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G還沒仔細體驗,5G還沒用上,6G卻“露臉”了,這樣真的好嗎?

花逝戀夕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如何看待4G普及應用,5G還沒上馬,6G網絡就開始研發?

  • 科學技術上的競爭永遠不會停下腳步,落後意味著高額的損失;

  • 科學技術是和平競爭,更先進的技術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話語權。

是否能夠從標準的參與者轉換成標準的制定者至關重要。


5G網絡專利失敗帶給我們的思考

相信大家都比較清楚,華為與高通在5G網絡專利上投票的結果。

  • 高通獲得了5G網絡的LFPC技術專利,凡是使用5G網路的手機均需要交納專利費;

  • 高通憑藉該專利,每年將會從我國手機收取將近500億的專利費。

手機銷售的數額越多,專利費用越高,是不是有種給別人打工的感覺。


啟動6G網絡的國家

中國、美國、歐盟、俄羅斯等相序以及展開了6G網絡的研發工作。

5G網絡專利的失利,反而激發了我國企業的鬥志,形成合力共同研發6G網絡。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OPPO、vivo將啟動《"後5G"系統願景與需求》項目計劃,也就是6G網絡。


6G網絡暢想

6G網絡指的是第六代通訊網絡,最高下載速度從5G網絡的10G每秒升級至1TB每秒。

  • 6G網絡通過研發階段、準備階段、實驗階段等,預計2026年正式投入商用;

  • 從5G網絡的萬物互聯擴展至更廣闊的立體空間,結合水下通訊、衛星通訊等等。

未來,期待我國在6G網絡搶得先機,趕超高通等科技公司。


關於提前準備並研發6G網絡,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前段時間,任正非說“不要過分誇大5G作用”,這會又有媒體說,中國已開始研發6G網絡,速度是5G的10倍以上(5G的速度可達每秒1Gbit),關鍵是5G還沒上,6G就到來了,這就有點尷尬了。

但是,中國確實預計將於2020年加快6G概念研究和試驗,以便制定自己的一套定義和標準。其實,這是題中之義,也是實際要求,要知道5G就是一個搶佔先機的過程,為什麼華為在國際市場的發展屢屢受鉗制,因為華為在5G方面一般人很難人能企及。

這就給我國的5G發展帶來了制高點,人任正非說:我們華為的技術,西方必須購買,而且非買不可!

所以,我們現在研究6G正是時候,也是未雨綢繆,而且包括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都在紛紛


對6G展開方向性研究,旨在進一步提升6G方面的能力,而6G的重點就是:太赫茲通信技術。它應是6G的新型頻譜資源的技術,如同5G將頻譜資源擴展到了毫米波一樣。

不過和毫米波不同(波長為1~10mm的電磁波),而太赫茲的波長大概在0.03到3mm範圍,它是一種新的、有很多獨特優點的輻射源。而它的技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能夠給6G帶來更好的技術支持。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確認6G是未來我們必須要緊抓的部分,這是我們必須要研究,也是未來能夠不受制於美國等國家的原因。


LeoGo科技


科技的發展和實際在生活中的應用,其實是兩回事情,就像現在手機移動端的寬帶使用,2g3G的也在使用,那麼現在應用比較多的是4G,4級對於看一般的視頻和手機瀏覽來說,已經足夠使用了,但是對於商業上的工業上的一些大數據的移動端的使用場景,就需要5G,甚至於6G,這些技術被髮明出來,被部分的應用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只不過現在生活中還不需要這樣超前的無線傳輸速度。包括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處理速度,內存大小,對於5G和6G來說,實際上是太小了。現在應用層面上對於網速有要求的,最多的也就是小視頻。那麼我認為4G還可以,最少能夠戰鬥個三年。使用5g的話,對於手機或者是平板的電池和整個系統都是需要再提升一個水平的。那麼5G和6G在商業上的應用,在其他的場景上可能有更廣闊的使用天地,比如說汽車的無人駕駛,公共場合的,高清晰地流媒體播放。快遞物流的無人機投放這些場景都需要高速的無線傳播速度。隨著5g的技術的實際使用,那麼在無人機,無人快遞,無人駕駛方面的應用又可以得到發展,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改善來說有一個質的飛躍。期待5g的時代趕緊到來。


雲遊輕攝


高科技行業都是如此!現在,5G網絡技術已經成熟,普及只是時間問題。現在著手研發6G網絡,在正常不過了!

