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一些有能力的副職在單位很被動?

創新引領者


這很正常。任何一個單位副職都是主要領導的助手。而且這個主要領導指的是單位的第一把手,絕非同是正職職務的領導。就是說,即使你擔任的職務也是單位的正職,但不是單位領導班子第一把手,也必須擺正位置,自覺、主動、積極做好一把手的助手。何況副職?!假如作為副職,或者又很有能力,那麼就更應該自覺主動積極全力以赴當好助手才是。


永遠是小學生


筆者以前單位就出現這種情況,單位班子一正五副,正職是多年來的坐地虎,四副都是他提拔起來的跟班,這個班子其實就是正職說了算。後來從外面空降一個年輕的副職,年齡、資歷、學歷、經歷等各方面硬件都很厲害,理念先進,能力出眾,作風霸道。有一次開班子會,正職拍板一個事情,這位新來的年輕副職不同意,正職說舉手表決吧,那幾個跟班都跟正職一條心,以後這位副職說什麼,正職都給他否決了,弄得他很沒脾氣,工作越來越被動。

當官當副的,只要不冒頭,副職很舒服。副職有能力不要緊,但不懂得推功攬過,能力越強越被動,這個被動來源於正職的不支持或者打壓。造成被動的原因無非有三個:一是副職功高蓋主,讓正職不爽。二是副職恃才自傲,不尊重正職,讓正職不爽。三是副職能力強,覬覦正職職位,對正職造成危險,正職不爽。副職被動,主要與正職不爽有關。

其實,組織上對正職與副職的定義和要求界面是很清晰的。正職對班子負責,要發揮好副職的作用,副職要服從正職領導,支持正職工作。這個界面是清晰的,就是正職領導副職,副職要服從正職。如果副職與正職鬧矛盾,一般都調走副職,因為上級要維護正職權威。為什麼副職有時候不服領導呢,這是管理體制造成的。副職不是由正職挑選和任命的,不像西方組閣制度,副職不是正職所能操控的,甚至副職來任職,正職都不知道。正職對上負責,但對副職沒有任免權,副職不聽話,正職只能想辦法擺平他,而不能開掉他。造成一些有能力的副職不尊重正職,這是矛盾的根源。

組織上對副職的定位已經很清楚了,副職要服從正職領導,並協助正職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副職要對正職負責。正職與副職的關係是比較難處理的,正職要帶頭支持副職工作,充分授權,發揮副職作用。副職要積極配合正職工作,抓好分管領域的工作,替正職排憂解難。副職首先要服從正職領導,這是職責所在,但有能力的副職,有時候瞧不起正職,有時候是為了爭權爭利,有時候是表現自己取代正職,如果不尊重正職,必然受到正職打壓,這是毫無疑問的,打壓的方式很多種,調整分工,不支持副職工作,不給人力和物力資源,甚至向上級反映副職的問題,把副職調整走。


職場火鍋


一個單位當中,如果正職是單位大家庭中的大太太,那麼幾位副職就好比是眾多的姨太太。

其實在單位做副職領導的日子可以過的很滋潤,因為上面有主要領導扛著,下面有中層幹部頂著,但是作為副職領導如果能力太強反而不好,因為副職這個職位本身先天就是輔助性的而不是決策性的,名義上是領導但實際上話語權有限,而如果能力太強或者太弱,說明和這個崗位就不太匹配,所以必然會很被動。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覺得不管是正職還是副職,都是很大的領導,甚至覺得平時能夠接觸到副職領導就已經很難得了,但是工作久了接觸多了,才發現很多副職的日子其實過的怎麼說呢,馬馬虎虎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副職作為領導很多會議都要參加,但是參加會議卻不需要發言或者即便發言也不會有幾個人當回事兒,當然除非是威望很高的副職。另外比如工資待遇,其他單位我不清楚,但是我瞭解的一些國企,副職領導的工資可能比中層管理人員的還要低一點,再加上副職是領導,所以各種考核檢查等等他們都有份兒,但是都有份兒不是說好事情都有份兒,是說給主要領導擔責任都有份兒。

我曾經也認識幾位做副職的領導,有一位對於副職這個崗位的定義很清楚,就是給主要領導扎場子搭臺子,至於唱什麼戲演什麼節目還是要看主要領導的,所以他平時在工作中為人低調與世無爭,但是在又一次上級提拔的時候居然被提拔調走了。但是另外一位就是比較明顯的能力很強的副職,因為對主要領導的很多決策不服氣,經常和主要領導爭吵,不給主要領導面子,而是也不滿下屬的工作效率跟下屬爭論,最後上下都有意見,結果在幹部考察的時候被擱置賦閒使用了。

