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家族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家族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有一個源遠流長、賡續千年,枝繁葉茂、長盛不衰,名人輩出、飲譽世界的名門望族。這個家族,在華夏版圖的東南,締造了一個美麗富庶、安寧祥和的“人間天堂”,催生和澆灌了燦爛輝煌的江南文明,進入近、現代以來,更是以一場場壯觀的人才“井噴”,孕育了諸如“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等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外交家,蔚為中國文化和中國科學的主風景。這個偉大的家族,便是被譽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吳越錢氏家族。


在吳越錢氏家族的名人譜上,一長串名字在閃光:錢鏐、錢弘俶、錢起、錢易、錢樂之、錢惟演、錢惟濟、錢昆、錢昭度、錢藻、錢福、錢士開、錢春、錢選、錢德洪、錢穀、錢謙益、錢灃、錢塘、錢棨、錢維城、錢曾、錢坫、錢魯斯、錢杜、錢松、錢文選、錢穆、錢大昕、錢玄同、錢崇澍、錢大昭、錢承志、錢家治、錢遜、錢基博、錢基厚、錢鍾書、錢鍾韓、錢學榘、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正英、錢昌照、錢運錄、錢驥、錢臨照、錢均夫、錢之光、錢壯飛、錢境塘、錢君匋、錢鳴高、錢俊瑞、錢致榕、錢永佑、錢令希、錢逸泰、錢保功、錢文忠、錢其琛、錢其敖、錢思亮、錢煦、錢復、錢純、錢永健……據統計,

這個家族當代僅科學院院士國內外就有100多人,分佈於50多個國家。但凡中國叫得響的錢姓名人,莫不出自於這個家族。


吳越錢氏家族,自吳越國的開創者——武肅王錢鏐算起,至今已歷1100餘年,傳36代,族人遍佈海內外,總人口260餘萬,目前僅國內有跡可循的錢氏宗脈就有100多支,每10000箇中國人中,就有22個錢氏後裔。錢氏家族的始祖據考證可上推至軒轅黃帝,其姓氏的由來,則源於彭祖。彭祖的第28個兒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陝西西安)任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遂以官職為姓,成為最早姓錢的人。錢氏家族的分枝散葉,首度興旺,出現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從錢鏐開創吳越國始,至錢弘俶納土歸宋結束,錢氏三代五王,執掌吳越國政權長達86年之久。史料記載,錢鏐有妻室6房,33個兒子。 錢鏐的這些兒子多半被父親派往江浙各州,錢氏家族於是很快在各地繁衍開來。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家族

吳越國的開創者錢鏐(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唐宣宗大中六年生於杭州臨安一個農民家庭。據傳他出生時相貌醜陋、哭聲怪異,其父以為不祥,欲將其投井淹死,幸虧阿婆阻攔,才得以留下一條小命,遂小名“婆留”。錢家家境貧寒,錢鏐16歲就去販賣私鹽,21歲加入董昌的部隊,被提拔為偏將,後因ZHEN壓唐末黃巢起YI軍劉漢宏部有功,升任杭州刺史兼防禦使,不久又升任鎮海軍節度使,駐杭州。

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叛唐稱帝,錢鏐發兵討伐。

乾寧三年(公元896年),錢鏐滅董昌,得越州。唐朝廷任命錢鏐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治杭州,唐僖宗欽賜錢鏐一道可免本人九死、子孫三死的“金書鐵券”。

唐昭宗天覆二年(公元902年),封其為越王,兩年後,又改封吳王。後朱溫篡唐建梁,錢鏐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賀,表示願意稱臣。朱溫十分高興,馬上封他做吳越王(公元907年)。後唐滅梁以後,錢鏐又向後唐上表稱臣,獲准繼續做他的吳越國王,兼天下兵馬都元帥。


錢鏐是“人間天堂”的締造者,是富庶江南的奠基人。彼時吳越國的領土,只有“一郡十三州”,轄領今天的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東南沿海一帶。鑑於吳越國地狹兵少、實力不足,錢鏐一直(並且告誡子孫)以效忠於中原王朝、保境安民為主要國策。他一面向中原王朝稱臣,一面則建設自己的小朝廷;一面以十萬軍隊保衛邊境,一面在境內大力發展經濟。由此,吳越國便有效地避免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使吳越國獲得了一個相對太平、相對安寧的長足發展時空。在吳越國共86年的存續時期內,錢氏三代五王以其卓越的治理,使吳越國迅即成為遍地烽煙的五代十國時期國力最強,也是唯一未受戰亂影響的安樂之邦,吳越國成為天下糧倉,富甲天下。吳越國的都城杭州,一躍成為“東南第一州”。錢氏家族也由此躍上了兩浙望族的頂峰。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家族


錢鏐造福於吳越子民的又一個偉大的歷史功績,在於興修水利,推行以治理之江為首的“五水整治”工程。他率領民眾修築之江海塘,治理太湖,疏通運河,疏浚西湖,整理鑑湖。歷史上的之江,曾是一條多殤之江,江堤屢被潮水沖塌,經年氾濫,民不聊生。錢鏐主政後,立刻率領民眾構築新的捍海長塘。“錢王射潮”的傳說,生動地反映了錢鏐與海潮展開的鬥爭。之江海塘以前屢修屢毀,民間傳為有潮神作怪。適逢農曆八月十八(據傳為潮神生日),錢王帶萬名弓箭手埋伏在江邊,潮神甫一露面,錢王立刻下令“放箭”,霎時萬箭齊發,潮神落荒而逃,潮水退去。從那以後,之江兩岸再無潮患。吳越百姓為紀念錢王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之江從此改名為“錢塘江”。