我們先來看看5G網絡,世界上最早是在10年提出5G概念,11年開始研發5G網絡的,國內的5G研發推進小組,也是在13年2月份成立的。而當時世界平網絡平均水平還在3G,國內4G網絡還沒有正式開啟商用。由此可見,提前研發6G網絡是搶佔先機,讓未來國內6G網絡技術強人一等,而不是代表著5G受打壓而放棄5G網絡。


並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增強,研發難度也隨之提升。根據我國工信部的說法,6G網絡除了要解決無線上網的問題之外,還要解決解決物和物之間、物和人之間的這種聯繫,也就是加強5G物聯網這個概念。所以,6G網絡的研發時間無法預估!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開始研發6G網絡了,國內自然也不例外。就在去年12月底,中國三大運營商攜手中國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OPPO、vivo等通訊設備廠商啟動《“後5G”系統願景與需求》項目,執行時間為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這段時間內,它們將共同針對“後5G/6G網絡”進行研發。



之所以現在國內5G技術被西方國家打壓,是因為技術不夠強,我們的優勢是便宜,但5G網絡還沒有到離不開中國的地步。要是我國能領先研發出6G網絡,就不是美國抵不抵制我們的問題了,而是我們考慮要不要讓美國用6G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6G網絡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科飛貓科技公社


現在談6G為時過早,也就是隻能談談。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在科技領域內必須搶先佈局,但是說句老實話,通信技術和通信標準並不是誰搶跑誰就會領先,尤其是通信標準的制定,往往是各個國家之間的反覆博弈之後才能形成的共識。


以前通信標準主要掌握在美國人和歐洲人手上,從4G開始中國逐漸成為了國際通信領域的新一極,除了技術研發實力以外,中國14億人口所支撐的巨大通信市場也使得各國電信廠商不得不對中國人提出的意見引起重視。


所以從目前來看,掌握世界通信標準的就三個國家(地區):美國、中國和歐盟。這兩天有新聞說韓國宣稱要開始6G的研發其實只是博眼球,以韓國的市場規模,即使將來真的搶先研發出一些6G領域的技術,由於它的體量太小,最終也很難成為一個大的玩家。


而最終能決定6G標準命運的還是要靠3GPP這個組織,3GPP其實就是一個博弈場,不同的國家、廠商之間根據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商業利益組隊形成聯盟組對廝殺,最終形成全球化的標準。


所以6G時代到底是誰佔優勢,不僅是看哪個國家(廠商)是否能夠提前出發,更是要看它能否有足夠大的市場體量、足夠多的合作伙伴組成利益聯盟,然後和其它的利益集團進行博弈。


所以在通信領域,還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這裡面的關係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錯綜複雜。所以其實當年聯想還真沒有黑華為,只是許多人不信罷了。



高挺觀點


其實,對6G網絡的展望和期待,也是拉開5G序幕的一種方式。

通信網絡發展

從最早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現在,通信網絡已經發展了四十多年,並且還在不斷的更新演進。網速要變得更快,覆蓋要更好,連接要更穩,應用要更多樣化… 因此,通信業必須要具備前瞻性,來適應新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通信網絡的研究一定要超前,並且每一步都要有質的飛躍。

在最早的1G網絡,主要提供了模擬語音業務,帶寬很窄,且信號質量較差;2G提供了數字語音業務,除具有通話功能外,某些系統還引入了短信功能,可以提供數十K的數據傳送能力;3G則開始以提供多媒體業務為主,帶寬可以達到兆的級別,網絡使用變得多樣化;到了4G,變成多功能集成寬帶移動通信系統,比3G更接近於個人通信。數據傳送速率達到了百兆,這使得通過手機看視頻、玩遊戲、高速下載已變成現實。5G時代已經到來,網絡變得更加多樣化,相信5G的正式商用後,又會極大地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6G的展望

5G首版標準R15已經完成,是時候該談談6G了。隨著將來5G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網絡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那6G一定會到來。

根據3月9號央視記者對工信部部長苗圩的採訪報道,目前我國正在對6G網絡的技術進行研究。未來隨著移動通訊使用領域的擴大,不光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無線通訊、無線上網的問題,還要解決物和物之間、物和人之間的這種聯繫。從目前定位來看,6G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物聯網的發展。還有行業專家已經提出,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



在5G的發展上,中國已經開始趕超歐洲的一些國家。相信,在未來的6G時代,我們一定會完全處於領先地位。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通信流浪狗


前不久還想著能不能故意把手機摔壞,然後去買一個支持5G的手機,現在看來,可以在推辭幾個月在摔壞了,到時候直接買一個6G的手機…!就4G網絡來說,自2013年三大運行商都獲得4G牌照開始,4G網絡運行到現在,我們也體會到了網絡速度的來帶移動互聯網變革,可以說是飛速發展。目前來說,4G網絡貌似還是不夠用,很多時候網絡速率還是滿足不了大家在互聯網上為所欲為。

所以,5G網絡悄然來襲,經過一年的討論,目前已經成立不爭的事實。只不過,現在還沒能全面普及開來。關於5G的一切想象,也都還在概念宣傳片階段。關於5G的主宰權,也更是讓不少人躍躍欲試。而就在這個還模稜兩可的時間裡,6G的概念有悄然出現在我們的新聞裡。

出現這樣的技術概念倒是不奇怪,現在的技術發展都是迭代很迅速的,說不定再過幾個月就有7G網絡出現了。所以,在實驗室裡發生再多突飛猛進的事實都不足為奇。畢竟,再牛的技術,目前也只是概念和實驗室的產物,對於普通網民來說,還是要能握在手裡的才叫新技術。不然也只是聽說。

在技術概念來說,發展再快都是可以的,就算現在說10G都可以。但在運用階段,我覺得還是要穩步前進的好。不要我剛換上5G手機,半年時間又說要普及6G手機,這樣對於我來說就承受不起了。

至於這些技術到底有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神奇,是否可以一秒加載完一部電影,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未來總是美好的。

所以,你最期待5G能達到什麼效果?