所以我覺得,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作為副職領導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副職該做的,而不是身在副職崗位謀劃正職的事情,那就是犯了忌諱,即便你能力再強,也是不為大家所認可的。當然,副職即便是處處受氣的姨太太還不是頤指氣使的大太太,但是可千萬不要拿姨太太不當太太,畢竟姨太太還是最有可能被扶正的大太太,你說呢?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更多職場精彩話題點擊關注職場問答達人九品職麻官,跟您一起聊聊職場上班那些事兒。

九品職麻官


我擔任過單位十多年的副職,也擔任過單位十多年的正職。副職在單位為什麼被動?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也不完全是你們說的那樣。實際情況比你們想的要複雜些。

一,理想的狀況是,正職能力、水平、修養,品德都很好,在班子裡有威信,有凝聚力。副職一般都是他的助手,有的副職就是跟班學習的,是組織上培養的,一但正職領導提拔,或另有重任,或年齡大了退休,就可以接班。所以工作上只要完成好交辦的,安排的就行,不存在被動。

二,正常的配一個單位的領導班子,組織上重點只是考慮主要領導,行政首長負責制。考慮誰能做好這個單位的工作,誰能帶領單位人員較好的完成單位的各項工作任務。配班子時,會圍繞單位的工作任務和單位主要領導,也就是第一負責人(有的單位不是一個正職)的情況,來配班子,從性格上,從知識結構上,從單位班子的發展上來考慮。努力讓班子形成一個勝任工作的整體。

三,現實情況是:1,有的班子配副職,是為了安排人的,組織上覺得他們看中的那個人,工作時間長了該提拔了,就找到單位提拔安排一下。2,有的是和上級領導拉上關係了,領導就照顧關係提拔他一下,安排他進班子先當個副職。副職一般也不會影響單位的大局。3、也有的是,政策有規定,要有年輕的,要有女的,要有無黨派的,要有少數民族的,有些人符合在些條件,又被領導看中,也會被提拔安排。

四,一般副職領導不要覺得自己比正職領導能力強,除非你有過硬的,能直接幫你的上級領導。要知道正職領導都是從副職領導崗位上經歷過的。組織上對每個單位的班子情況比班子裡的個人更能全面瞭解。

五,不要和正職領導鬧矛盾,受損失的只會是自己。組織上只會支持正職,不會支持副職(有關係,有手段另議)。感覺自己有能力,受憋屈,是自己的修養不夠,你有沒有能力別人會看到,組織上也會看到.。做好自己的工作,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好的。


說就說吧


在體制內工作,能夠成長為一把手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二把手和一把手雖只有一步之遙,背後的權力和地位差距卻是天上地下。那麼,如何順利成長為一把手呢?今天我們以縣委副書記提拔縣委書記為例,拋磚引玉,啟發思路和行動。

正常路徑,步步緊跟

在縣域政治生態當中,縣委書記是正處級,副書記是副處級,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副書記可以直接提拔縣委書記。一般情況下,年輕幹部首先提任副縣長,副縣長轉任縣委常委,縣委常委轉任縣委副書記,副書記再提升為縣長,縣長再提升為縣委書記,這個路徑屬於正常的成長軌跡,也是很多人成長的套路。

從下往上爬坡,歷來是艱辛而充滿變數的,有的人在某個位置上耽誤很長時間,有的人步步緊跟不耽誤,有的人因種種原因半途挫折,有的人精力有限放棄努力,這其中的艱辛和付出罄竹難書,所以說,能夠成長為縣委副書記,本身已經證明了足夠的職場老練和智慧。

下派插隊,一步到位

縣委副書記也可以直接提任縣委書記,前提條件是副書記職位之前已經有足夠的管理經驗和任職資歷。一種是市級以上部門直接下派,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秘書長,省直部門的處長,這些都是熱門的人選。這些人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級別和資歷都十分過硬。一種是市直部門的強勢局長,這些是極少數個例。這類人大多有過縣區常務副縣長或者組織、紀檢、宣傳等工作履歷,一般會在副書記崗位上簡單過度,直接接替縣委書記的位置,能夠快速掌控全局,帶領班子打造政績。

下派幹部向來有政治和資源優勢。這種幹部人脈圈子比較豐富,能夠輕易調動上級部門的資金和政策資源,更重要的是熟悉上級運行規程,工作中更加遊刃有餘。組織上把這種人放到重要崗位,慎重考慮了人崗匹配,體現推動發展的良苦用心,也是加強基層政治生態控制的有效舉措。

