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

淺笑安然1201444692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拉餌因其適口性極佳,現在在野釣中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針對小個體的魚類,如鯽魚。甚至有一些初學者,直接跳過了搓餌這個臺釣基本功的環節,上手就是拉餌。這個嘛,也沒什麼,反正釣魚者都是娛樂,只要能釣到魚,只要能開心就好。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我個人覺得無所謂,可打可不打,我本人基本上是從來不打窩,包裡倒是備了一瓶普通的酒米,不過一般一年到頭也用不了。

1. 為什麼可以不打窩

產生這樣疑問的依據,應該是基於拉餌的下餌量少,實性成份不足,擔心誘魚效果不佳,尤其是誘魚效率。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起碼從我平時的野釣經歷來看,是多餘的。試想一下,誘魚的過程,自從第一竿餌料投下釣點,釣點底部就開始有餌料,就能起到引魚的作用,是不是?只不過是量略少,可能味型的濃度不夠,味型是遠距誘魚的關鍵。

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早期將餌團拉大一點,加快一點頻率即可。每一竿到位穩定後,三五秒鐘即揚竿,揚竿時靠手腕的寸勁將鉤上的餌料抖落在原地即可,這個過程也就是抽窩。除非是盛夏季節,否則一款拉絲成份適量的拉餌,在早期約25~20分鐘的時間內,餌料內的拉絲成分是沒有完全成型的,也就是說餌料尚較散。而這個狀態,也恰適合用來抽窩,再不濟,可以將餌料搓捏在鉤上,餌團稍上大一點總可以了吧。

據我觀察,在魚情尚可的水域,這樣的抽窩操作,約10竿之後,即可略變慢節奏,比方說餌料到位後,觀漂半分鐘以內,看是不是有魚進窩的跡象。如果有,即逮口作釣,如果沒有,可以適當的以高頻率追加數竿。當然,有些水域,或者像冬季,發窩較慢,那也沒有必要全程就頻率,直至魚口出現,還是一樣,抽個十來竿就可放慢節奏,因為底下散落的餌料已經足以起到誘魚的作用。

2. 打窩不衝突

拉餌作釣鯽魚,可以不打,那能不能打呢?當然可以,打窩的作用就是誘魚,有什麼不能的?誘釣的基本原則是,誘餌不要超過釣餌,一般情況下用酒米打窩的話,除非水域裡的魚存在對酒米嚴重的偏口,否則,多數酒米是勝不了商品餌的。如果是扔一小團釣餌下去,那更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3. 特殊情況最好打窩

既然是特殊情況,那就肯定不會多,具體有哪些呢?第一種,在白條非常多的水域,傍晚天黑前下竿,準備夜釣的,建議一次性下足誘餌,因為這種情況下,如果靠拉餌抽窩誘魚的話,可能會誘來很多的白條。本來天黑後下竿,你抽窩是可以的,但是天黑前下竿抽的話,抽來的白條可能等天黑了也不會散去。第二種,白條有一定的密度,但不瘋狂,正常慢節奏作釣,配合一些操作,比如點送式拋竿、拋竿後前送魚竿、搓滑餌料表面等,多數能到底。也就是說拉餌不能高頻的,也可能一次性下足窩料。第三種,發窩特別慢(水域特點或季節特點),又不願意抽窩的,可以布窩誘魚。不過啊,不願意抽窩誘魚的臺釣手不是稱職的臺釣手,因為這是練竿的機會。

寫到最後

以本人自身的常年作釣經歷來看,野釣用拉餌釣鯽魚,是肯定可以不打窩的,因為我就是這麼幹的,不跟別人比魚獲,單看誘魚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比魚獲的話,更能說明問題。但是打窩與拉餌作釣不衝突,你願打就打,無所謂。上面第三種情況建議打窩,但畢竟是少數。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使用拉餌釣鯽魚是一定需要打窩的,這是由拉餌本身的狀態所決定的。拉餌的特點是較為蓬鬆,而且比重較輕,這樣的狀態最大的優勢是適口性好,能夠讓魚很輕鬆的把餌團吸進嘴。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狀態,導致拉餌內部實質性的餌料較少,沉入水底之後隨著拉餌的霧化最終能夠留在窩點裡的餌料很少,所以使用拉餌釣魚是需要打窩的。

夏季多打窩,冬季少打窩

夏季魚的食量較大,所以夏季釣魚必須要多打窩才能避免窩料被魚吃光,從而將魚長時間留在窩點裡。冬季水溫降低之後,魚的食量會明顯變小,所以冬季釣魚可以減少打窩量,如果窩量過大就很可能出現魚只吃窩料不咬鉤的情況。

