嗝等症狀的。

寶寶如果是人工餵養,在給寶寶餵養時,一定要注意餵奶的量和間隔時間,再就是避免乳頭孔過大。對於新生兒來說,平時要注意室內溫度變化,還要注意預防呼吸道等疾病發生。如果寶寶出現頻繁嘔吐的情況下,這時就需要及時就醫的,因為寶寶頻繁的嘔吐就很容易引起脫水等情況的發生。(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兒科醫生琪樂


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胃的形狀呈水平位,且胃入口的賁門發育不完全,無法鎖住吃進胃裡的奶,如果寶寶吃的太飽或吃進太多空氣,又身體晃動幅度較大,胃中的奶液很容易就會反流而出出現溢奶現象,如果胃中壓力過大,甚至可以出現吐奶現象,這屬於生理性吐奶。這時候吐出的奶液較清,且寶寶精神狀態不受影響,甚至會因為胃部壓力釋放而更舒服。

如果寶寶出現噴發式吐奶,有可能是因為幽門狹窄症,也就是胃的出口處的肌肉太過肥厚導致出口狹小,奶液難以順利進入腸道,當胃部收縮時便會噴發式吐奶,這種吐奶屬於病理性吐奶。這種病大多出現在出生後半個月,一個月後可能加重,寶寶開始變得消瘦,排便困難。

另外如果寶寶只吃奶,但嘔吐物中卻帶有黃色液體,寶寶嘔吐時表情痛苦,沒什麼精神或者發燒、脫水,那可能是因為發生腸梗阻,黃色液體為膽汁,膽汁返回胃裡與奶液一同吐出,這種吐奶也為病理性吐奶,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東穀雨育兒


新生兒吐奶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因為嬰兒的胃呈水平位,噴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關閉作用沒那麼好,在過多吞嚥空氣後或餵奶量過多時容易易出現溢奶。這些一般屬生理性原因。

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餵養了,餵奶不要過急,餵奶前不要讓嬰兒哭鬧得太厲害,防止胃吸入過多空氣造成吐奶,喂完後豎抱輕拍寶寶背,儘量讓寶寶不要亂動。餵養的次數及奶量要控制好,添加奶量時也要注意讓嬰兒的胃適應幾天,比如今天餵養60ML,隔一週後再添加到70ML或80ML,不要每天加量。另外,喂完奶後要抱30分鐘左右(最好讓寶寶趴在身上)。生理性吐奶只要合理餵養加強護理,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胃腸功能逐漸得到完善後吐奶的現象會逐漸減少。




病理性嘔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我們從嘔吐的症狀可以推測:

・食道封閉症(泡沫狀嘔吐)

・幽門狹窄(噴泉狀嘔吐)

・先天性腸管關閉(膽汁性嘔吐)

・上消化管閉塞(無膽汁性嘔吐)

除此之外,還有:

1 .腸胃相關的異常

2 .神經系統異常

3 .感染症

4 .代謝異常

5 .過敏等


新生兒嘔吐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症狀是:

1 .泡沫狀的嘔吐

2 .噴泉狀嘔吐

3 .膽汁性嘔吐(吐的奶液摻雜著綠色物體)

4 .無膽汁性嘔吐(凝固狀態)

5.所吐奶液中是否混合著血液

6.體重不增加或減少

7.有脫水的傾向

8.發燒、黃疸、肚子脹

9.便秘或者是拉肚子

10.頻繁嘔吐(吐的次數比平常多)

11.精神異常

12.貧血(容易疲倦)

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兒科做相關檢查了。



大家好,我是美媽很帥!高級育嬰師,育兒問答達人,多平臺優質育兒創作者,崇尚科學育兒,專注分享孕產、育兒與輔食知識。歡迎關注、評論!


美媽很帥


生理性嘔吐,孩子是吃飽後出現的,一般從嘴角流出來,個別嚴重的也會從鼻子裡出來,你會覺得寶寶吐奶,或者是從嘴巴里出來,寶寶,基本情況好,無哭鬧 吃好睡好。

生病吐奶,孩子一般是大口吐出來,不是流出來,能體會到兩種的區別嗎?孩子會有哭鬧,或者胃口差,進食少也會嘔吐。


容醫生930009


我家孩子當時也是總是吐奶,當時也沒有在意,3個月大的時候就不吐了,我覺得是吃多了吐奶的,我家孩子長大了脾胃不太好,我覺得也有關係,所以吐奶嚴重的話還是去諮詢醫生看看比較放心。


寶兒0228


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吐奶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4月齡的時候較為嚴重,這和寶寶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以及進食有關。新生兒的胃是呈水平位的,六個月以後隨著慢慢發育才轉為立位,所以在橫位的時候,孩子吃奶後,奶水到達十二指腸的速度比較慢,奶水停留在胃裡面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容易發生回奶,不過這種情況在6月齡前後就會好轉。

生理性吐奶常見表現

奶順著嘴角流出或打嗝流出,或因情緒興奮、動作幅度較大時猛從口腔、鼻孔湧出,但寶寶並沒有不適的症狀,生長髮育好、精神好、吃奶好。

而新生兒病理性吐奶的情況不多,主要是因為食道噴門失遲緩、胃扭轉、幽門狹窄都會引起吐奶。


病理性吐奶常見表現

在寶寶吐奶的同時,還會出現如精神差,吃奶差,伴有腹脹、發熱、哭鬧不安等各種不適表現時,應儘早就醫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