踩點進位,避免被卡

以上提到的縣委副書記種種來源,都面臨著年齡壓力。無論是副書記轉任縣長再到縣委書記,還是直接轉任縣委書記,組織部門都有一定的年齡限制。縣委副書記必須踩點進位,年齡越小越好,如果超過組織部門考慮的年齡,縣委副書記只能轉任人大主任或者政協主席,甚至在副書記位置上工作到退休。

總結:1,縣委副書記提拔縣長後才可以轉任縣委書記。2,副書記直接提拔縣委書記是特殊情況,一般有過硬的前置履歷。3,轉任縣委書記有年齡限制,副書記需要踩準時間。


史海心


歸根及底四個字,因為這個副職“不守婦道”!嗯~~~應該是不守“副”道。

一、我曾經有個上級領導就是守副道的典型,

之前在分公司的時候,14年一把手對這個副總充分放權,所以他就把很多的事情都大包大攬的進行,但所有的事情的前提都是經過一把手批准之後在他給定的範圍內進行。那兩年他做了非常多的業績出來,但是每一次表彰、戴大紅花、經驗分享永遠都是把一把手推在最前面。

16年換了一個一把手之後對他諸多忌憚,又喜歡插手管理,先把給他分權,再是又挑著他和另外一個新來的副總不對付,他發現情況之後,立馬轉變方法。只做自己範圍內的事情,對於一把手提的任何意見在當場並不反對,只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糾偏。

熬了2年之後,上級公司也把他這幾年的貢獻看在眼裡,很快就進行了提拔。

二、所以來看下為什麼有能力的副職不受重用,大致有4個原因

1、 和一把手的意見不一致

副職職責的標準描述應該是,協助一把手分管某些方面的工作,具體分管哪些事項。

看清楚是“協助”和“分管”!

也就是說你只是在協助一把手管理,要聽一把手的意見,不管你的一把手是否專業,他說的話你就要聽。

還別說你是個副職,換位思考如果是你的下屬不聽你的話,你會不會重用他?

2、 瞧不起一把手

能力強的人,大多對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對自己的專業能力非常自負。會陷入自己的能力陷阱,對專業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瞧不上,對待自己的一把手也是如此,最麻煩的是這種瞧不起流於表面,被一把手知道了。

3、 功高蓋主,對一把手的位置造成了威脅

能力強,出成績的心就重,也很容易出成績。但是這種情況下,功勞太多太大,居功自傲,對一把手的位置造成了威脅。

4、 處世有問題,被下屬告了黑狀

對員工的態度和行為處世上,尤其是和一把手私人關係特別近的員工關係上,過於無所顧忌,被員工告了黑狀。

三、副職就該守好自己的“婦”道的4個要點

1、 擺正心態

副職就是副職,別因為你的正職年齡大、學歷不如你高、專業能力沒你強就心生輕視,要保持謙遜;對下屬也要擺正姿態,既要樹立必要的微信又要防止樹大招風。

搞清楚:無論你還是公司出了什麼業績,最大功勞還不是一把手領導有方,你覺得你和他搶什麼?

2、 和一把手保持一致意見

和一把手保持一致的意見,即使他的建議在你看來非常不合理。也別當眾反駁,在單獨的場合再用合適的表述方式向他提出你的建議。但在對下的過程中,你和他的意見務必保持一致。

3、 執行!執行!還是執行!

一把手交代的就去做,即使和實際情況有所背離,在你可控的範圍內進行修正。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下屬不按你的想法執行,你也有意見。

4、 只關注自己權限範圍內的事

你只是副職就不要去操正職的心,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權限範圍內的事,不要越界,哪怕你對那個事情再有發言權,也不要指手畫腳的。

總之就是一句: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有能力的正職千里挑一,有能力的副職卻是萬里選一。

副職就是職場上的中層幹部,這個就是一個風箱裡面的老鼠,兩頭受氣。上有領導對你工作壓力,下有員工是否服你支持你的工作,左有其他副職對你的虎視眈眈,右有領導親信時刻盯著你。

在如此強大的壓力下,想做好,確實很難,當然我們生活中真的不缺乏有能力的副職的,他們職場上左右逢源,人際關係的如魚得水。

一、做一個好副職都有哪些能力呢?

1.所謂副職就是正職的敏感地帶,不可光芒萬丈

身為副職,都盼望著有朝一日的轉正,如果你過於表現,正所謂樹大招風,第一個被削的有可能就是你,你給領導太大壓力,領導能放過你?