小雜魚多多打窩,小雜魚少少打窩

小雜魚消耗窩料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小雜魚的群體數量龐大,雖然每一條小魚都不會吃釣太多的窩料,但是數量多了也是非常嚇人的。所以在小雜魚較多的時候應該多打窩,小雜魚較少的時候可以少打窩。最終的目的就是保證窩點裡始終有剩餘的窩料,只有這樣才能把大魚誘進窩。

魚口快多打窩,魚口慢少打窩

釣魚的時間長了總會碰到幾次魚口非常好的情況,一旦開始連竿上魚,就說明窩子裡的魚很多,這時就需要多打窩,力爭把魚留在窩點裡。如果魚口較慢,說明窩子裡的魚數量較少,此時就應該少量打窩,但是要增加打窩的頻率,也就是每一次至打很少的窩料,但是打窩的頻率要高,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把魚誘進窩。


眼鏡哥說魚


很高興回答。野釣鯽魚如果你是使用拉餌坐釣的話肯定是要打窩的,要不真的是純釣過路魚。

野釣鯽魚通常如果沒有提前打好窩,其實是可以釣的,但方法是:一定要釣搓餌,開始時搓大顆粒,勤抽竿,以此來跳過打窩誘魚的過程。假如不打窩又只釣搓餌的話很難達到快速誘魚聚魚的效果,因為拉餌通常來說顆粒較小,就算是頻繁的抽竿也很能達到快速聚魚誘魚的效果。

如果真的打算用拉餌不打窩野釣鯽魚,我建議先釣搓餌,搓大顆粒勤抽竿,等魚慢慢聚攏過來再換拉餌垂釣。


迷糊三兩天


釣友你好,老楊很高興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這個季節釣鯽魚打窩還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量要少,不能打多了,不然會造成魚光吃窩料不吃餌的情況!窩怎麼打呢?老楊經常釣鯽魚,個人覺得用小雞飼料和酒米攪拌,乒乓球大小的打2到3個,然後在拉餌打頻率,直到上了第一尾鯽魚以後,保持一分鐘2杆左右的頻率最好!








老楊說釣魚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野釣鯽魚用拉餌釣鯽魚還需不需要打窩?我們都知道我們再開始釣魚前都會打窩,而現在天氣漸漸變冷,有的釣友就會覺得不用打窩了,直接用搓餌或者拉餌釣不就行了,小編只想說除非你那裡的魚兒太多,否則你空軍的可能性更大。那麼如何誘釣結合呢、下面小編給大傢伙講講

首先就是 拉餌、及開餌 

  現在冬釣鯽魚基本都是使用拉餌,因為拉餌更小更輕,形狀更自然,適口性更好。還需要注意餌料要軟,因為軟的餌料比重可以更輕,適口性可以更好。拉餌在冬釣中除了上述特點,還有不少的其他優點。比如說上餌速度快,不需要對餌料長時間揉搓,這樣也能更好的保持餌料的最佳狀態;餌料霧化也會比較少,有比較好的誘魚效果;拉餌的缺點是餌團小,底層不會有太多餌料沉積,不過對於冬季來說這點不是太大的問題;拉餌也懼怕鬧小魚,冬季自然是不用太擔心小魚的問題

再次提醒一下,開拉餌最好是用量杯開餌,這樣水比會更精準一些。開餌的時候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快速攪拌餌料就可以了,不需要過度打揉。然後就是醒餌了,現在天氣冷了餌料出絲比較慢,最好是等10分鐘左右再試試,不要剛開好就急急忙忙的去試釣,餌料沒狀態就揉餌料,最後就是前期餌料效果好,釣著釣著就停口(餌料成了麵疙瘩)。

再者就是打窩、如何打窩   

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天氣冷水溫低,自然水域的魚兒也不容易釣獲。大多數釣友冬季野釣以鯽魚為目標魚,鯽魚雖然是非常耐寒的魚類,但冬季水溫低,鯽魚的活性大大降低,鯽魚為了保持能量,通常會少吃少動,藏身於相當暖和的水域。冬季在自然水域作釣,要想魚獲好,打窩誘魚就至關重要,到底冬季野釣該如何打窩呢?釣魚打窩是為了聚魚增加釣獲,冬季水冷魚不愛動,打窩之前要選擇好窩點,切莫隨便選擇窩點,窩料隨手一扔,然後等待魚兒咬鉤,這樣打窩註定空軍無疑。

