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看待癌症患者的過度治療?

餘貝娜


“過度治療”,顧名思義,就是超出患者疾病的治療需求的醫療行為。在癌症的治療中,過度治療行為非常普遍。曾有人這樣形容,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因病而死。這所謂的“治死”指的就是不恰當的治療方式,“過度治療”是典型體現。

一是盲目追求手術的大和廣,鼓勵多切除周圍的正常組織,手術範圍越來越大,或者是在根本無需進行手術的前提下為了穩妥和保險而選擇“一刀切”。這樣的行為嚴重地破壞的人體細胞微環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後期功能康復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二是放化療劑量加大、數量增多,唯恐殺不死腫瘤細胞。很多醫生或患者想通過增加放化療劑量或延長週期來改善患者長期生存,事實上,過度的放化療會使細胞微環境不斷惡化,導致放化療藥物和加量服用的各類藥物保健品產生的毒素更加難以排出,產生更加嚴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

三是一味地追求新藥、進口藥或輕信偏方、保健品,盲目使用藥理尚未證實,藥效尚未了解的治療手段,抱著各種“試一試”的心理恨不得將所有道聽途說的方法全都嘗試一遍,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傷害。

患者方面

面對惡性腫瘤的威脅,患者和家屬出於極度的恐懼和想要擺脫困境的迫切心理,往往會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想盡一切辦法,不加分辨地嘗試各種必要的、不必要的,適宜的、不適宜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而且有不少患者不聽醫生勸告,盲目要求超標準、高強度的治療。

相當一部分家屬甚至患者認為,只要這樣做了,即使治不好或者發生了復發轉移,也不留遺憾了。

醫生方面

有些醫生的治療思路本身偏保守,再加上對新的研究和進展關注不夠,繼續沿用以前陳舊的治療思想,過於注重對腫瘤的徹底殺傷或根治,就會導致手術範圍的擴大,放化療週期過長,劑量過大。還有一些醫生在接診癌症患者時,沒有充分考慮最適宜患者的治療方式,而是首選自己最熟悉的治療方法,失敗後才考慮其他方法,這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還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此外,還有一些醫生為了規避風險,會在治療選擇上儘可能迎合和滿足患者需求,造成過度治療。

當下,醫療保險、公費醫療也為過度治療提供了經濟基礎,這些享受特殊待遇的患者不考慮經濟因素,一味地追求徹底治療;而部分醫院由於利益的驅使,迎合了患者的心理,從而誘發過度治療。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過度治療可使原本就被破壞的細胞微環境繼續惡化,導致虛弱的體能狀態繼續下降,加重心理負擔,破壞自身免疫和抗瘤能力,某種角度來講是一種醫源性縮短生存時間。

特別是某些病情嚴重的晚期患者,積極的創傷性及毒性抗癌治療,以細胞微環境以及機體正常功能狀態的喪失為代價,治療強度超越了腫瘤侵犯範圍和患者耐受限度,使本已失衡的機體調控作用更加惡化,常引起嚴重併發症,很多病人並非死於癌症本身,而是死於過度治療。


手機用戶81182905331


這麼多年來的總結有三點:

一、醫學的無知

很多人對於癌症還是不懂的,一聽到癌症,就覺得完蛋了。但也想著能夠治好。說實在,不是早期,不存在什麼治好,最多帶瘤生存。就這樣,很多人被民間的各種偏方所吸引,到處找治療,嘗試,根本沒想過會有過度治療這麼一說法。

家人查出癌症,家屬總是希望給病人最好的治療,有什麼好的治療都想嘗試。記得有一次家屬來諮詢,直接問,能治好嗎?其實病人已經是胰腺癌晚期,疼痛比較厲害了,對於病人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能夠正常生活,少點痛苦,但是家屬希望很大,希望比個人能夠活幾十年。很不客氣地說,目前醫療技術而言,這隻能是奇蹟。

對於癌症病人,尤其晚期,主要是提高生活質量,比如今幸rh2(Jinxing capsule)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於病人緩解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三、醫生的冷漠

因為家屬對於癌症的無知,以及想給病人更好的治療。然而醫生這類情況也見多了,醫院的病人也多,沒有時間給病人做各種建議,回答病人家屬想要了解的種種。這個時候病人只能四處查詢瞭解。這才有了這些。


村口那枝花


癌症之所以會過度治療,主要是對癌症的態度。

有一種說法,癌症是大自然對病弱基因人的淘汰,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

癌症都能治好,都不死,地球估計會擠爆!