對於正職,你的優秀對正職就是一種傷害。

2.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

有時,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再退一步,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很多時候你積極的幹你本職的工作,積極的為證明自己,為體現存在感,為對誰負責而去做了一些得不償失的事。

3.藝術比真理更重要

職場上說話的藝術,做事的藝術,為人的藝術,要比事實真相要重要,有時只佔據著人和,也能勝天。

二、為什麼有能力的副職總是很被動?

1.副職展現的能力越大,對正職的威脅越大

在職場上最尷尬、最被動的不是小職員,也不是高層領導,而是有能力的副職。因為在職場上有能力是一個好事情,只有你有能力才會被領導重用,才有可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才能夠做出業績,才能讓領導重視,才能夠升職加薪。

但是如果你有能力但是卻處在一個副職的位置上,那麼你的有能力就會讓你變得很尷尬、被動了。你是副職就代表著在你上面肯定有一個“正職”,你有能力當然是好的,因為你的能力能為公司創造業績,但是你越有能力對你的正職的威脅就越大。因為你會讓你的正職感覺到危機,他會害怕隨時被你代替,所以你會比較被動。

2.副職的發言權小

中層幹部任免由一把手決定,副職幾乎沒有發言權,所以中層幹部做事以緊跟一把手為主,這就造成了中層幹部在一定程度上不聽副職指揮的現象。

聰明的副職當然也選擇緊跟一把手,這樣指揮中層幹部很順暢,一把手也支持。如果副職不緊跟一把手,甚至與一把手頂牛,中層幹部就被迫選擇站隊,一般來說當然選擇站一把手的隊,團結在一把手周圍,孤立副職。

當然,如果一把手是外來戶,或者不通業務,或者無能惹民怨,或者與上級領導有矛盾,那麼本地副職,通業務有能力有威望是有很大機會架空一把手掌控單位局面的。

3.信息來源較弱

作為一個副職,可能知道一件事情永遠都在正職之後,不能作為第一個接受信息的人員,這時候不能夠掌握資料,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在這些方面,比較重要的事情可能正職會來找副職商量一下,應該怎樣解決,這樣正職既得到了好的建議,副職還拿不到好處,這樣就又造成了被動。而很多的小事可能副職都不會知道,正職就直接做了決定。

三、其實,我認為有能力的副職很被動是件好事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既然有正副之分,那麼太有能力的副職就只能慘遭被動。否則這年頭職場如戰場,看不見的血雨腥風每天都在上演,背地裡槍打出頭鳥的事隨時都會發生。

你不被動,你就得有後臺。後臺強硬的話,主動點能人能事,不久後就可以披荊斬棘,成為越過正職的級別。要不就乖乖看準臉色被動行事,不要太過於鋒芒畢露。萬一太作為就會遭人羨慕嫉妒恨,然後偷偷摸摸暗地裡算計,給你穿小鞋。

被動是在隱蔽能力,是在保護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站穩腳跟,順勢前進。要定位好自己與職務的關係,事無鉅細站在副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屁股決定腦袋,在什麼位置說什麼話,如果對自己的定位不準,老是站在正職的位置去講話、做事,那麼即使再對都是不對。方向錯了,能力再強,跑的再快,都是南轅北轍。

以上。

我是@蘇小暖職場,專注職場乾貨,關注我,陪你一起向陽生長,又蘇又暖。

蘇小暖職場


這種情況在企業裡比較常見,主要原因還是出在企業在選人、用人方面出現了問題。

一般以下幾種情況下,副職容易陷入被動:

  1. 副職與正職在能力上沒有形成互補,兩人的能力結構類似。正常情況下的正副職的能力組合應是正職負責攻,副職負責守。合格的正職擅長打硬仗,再硬的山頭都攻得下來;合格的副職是管理型,擅長精細管理,正職攻下山頭後負責收拾殘局,打掃戰場。如果副職長於進攻,正職長於管理,這就屬於錯配,容易在組織內部造成矛盾、內耗,正職和副職的才能發揮不出來,這時候部門運轉不靈,大家都很痛苦。


  2. 副職與正職在價值觀上存在較大差異,這個也會讓部門陷入衝突、內耗。如果正職每一個決定副職都不認同,每個做法都看不順眼,副職要麼忍氣吞聲遷就,要麼導致部門陷入衝突。

  3. 大部分企業喜歡搞論資排輩,早進入的能力一般做了部門正職,後進入能力比較強、貢獻比較大的只能屈尊副職,導致副職有志難伸,在這種情況下副職只能慢慢熬,或者改變自己慢慢適應環境。

