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體檢已成為了人們熟知並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理想手段之一。當您走進體檢中心,會看到各類琳琅滿目的套餐,人們往往會考慮這些項目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在體檢套餐的選擇上,應該更加趨於個性化,才能更早期發現身體現存或潛在的疾病。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對大部分人來講,女性在35歲以上者,男性在40歲以上者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更容易發現一些不易察覺的早期疾病。當然,有些人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者家族遺傳、身體狀態等原因來調整體檢頻率,可以選擇每半年體檢或複查一次。

很多“糖友”認為糖尿病只需要關心血糖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影響到身體的每個“角落”。糖尿病會將“魔爪”伸向心、肺、腎、眼、足、血管、神經等部位,可謂“無孔不入”,不同階段“糖友”關注側重點亦有不同。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新糖友”評估併發症是重點,除了檢測空腹血糖,還應行葡萄糖耐量試驗、餐後2小時血糖、胰島素、C肽釋放試驗,瞭解血糖、胰島細胞功能狀態,有助於糖尿病診斷、分型和藥物的選擇。

體重指數、腹圍對於制定糖尿病飲食計劃,幫助選擇降糖藥物有幫助。

而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是分別對過去2周及3個月內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種監測手段。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糖尿病還常常會併發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蛋白尿等,最終引起冠心病、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以及神經和眼底病變等。

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標準是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測定。

瞭解糖尿病心臟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同時要進行血壓、血脂的監測。

瞭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下肢血管情況,需要做雙下肢血管B超、神經電生理檢查

糖尿病眼部的併發症主要與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況有關,需要行眼底檢查,以發現有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玻璃體出血等。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老糖友”定期檢查是關鍵。在飲食控制、控制體重、按時服藥的治療基礎上,一定不要忽略了糖尿病的定期檢查。這個檢查一方面是瞭解糖尿病的控制情況,根據糖尿病控制指標的好壞適當調整下一階段的治療;另一方面是瞭解糖尿病併發症的情況,及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

要求患者經常測量身高、體重、體重指數、腹圍、血壓、血糖等;每3個月複查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複查肝腎功能、血脂、尿常規、尿微量蛋白,每年進行眼底、周圍神經、足部、血管等方面檢查

糖友監測血糖還不夠,如何早發現糖尿病併發症的“苗頭”,最關鍵

其實很多檢查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自己的身體,因為只有掌握了相關指標,才能更好地瞭解疾病所處的階段,也才能夠動態評估病情,以及調整藥物治療方案等,所以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待體檢和相關實驗室檢查,而不是一味的認為是過度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