當然,醫學日益發達,治療癌症的辦法越來越多,新的藥物、新的療法不斷湧現,導致給予病人新的希望……

想要不過度治療,首先,要擺正態度,得了癌症,就是自然界想淘汰你,要明白自然的不可抗力,螳臂當車,覺得能治好,想不過度也難。

得了癌症,總有些人是很害怕的,總想治好,就容易過度治療了。

有公費醫療的人,特別是100%醫藥費都是國家負擔的那些離休幹部,反正花國家的錢,什麼好藥、貴藥,新式療法,通通用上。

有些人,雖然要自負一部分醫藥費,架不住人家有錢啊,又特別想活。就導致了過度治療。

花錢如流水,最後還是救不了命,或者,就算活過來;後遺症也導致生活質量不高。這種性價比低的過度治療應該放棄。

在我國,醫生和醫院出於收入和效益的考慮,也容易導致過度治療,畢竟,誰也不嫌賺得多。


文竹86263



陽光健身愛好者


度,衡量的標準,過度則是超過標準。醫學上過度治療非常多,尤其在癌症治療領域,不能說所有的過度治療最終都沒有獲益,但是絕大多數的過度治療是無益的、有害的。那麼,治療癌症造成過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醫學的侷限性

雖然醫學不斷更新、進步,但是到目前為止腫瘤發生、發展的原因還有太多的不清楚,治療也沒有非常有效的手段,這是過度治療的客觀原因。

比如化療有效率很低,大多情況下化療之前沒有辦法明確哪些人有效?哪些人無效?有效的病人獲益,而無效的病人卻成了過度治療,也徒徒增加了病人的毒副損傷。

再比如手術,術前臨床分期有手術的適應症,但臨床分期多是建立在影像學檢查的基礎上,影像學檢查有很多問題不一定查出,因而這種分期不一定是“真實”的分期,這樣手術適應症就可能擴大化、過度治療。

二、家人、或病人的原因

明明病人機體已嚴重衰竭,生命體徵都難以維繫,甚至意識也有問題了,還有人要住院、要治療,醫院就不得不去治療,有用嗎?可能家人“心安理得”了,“盡孝”了,但這種“孝”是建立在病人痛苦之上的。

“寧可錯了、不讓悔了”也是很多家人在選擇治療時的想法,對疾病認識一塌糊塗,有些人都說不清楚什麼癌,更不要說什麼類型的癌,反正要治、要手術,尤其是一些惡性度大、分期晚的腫瘤,手術往往就是過度的。

癌症治療病人自己的意願也很重要,求生是本能,而很多時候我們是迴天無力,完全依照病人的意願或許起到安慰的效果,另一個角度講可能就是過度治療了。

三、醫生的問題

術業有專攻,癌症治療需要多學科協作,很多醫療中心也往這方面努力,而現實中協作治療做的並不好,“各自為政”的多。比如外科醫生講究手術漂亮、完美,術後通常告知家人手術很成功,病人生存時間呢?內科醫生追求殺死、消滅癌細胞,“生命不止、化療不息”,病人的生活質量呢?

病人也是一個完整的機體,不能單一追求某種治療目的,而是讓病人活得好、活得久,否則治療就有可能是過度的。

作為病人、家人如何避免、或者減少被過度治療呢?

一、遭遇癌症要有冷靜、理智的時間,很多家人在病人確診之後,哭啼、憤怒、埋怨等等,這些有用嗎?還有人遷怒於醫生,你讓醫生幫忙,又掐他的脖子,治療就可能是最好的,最全面的,也可能是過度的。

二、多瞭解一些相關知識,選擇治療方案可能就比較恰當些,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看病聽醫生的,很多時候醫生不清楚病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態度,建議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總之,癌症過度治療的問題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牽扯的問題太多,盡力減少這些無益的治療。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癌症治療是個無底洞,多少錢也能幫你花掉,而現在流行的西醫治療本身對康復不僅無益,反而有害,但病人是不懂的,所以政策上不應該鼓勵,有限的資源應該用在全民保健和預防上。癌症過度治療是普遍現象。可以這麼說吧,癌症治療錢花得越多,越壞事。一些價廉的中草藥倒有很好的效果。只是這些簡單易行的方法無法推行和讓人相信,這其實也是醫改要思考的問題。


休閒主義


惡性腫瘤是一組非常複雜、病因不清楚、發生機制不同、同樣分期,但預後會有很大差異的疾病,其治療方式多種多樣,目前基本可以分為手術、化療、放療、消融、光動力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但是仍然有部分惡性腫瘤臨床治療效果難以令人滿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以單一學科為主的治療脫離了腫瘤發展的機制,不能在腫瘤進展的不同時期採取最針對的治療,如不同專業的醫生各自為戰,他們往往只熟悉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其他領域不甚瞭解,因此新的醫療模式應運而生。腫瘤多學科診療模式(MDT)源於上世紀90年代,由美國率先提出這個概念,經過十幾年的沉澱,這一醫療模式逐漸成為了腫瘤治療乃至各類疑難雜症攻堅克難最有力的手段。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的建設,即多學科的專家針對某一疾病、某一病人通過定期會議的形式,提出適合病人目前病情的最佳治療方案。

什麼是MDT模式?