冬季水溫低,魚兒大多扎堆藏身,不怎麼活動,因此打窩的窩點要選擇在魚窩附近,或者魚兒覓食出沒的水域,這樣打窩就能快速發窩聚魚,作釣起來也就事半功倍。冬季打窩的窩點主要看天氣,根據天氣的變化和水溫的改變,選擇魚兒藏身或覓食的水域,冬季最優的窩點是水草邊,沒有水草的水域選擇水溫穩定的深水區。天氣好水溫高,窩點選擇在深淺交界的水域,天冷水溫低,窩點選擇在深水區,尤其背風的水域比較好。

冬季自然水域淺水區,已經不適合打窩誘魚,你可以採用走釣的方式來試釣,冬季現在的天氣,釣深遠好於釣淺,打窩選擇好的窩點,聚魚發窩就變得簡單,離野釣爆護又進了一步!

冬季野釣當然要釣鯽魚,很多釣友的目標都是大板鯽,作釣鯽魚打窩首選酒米,自然水域的鯽魚喜歡發酵的酒味,因此酒米和其它發酵窩料都可以用來打窩,而且聚魚效果都相當不錯,窩料選擇不要太過複雜。冬季的水溫低,打窩之後誘魚發窩慢,釣友們可以適當的添加少量的腥味粉餌,商品粉餌落入窩點,水中會快速融散,腥餌能加快誘魚,更快的發窩,這樣能提高野釣的釣獲!

總結:冬季水溫低,自然水域的魚兒活性也低,魚兒活動水域會大大減小,大多數魚類都會三五成群扎堆,如果冬季野釣不打窩,一般很難有好的釣獲。所以我們一定要誘釣結合,在打窩的前提下,在使用拉餌坐釣恐怕效果最佳。小編在這裡祝大家都能爆護啊





小青年釣魚人


這要你看釣什麼魚?釣大,魚基本都要打大窩重窩,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僅憑拉餌打,頻率是誘不到遠方的大魚的。釣鯽鯽魚在魚的密度大的水域和魚攝食的旺季打不打窩倒無所謂,但是在作釣前期,也要搓幾桿大餌誘魚,魚進窩了可以用拉餌主釣,但是一定要保持頻率,以保證窩裡有料誘,和聚魚捨不得打窩又捨不得拉餌的是釣不,好鯽魚的。


LAOFANG928


這個需要分季節和對所釣水域的瞭解情況,冬季垂釣鯽魚還是需要打窩的,而且儘可能多打幾個魚窩,冬季鯽魚活性低,想要把魚誘到窩裡需要一定的時間,垂釣時可輪流垂釣,哪個魚窩有魚釣哪個。


現在春季沒有打窩的必要,鯽魚剛剛產卵,急需補充身體。淺灘處食物充足,陽光明媚的天氣鯽魚會在淺灘處聚集覓食。只要高頻率拋竿,鯽魚會很快進窩。

春季風大,窩料在水流的晃動中很容易偏離窩點,高頻率拋竿誘魚窩點更加準確,而且更容易把魚控制在底部。

在不瞭解所釣水域的情況時,剛開始垂釣可拉大餌或搓餌,個人垂釣多年,在有小雜魚鬧窩的季節,如果魚情不是特別好,一般都會選擇兩種餌料,一種腥香餌做窩,腥香餌不光對小雜魚有誘惑力,對鯽魚誘惑力也非常大,待窩裡有足夠的鯽魚,改變餌料的味型,穀物類餌料或本味餌料可有效的避免小魚鬧鉤,大個體魚類警惕性較高,這類餌料可使大個體鯽魚放鬆警惕。濃引淡釣,一舉兩得。



很多釣友,在沒有魚獲的情況下,會考慮窩料是否打少了,會瘋狂補窩,鯽魚不像鯉魚需要大量窩料,鯉魚天生膽小,進窩會反覆試探,而鯽魚窩量過大很有可能會出現死窩。此時垂釣應考慮天氣以及垂釣水深是否合適,春季天氣多變,會使水溫或水中溶氧量發生變化,選擇適合的天氣以及水深才是春季垂釣的關鍵。