初始值


4G還沒仔細體驗,5G還沒用上,6G卻“露臉”了,這樣真的好嗎?這是很正常的,用一代研究一代,未雨綢繆一代。4G應用已經到達了頂端,市場將很快進入5G時代,著手研究下一代的產品就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早著手準備可能也會在未來落後。

4G的體驗也就到頂了,沒有什麼再上升的空間,接下來將步入5G時代。按照我們國家的規劃,2019年將進入預商用節點,2020年將要商用,大約還會經過3、4年的建設期才能進入到成熟。到5G正式商用,會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出現,個人、家庭、城市、產業等會有大量5G的需求。

而隨著各種需求的陸續出現,5G也會承載相當大的壓力。5G是否還能夠勝任那時的萬物互聯、甚至現在想象不到的場景可能是個問號。所以6G必然也會提早進入研究階段,否則真到應用時卻根本提供不了,那是會對社會的發展起相當大的負面作用。

我們國家的5G已經進入部署實施階段,而6G的研究也已經提上了日程。6G概念研究已經啟動,2020年將進入正式的6G研發,預計2030年投入商用。而6G相對於5G來說又是一個飛躍,理論下載可達1TB/秒,這種速度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的。其實不只是我國,韓國的LG也已經啟動了對6G技術的研究。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以後的通訊領域,誰都想在標準上取得對自己有利的位置,早做研究必然會有相當的成果。如果一旦取得標準的勝利,會對自己有相當多的好處的,看看4G及以前標準的最大獲益者高通所獲得的利益就明白了。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4G以是成熟的技術,若能達到設計所宣傳說技術參數,作為民用通訊以完全能滿足民用的需求,應用應該還有很長的吋間。

5G雖然技術參數和速度比4G要高,但市場需求並不是很大,現今階段除了媒體有所需求,民用的用戶有誰天天在下載視頻來看?需要那麼高的速度嗎?

先進技術透支過快,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因新建一個項目需要很多的資金,還有一個運行的吋間週期。在還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就被淘汰了,又上新技術又需要花費巨資來搞從復的建設,實在劃不算。

由於華為的野心膨脹和惡意競爭,不按套路出牌,急於推出不成熟的5G,打亂了國外科技公司的發展規劃,現國外科技公司也被迫應戰5G。

還沒有成熟的5G沒沒有普及,又在提前搞6G了,很不現實,為什麼呢,十年後的實用應用技術,包括先進的通訊芯片技術又不一祥了,現在研發設計是按現有的技術設計的,所以既是十年後推出的6G,還是今天的技術。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在通信行業中,從最開始的1G網絡到現在的4G網絡,還有即將要正式商用的5G網絡,一直都是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中,很多人都說在4G時代才剛開始使用,5G手機還沒有出現,但是聽說6G卻已經露臉了,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確實速度和節奏非常的快,但是對於,從事通信行業的企業來說,這絕對是正常的速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6G,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全覆蓋,全應用,全頻譜。

因為從5G到6G來說,這不僅僅是移動通信的變化和變遷,更是信息通信的改變,比如說大家現在所熟知的,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等等一系列的產業技術革命都融合在一起,所以將來6G的出現一定是對我們生活有著翻天覆地的作為。

就目前而言,4G可以說是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普及,但其實我們使用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還沒有使用3G網絡的時間久,只是4G的爆發式的發展,在全球的速度過快,而在2020年左右5G網絡的商用可以說是已經能夠正式進行了,那麼看似在通信領域的技術更迭速度非常之快,已經超出了我們大家的想像。

但是如果我們真正的瞭解之後,就會明白,每一代的通信技術其實都是在上一代還米有商用之前就已經立項研發了。在5G還沒有正式上線的時候,其實6G網絡就已經被提升了日程,而且不論是歐洲的6G研究,還是美國或者中國都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進行6G項目的研發和投入,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能夠使用通信行業持續不斷的發展。

還有一方面的考慮就是,新技術和舊技術往往是交疊的,通俗的來說,就是上一代的技術準備在商用的時候,下一代的技術研發就已經啟動了,而6G方面的技術問世可能要到2030年左右了,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每一代的移動通信就是都是會緊密的一個原因了,大家對於通信技術更新迭代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