MDT模式特指的是不同專科醫生針對同一病例的同一疾病的診療。開刀、化療和放療等都可以作為治療腫瘤的手段,在過去,患者就診往往帶著隨機性,在哪個科室掛號就意味在哪個科室治療、採取怎樣的治療手段。如此,同一疾病甚至同一分類分期的病例,在同一個醫院內因治療方法不同,其治療結果也會有很大差異。然而腫瘤治療是一個綜合、複雜、多變的過程。在MDT診療模式下,可以有效的避免過度治療,患者在初診時就會接受來自包括化療、放療、腫瘤外科、影像、病理乃至臨床藥學、營養等相關不同專業醫生的專業判斷和診療意見,獲得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建議應該先化療還是先手術,如果化療有效則多久後手術,如果無效則如何手術,手術之後是否繼續化療抑或放療等等。


週三大會診


1,所謂“過度治療”,就是超出正常治療的範圍。

目前對癌症的治療就是沒有把握好“分寸”,對醫生本人已司空見慣,但對患者能否作手術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如果通過對癌症患者做完手術後,能使其生命能延續幾年,或者十年,幾十年?但醫院,醫生卻沒有十足把握和信心。

如果沒有治癒的把握,就不必手術,可以真誠的告訴患者及家屬,以免人財兩空。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這樣的醫院是好醫院,因為他們懂得治不好的病就不應該治,不應該手術,以免“過度治療”。

2,他現在有些醫院為人看病都向“錢看”。在現實中明知道患者病情已到生命終點,治也是死,不治也活不了。為了創收卻將“死馬當活馬醫”。除了手術,就是沒完沒了的“化療”,最後人死了,一生積蓄沒了。鬧個人財兩空。這就是對癌症患者的“過度治療”。


老劉105751014


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癌症治癒率已達到65%左右。而目前我國只有25%左右。究其原因,除了有診斷落後、治療不規範原因外,癌症病人的過度治療而致死,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原因。

癌症患者的過度醫療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是對癌症手術,盲目鼓勵多切除周圍的正常組織,正常組織越切越大,越拿越多。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後期功能康復。

二是化療劑量與次數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許多患者求生慾望強烈,做完正常化療,仍不放心,另選他家醫院與醫生繼續化療,殺死了大量人體的健康組織與正常細胞。

三是放療劑量與次數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盲目要求增加放療次數,增加放療劑量,許多對放療極不敏感的癌症治療也被選擇了放療,結果是得不償失。

四是選擇許多偏方、新藥等藥理尚未證實,藥效尚未了解的手段,進行盲目治療、死馬當作活馬醫,以毒攻毒,造成腫瘤病人的傷害與損傷。

對於患者來說

作為癌症病友本人或家屬,應當穩定情緒理性應對。可以通過正規渠道積極地去了解癌症的症狀、病因、治療方法和護理方法等相關的知識。切忌不要輕信“偏方”“神藥”等廣告,選擇正規醫院進行診療。


如果對於病情有任何疑問,可以多諮詢主治醫生,他們和患者接觸的時間長,對病情的把握也較為全面精準,可以給出專業的解答。如果在日常護理中有任何的疑問,不要盲目抉擇,諮詢醫生再做決定。


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要尊重醫生的專業判斷,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如果瞭解到新的治療方案可以諮詢醫生對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幫助,不要盲目嘗試,

反而影響正常的治療。


治療過程中,身體出現的反應要及時和主治醫生溝通,以便醫生依據症狀判斷治療的進展和效果,更好地把握病情,從而做出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1)制定雙向的診治規範

制定雙向診治規範除了確定“該做什麼”之外, 還應規定“不該做什麼”,明確哪些醫療行為不應發生, 一旦發生就可以認定為過度治療。這種雙向規範將能更明確地對癌症的過度治療進行界定。


在癌症治療中應大力發展微創手術和“量體裁衣”,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保證患者生存質量。一些癌症與其他疾病不同, 過於積極的治療並不一定恰當。


(3)提高醫者的人文意識與醫德修養

現代社會的醫生不應只關注腫瘤, 更要關注腫瘤患者,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要考 慮到患者在生理、心理、經濟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醫務界還應注重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修養, 通過榜樣教育或警示教育, 讓醫生堅守醫德底線。

(4)改變信息不對等的狀態

應加強癌症的科普宣傳教育, 努力改變醫患之間信息完全不對等的局面,讓患者由被迫接受, 到有理性地主動選擇。引導公眾逐步樹立起正確的疾病觀念、健康觀念和醫治觀念,瞭解各種醫療的利與弊,儘量減少那些不切實際的標準和要求,從需求方減少過度治療。


魯南製藥


食物汙染(各種添加劑。瓜果梨桃各種蔬菜化肥農藥殘留),水汙染,空氣汙染,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化工產品的使用。這些導致患者體內垃圾毒素增多免疫力下降,沒有了抗體就很容易受癌細胞攻擊。無知至極!!!!患者都是被一幫無知的飯桶治死的!!!無知至極!!!!給患者健康必須只有做到:一排除患者體內毒素垃圾,二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做不到這兩點談治療無異於謀財害命。。現在的醫療手段步入了誤區,無知的治療只會雪上加霜,腫瘤是病的根源嗎?肯定不是。化療放療各類藥物殺癌細胞,不殺好細胞嗎??(是藥三分毒,能忽視了副作用嗎?)手術放化療各類藥物只會再一次增加患者體內毒素垃圾,再一次降低免疫力。國家養了一幫無知至極的廢物,飯桶!!!實踐出真理用事實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