部落酋長劉飛洲


"因為官大半級都要壓死人",你在單位是個副職,開會你就是個湊數的,拿個筆坐在一旁比劃半天,假裝記得很仔細;做事,你就是個帶頭的,什麼破事都拿給你;好處,你是看不到的,運氣好,正職心情好,分你一杯羹,要懟你,你話都說不出來。


但一般說來,副職和正職雖然存在競爭關係,但其實在單位裡面很多時候都是同生共死的局面,兩方鬥毆嚴重,極有可能會讓上面的人覺得你們兩個都不堪重用,一個沒領導力,一個沒服從力,團隊合作精神太差,做事協調性過低,難免讓人有些嗤之以鼻,活活被打上能力低下的烙印。

但多數情況下,副職和正職的表面關係都還是比較和諧,因為只要是個在機關單位裡面混的,幾乎都摸到了一些門道,比如下面要講的三點,要想理好關係肯定是要遵守的。

一、絕不僭越上級

很多副手我真的就不明白為什麼老是喜歡和正職搶風頭,開會也是,平時也是,老是喜歡公然怒懟上級,沒有給上面半點尊重,好像覺得雙方是仇人一樣,見面就要互掐,搞得上級面子掛不住,鐵下心搞你,你不難受誰難受,其實作為副職,我們的作用更像是一片綠葉,需要承托領導的優秀,領導的英明,讓他覺得自己很有面子,很有範兒,做決定更要讓他來拍板,讓他覺得自己很牛逼。


二、主動調和平級

現在事業單位人員飽和,很多人都升到了副職,卻進不了正職,其實是因為位置只有那麼幾個,很多人其實已經撞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沒什麼太多的潛力,過不了幾年就會退休,也沒什麼顧忌,反正自己也升不上去,你得罪了他,他就追著你搞,反正他自己也沒什麼盼頭,所以你要在裡面想過的安穩,就要搞好和這些老副職的關係,必要的尊重一定要有,時常私下禮尚往來才是拉近友誼的關鍵。

三、多接觸上級

要想混的輕鬆,就要懂得抬上級,上級也是人,都有虛榮心,你經常在背後說他好話,比什麼都強,此外如果有機會,逢年過節,出去旅遊都可以帶點特產,和紀念品之類的回來,禮尚往來,簡建立良好的利益互換,你們關係才會穩固,才會緩和,你過得也才輕鬆,這沒辦法,體制內是要看評價的,官大半級都會壓死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這次的分享就先到這裡,非常感謝你能夠在百忙之中讀完這篇問答,祝你生活愉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職場的心得,套路,乾貨,可以點波關注,我會持續更新,不要錯過精彩哦,你們的支持就是我落筆的巨大動力!


風雨載人間


能力強卻被動,極有可能是關係沒有處理好。聰明的副職都會妥善處理好這幾方面關係。

很多職場人都會發現,一個單位,主要領導往往只有1到2位,而副職卻有很多。很多單位,主要領導說話一言九鼎,副職推動工作往往會被動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感慨副職難當的理由。副職多,競爭也大,你分管的工作做不好,主要領導沒面子,你自然沒好果子吃。

當然,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副職領導同樣混的很開,在單位風生水起,他們是如何做到遊刃有餘的?如何在副職崗位上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職牌屋小編認為,關鍵在於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係。

1.處理好與主要領導的關係

簡單來說,遇事多溝通、多彙報,有了成績要多提領導,一切成績都是在主要領導的英明領導下才能取得的。同時,遇到問題多往自己身上攬(當然,要把握好度),在外一定要多給予尊重。

2.處理好與其他副職之間的關係

副職之間往往也是有排序的,不論排在第幾位,你和其他副職都是一樣的,資歷老但不倚老賣老,能力強但不好強逞強。特別是需要與其他部門和副職配合的時候,要體現風格,多溝通少推諉。

3.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一般來說,副職可能分管這個部門也可能分管另外一個部門,可能今天分管這個,明天又分管哪個。所以,與下屬特別是部門負責人也要搞好關係,很多部門負責人也是副職的潛在競爭者,不能太唯上不顧下,這樣既沒有群眾基礎,更不利於工作推動。

4.處理好不出事與出成績之間的關係

不出事就是你分管的部門、工作、人員不給單位添麻煩,出成績就是要把你分管的內容抓起來,並且抓好抓出亮點。主要領導要的是什麼,首先是平穩,其次是成績,有時候副職分管的工作多,只需抓好一項出成績,給主要領導臉上增光了,也許你的地位就穩固了。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