西湖自中唐白居易浚湖以後,唐末世亂,至吳越建都時,已荒廢90餘年。曾有方士勸錢鏐把西湖填平,在上面建造王府,說若將西湖填平,可有千年王運,否則國祚只能維持不到百年,錢鏐認為填湖江不利於百姓的生活,予以嚴詞拒絕。他還專門組建“撩湖兵”,專司疏浚西湖事宜,新挖水池3處,引西湖水入池,增加城市的淡水供應。杭州的迅速崛起,與錢鏐對西湖的鐘愛有著直接的關係。“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近一百年之後,當北宋著名詞人柳永面對杭州的美麗、富庶和繁華,寫出這首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望海潮》時,他的心中,一定也在深深緬懷這位錢王的豐功偉績。他更沒有想到,自己詞中的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竟會刺激起金主完顏亮對富饒江南的覬覦之心。


錢鏐是個智慧超拔的君主,他的卓絕智慧,不僅為吳越子民創造了一個安樂富庶的江南,也給錢氏家族的千年不衰和人才輩出,提供了生存策略的指南和的培養機制的保證。錢鏐的智慧,集中體現在“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中。這三訓廣泛而深遠地影響著他數以萬計的後人,成為江南第一世家錢氏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錢氏子孫世代不違祖訓,自強不息,由此趨吉避凶,興旺發達。


錢王的政治智慧,集中體現在“保境安民、善事中華、納土歸宋”的軍略上。在“武肅王遺訓”中,錢鏐這樣囑咐子孫:“第一,心存忠孝,恤兵愛民。第二,中國之君,縱易異姓,宜善事之,勿廢臣禮。第三,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聖人云順天者存。又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他深知,對於國勢弱小的吳越而言,居安思危,審時度勢,避免兵燹,保全自己,謀求發展,乃為上策。在“錢氏家訓”中,他諄諄告誡家人:“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錢鏐的訓誡,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錢氏子孫自覺遵奉,身體力行。公元978年(宋太平興國三年),在大宋朝廷已建立18年之後、趙匡胤欲揮師南下之時,錢鏐之孫錢弘俶為了保全吳越子民,在靈隱寺高僧延壽的勸諭下,將三千里錦繡江山和十一萬帶甲將士,悉數獻納給中央政權,干戈化為了玉帛,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一個強盛的割據王國與中央政權的和平統一。

為了表彰這位以中國統一大業為重、以民眾生命財產為重的錢氏國君,宋朝皇帝把錢氏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二位。錢弘俶納土歸宋,江南經濟未遭破壞,也為160多年後北宋覆滅趙家天子南遷杭州,打下了堅實的經濟、政治和群眾基礎。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家族


與此密切相關的,是錢王的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的君民觀深刻地影響著錢氏三代五王的施政方針。在“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中,錢鏐反覆曉諭子孫:要“保境安民”、“恤兵愛民”、“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一絲一粒,皆民人汗積辛勤,才得歲歲豐盈。汝等莫愛財無厭徵收,毋圖安樂逸豫,毋恃勢力而作威,毋得罪於群臣百姓”、“愛民如子”、“寬以恤民”……他不僅勉力善事中朝,保境安民,使吳越子民免遭戰禍之苦,更注重民生,修養生息,發展農業,獎勵蠶桑,繁榮商業,興修水利,捍築海塘,開拓海運,開展貿易。錢王“以民為本”的基本國策,深得吳越百姓的認同。有這樣一件小事,亦可見出錢王心繫百姓:歷史上的元宵節本來只有三天,即正月十四試燈、十五鬧燈、十六落燈,錢王納土歸宋後,向宋太祖進錢買了節後的十七、十八兩天給吳越子民狂歡,從此杭州的元宵節變成了五天。吳越君民戮力同心,境內無廢土,民不知有兵革,人民安居樂業,鑄就了一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美景,吳越富庶由此甲於天下。至今我們仍可以從雷峰塔、六和塔、靈隱寺、保俶塔、錢王祠、錢王堤和錢塘這些杭州風景名勝中,看出吳越子民對錢王深深的感激和懷念。


錢鏐的超拔智慧,還體現在對家族建設和後代培育的遠見卓識上。“錢氏家訓”是錢鏐治家智慧的集大成,它為吳越錢氏家族的鼎盛發達和人才輩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內驅力。“錢氏家訓”言簡意賅,共635字,分“簡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部分。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婚戀嫁娶、持家治業的思想行為,作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它是解讀錢氏家族千年蓬勃、傑才潮湧的文化密碼。“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臨財不可不廉介,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兄弟相同,上下和睦。”“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娶媳求淑婦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忠厚傳家,乃能長久。”“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救災周急,排難解紛。”“私見盡要劃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等等,這些家訓代代相傳,從而造就了錢氏家族的傳奇。


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這個家族世代重視教育。在“錢氏家訓”中,錢鏐這樣勸諭後人:“愛子莫如教子,教子讀書是第一義。”“子孫雖愚,詩書須讀。”“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鑑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興學育才則國盛”。好學上進由此成為整個家族千百年來的行為圭皋,相傳至今。為了讓族中的貧困子弟也有書可讀,“錢氏家訓”規定,“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在家訓的規範下,各地錢家紛紛“興啟蒙之義塾,設積穀之社倉”,廣置義田、義莊、祭田,拿出其中的部分收入,作為公共教育經費,賙濟家族中的那些貧窮子弟入學。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受教育機會的均等。在當代,錢穆幫助少年喪父的侄兒錢偉長完成學業,就是一個例證。這是錢氏家族自身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錢氏家族一條獨特的成功之道。


“錢氏家訓”成就了吳越錢氏家族的千年輝煌,它不僅是錢氏家族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自錢鏐開始的吳越錢氏家族的偉大成功,給我們以深深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