喜歡的關注,評論


山東海廟強子


拉餌是邊釣邊誘,隨著每次拋竿頻率,鉤上霧化的餌料有一部分落入水底,會引誘一些底層魚類來吃食,開始作釣肯定會釣一些上層魚,比如白條翹嘴,但是根據魚情環境的決定,如果水深的話拉餌肯定不行,因為還沒落底餌料全部都霧化了,到達水底都空鉤了,建議用搓餌搓硬點,我自己也喜歡用拉餌,速度快!上午頻率也快,沒有蚯蚓紅蟲那樣上餌頻繁


老河口小陳


很榮幸悟空問答的邀請。野釣魚倌來既簡單又明瞭的為釣友們解答。

題主的這個問題要根據實際的水情和魚情來調整。


我們首先要充分的瞭解打窩在作釣中所起的實際作用。我們釣魚,為了提高釣獲率,需要把水中分散的魚兒通過餌料引誘的方式聚攏到釣點中來,並以此來刺激魚兒的攝食主動性,以達到快速且高效的垂釣效果。因此,釣者就需要把所釣對象魚喜歡的味型的餌料投放進釣點中招誘魚兒入窩攝食。特別是在大水面野釣時,更需要在釣點中打下誘餌來把深水中、遠水處的對象魚引誘到釣點來覓食。這就是打窩在垂釣中所起的實際意義。

那麼,作釣時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窩,而什麼情況下可打可不打呢?我們從釣場的水情和魚情兩個方面的維度來具體看看。

釣場的水情

●大水域

大水域由於水域廣闊,魚兒分佈情況複雜,在短時間內想要使魚兒進入釣點覓食,就需要誘餌來充分的發揮誘魚入窩的作用。很多時候不僅要打窩,而且還要打重窩,如在大水庫野釣鯉魚、草魚以及青魚時,尤其是野釣大個體的對象魚時,打重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誘魚方式。但是打重窩也要有度,適可而止,像有些釣友大盆大盆的往釣點裡投放窩料的方法還是不要去跟風和模仿。

●小水域

在小水域中作釣,由於水域範圍有限,魚兒一般都躲藏在水草豐茂處或者水下有溝、有坎、有坑處棲身,只要在這些魚兒棲息以及常來常往的釣點垂釣,用蚯蚓等葷餌作釣時,由於這類釣餌本身的誘魚持續性較差,因此就要在釣點打下少許誘餌誘魚入窩覓食。但是如果是面餌和拉餌的話,由於釣餌源源不斷的入水落底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散化和誘魚作用,所以,可以不打窩,通過提高揚竿率來達到誘釣結合的作用。因此,臺釣越來越被釣友們所推崇和青睞。


釣場對象魚的密度(魚情)

●密度稀疏

野釣水域中的對象魚密度稀疏的情況下,一定要用打窩的方式來誘魚入窩,根據水域面積的大小來掌握打窩的窩量。大水域窩量可以適當的多一些;小水面窩量要小,過多的窩量會使入窩的魚兒只吃窩料而不吃釣餌,應當以乒乓球大小為準打下一團或者兩團即可。

●密度稠密

當作釣水域對象魚的密度稠密時,用面餌或拉餌垂釣則可以少打窩或者不打窩,通過提窩(提高提竿頻率)的方法就可以誘魚入窩覓食,當接連釣獲幾尾魚之後,就可以放慢提竿的頻率;如果釣點魚口慢慢稀疏或者停口時,則再次提高提窩的頻率以達到誘魚的目的。


★總結

垂釣,由於地域之差以及魚情之別,所以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釣無定法,而是需要釣者自身在實際的垂釣實踐中探索、運用和積累、總結有效和實用的釣技釣法,只有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能掌握垂釣的相關專業技能,才能在各種垂釣環境中游刃有餘。


野釣魚倌


我是最喜歡野釣的。現在收費的那些黑坑和斤塘。那些魚根本吃不成。油煎吧,就是一層皮還容易碎。煮湯吧筷子一夾,就是一副骨架。除非你用雞蛋澱粉裹一層。油炸還將就。但哪是魚的味道嗎?野釣就不一樣。水好,魚也好。煮出來的湯像牛奶一樣。就是釣不著魚,出去看看山水。呼吸一下飽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對身體也是好處。說跑題了啊。野釣,適不適合打窩。這種情況分兩種。一是你是定點釣還是走釣。這就是想釣大魚還是鯽魚為主。如果你是定點釣只是釣點鯽魚之類的小型魚類。建議你就是拉餌。耳的霧化要做好。餌坨稍微帶大點,這樣也是一邊釣一邊打窩了。一天下來魚獲也很可觀了。你要是走釣還想釣大魚的話,建議你。打大窩還要勤補。祝各位釣友出釣,大鯽大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