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長怎樣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三點方法告訴你

作為父母,你是否只關注如何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卻從來沒有想過"你說話"和"孩子聽話"應該是一個雙向溝通。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很快的,如果父母不瞭解孩子,不清楚孩子真實的想法,親子雙方都會感到痛苦。家長和孩子溝而不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家長怎樣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三點方法告訴你

第一個原因就是父母根本就不願意和孩子溝通。當前家庭中的絕大多數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上,存在"大人主義"現象,因為父母自認為是大人,過來人,所以當孩子想和我們溝通時,父母的腦子裡就思考著一件事情: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就行了,我說的就是對的。

第二個原因是有些父母能夠讓孩子擁有話語權,但是沒有自主權。孩子的話只是經過了父母的耳朵,根本就沒有經過父母的心,因此孩子說些什麼,為什麼要說,有什麼需要等一系列的問題父母不會去考慮。要做好和孩子的溝通,我認為先要做好下面幾條:

家長怎樣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三點方法告訴你

1.孩子呼叫時一定要及時回應

當孩子有什麼事,向大人請求或者向父母說話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及時答應,只要不是特別忙,就要趕緊回應孩子。如果確實忙,不能回應,也應該對孩子說:你稍等一下,爸媽忙完之後再聽你說,好嗎?

2.孩子訴說時一定要耐心傾聽

表達希望能有人傾聽是每個人的正常心理需求。特別是孩子,他們不把心裡話說出來就會憋得難受,更需要有人傾聽。當孩子情感的表達得到足夠傾聽的話,父母就可以發現孩子只是想說出來,表達出來之後就沒事了。當然如果大人在傾聽孩子表達的時候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可以反饋給孩子,他們也較容易接受,也就是當父母能夠接受孩子感受感情表達的時候,孩子也能夠甚至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觀念,這樣下來我們的孩子就會比較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從這裡來的。

家長怎樣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這三點方法告訴你

3.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瞭解。

當孩子們的感覺很好的時候,他們就會做得很好。如果孩子們能感受到自己被瞭解、關心和尊重,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學習、與人合作和關愛他人。

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對孩子大喊大叫、羞辱、傷害或者命令,會讓他們表現地更好。但實際上,這些方法只能適得其反,他們造成的壞影響可能很快顯現,有些甚至持續很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