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文帝是怎麼當上皇帝的?他是功臣派眼裡的弱勢皇子嗎?

馬行無力


漢朝有很多有趣的事,那些我們今天看起來似乎需要複雜流程、嚴格關卡的人事安排,他們有時候只要一個最讓人費解而且十分簡單的理由,就給輕鬆決定了,比如劉邦用韓信為大將軍,僅憑蕭何一句“諸將易得,國士難求,韓信國士無雙”,就把一個自己從未謀面、不知幾斤幾兩的無名小卒拜為大將,地位遠超追隨自己多年、攻城遠、建功無數的周勃樊噲等人,真正讓人咋舌。

而漢文帝劉恆之所以當上皇帝,理由卻更簡單,就是他母親薄姬為人老實,僅僅因為薄姬善良老實,就把她的兒子,扶上了那九五至尊、威權無比的龍椅上,讓他當上了西漢的皇帝。

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妾,魏王豹被劉邦打趴下俘虜後,劉邦連同他的家人也一同擄了來,男的殺掉,女的入官為奴,薄姬被抓到織室做苦力。後來,一次機緣巧合,劉邦到織室看到薄姬後,就收她入了後宮,成了他的妃子。兩年後,劉邦與薄姬生下了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劉恆。

劉邦去世後,傳位於和呂后所生的劉盈,是為惠帝。劉盈懦弱,當上皇帝后,大權盡歸呂后所有。呂后對別人相當殘忍,比如把劉邦的愛妃戚夫人給殺了,把她兒子劉如意也毒死了,而且她經常拉著兒子去看她怎麼折磨罪犯,比如拉著他觀看如何把戚夫人做成跺掉手、砍掉腳、挖去眼的“人彘”,把這個皇帝兒子嚇得要死,最後真的年紀輕輕就死了。

劉盈死後,呂后又扶持了2個不知哪裡來的小孩做皇帝,當然只是傀儡,大權由她和她的孃家人共同瓜分。

幾年以後,呂后也去世了,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就領兵把呂后的孃家人都給殺掉了,把呂后立的那個小孩皇帝也廢除了,隨後,他們開始選擇新皇帝。

當時,劉邦的後人中,有繼位資格的有這麼幾個人,一個是劉邦與張美人所生的兒子、淮南王劉長,另一個就是劉恆,還有一個齊王劉襄,他是劉邦的長孫。這三個人都有資格繼承皇位。

那麼,選擇誰呢?大家稍作商量,就確定了一個選皇帝原則,這個原則只有一條:為了不讓呂后亂政的情況再次出現,新皇帝的娘必須為人低調,心地善良,在公眾之中有很好的口碑。

其實,如果按照繼嗣倫序、立長不立幼而論,當立齊王劉襄,因為他是劉邦的長孫。但劉襄的孃家名聲不好,尤其是他舅舅駟鈞,簡直就是個混世魔王,老百姓都怕他,敬而遠之,所以,大家否定了劉襄的繼承資格。

至於劉長,因為他的娘張美人早就去世了,一直是呂后帶在身邊,呂后的人,更不能當皇帝。

而劉恆呢?他的母親薄姬,為人謹慎,心地善良,在朝野的口碑非常好。如果劉恆當皇帝,絕對不會有外戚干政的情況出現。

所以,因為母親口碑好,劉恆被大家推舉了出來,成為了皇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也果然不負重望,當皇帝期間,謹慎謙虛,愛民如子,開闢了“文景之治”。


帝國的臉譜


想知道的歷史,不得不說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驛站x,感謝關注與點評。

漢高祖劉邦經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大漢王朝,呂雉也媳婦熬成了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在劉邦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呂后也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劉邦去世後,讓自己的兒子劉盈有驚無險的登上了皇位。

別看呂雉心狠手辣,專橫跋扈,可他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卻是天性仁厚。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權,劉邦同其他女人生的兒子,基本上都遭到了迫害,劉邦最疼愛的小兒子劉如意被殺,母親戚姬被做成人彘。呂后慘無人道的做法,讓漢惠帝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憂鬱成疾,從登基到去世只有短短的7年時間,去世時僅僅23歲。

呂后為了繼續掌權,立劉盈的庶長子劉恭為帝,即前少帝。當劉恭知道自己並非皇后張嫣所生,生母在他很小時就被呂后所害時,發誓報仇,呂后知道他的想法後被廢。呂后隨後立劉弘為帝,即後少帝。對於前少帝劉恭,史書幾乎沒有記載,很多關於他的事情,都是後人的推測。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呂雉離世。她去世後不久,周勃和陳平鏟除了呂后的勢力,廢了不正宗的後少帝劉弘,迎代王劉恆進京為帝。即漢文帝。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薄姬。薄姬原來是魏王豹的侍妾,在劉邦平定魏王叛亂後,薄姬偶然被劉邦臨幸,因此生下了兒子劉恆,薄姬後一直被劉邦冷落。

母親不被寵,劉恆自然也不受待見,雖說公元前195年,劉恆8歲時,被劉邦封為代王,封地卻在晉陽(今太原),母親薄姬跟隨兒子到封地生活,正因為遠離了都城,劉恆在母親薄姬的精心教育下,做人十分低調,對人寬厚仁慈,大智如愚,深得封地人民的愛戴。劉恆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劉恆對母親非常的孝順。薄姬生病時,劉恆親自服侍,煎湯熬藥,並親口嘗試湯藥的溫度,十分的孝順,因此劉恆也成了24孝之一。

周勃和陳平之所以選擇劉恆為帝,除了他是劉邦的兒子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劉恆的德。劉恆是個謙謙君子,符合仁德之君的標準,而且他從小就去到了封地,沒有黨羽和集團勢力,是一股清流。周勃和陳平的做法,後來也被霍光效仿,霍光選擇劉詢做皇帝也是看好他沒有黨羽。

在周勃和陳平等開國功臣的眼裡,劉恆肯定是個弱勢王子,因為他和母親薄姬一直不被劉邦和呂后的重視,他既沒有給皇權帶了威脅,也沒有任何表現讓呂后擔憂。正因為劉恆的低調,才能逃過呂后的毒手。當呂后集團顛覆後,周勃和陳平才記起這個毫不起眼的王子,劉恆才得以登基。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周勃和陳平的選擇是正確的。漢文帝登基後,很多作為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是個不錯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開創了大漢王朝的繁榮局面,他和他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被史稱為‘’文景之治‘’。


史道驛站x


漢文帝是漢朝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意義的皇帝。他締造了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在他治理下出現了”天下不復思異姓'的情況,也就是說人們認可了劉氏坐江山。

但是漢文帝能做上皇帝,卻是一種偶然中的偶然,甚至可以說是歷史的誤會。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他在位期間主要精力是打擊異姓王,基本完成此項任務的同時,他分封了大量的宗族,其中他的兒子齊王肥以及堂侄劉濞的封地最大。劉邦的做法在漢朝初年對於穩定漢朝的統治曾經有過積極的意義。

劉邦死後,他的嫡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漢惠帝在位時,主要是其母呂后專權。漢惠帝死後,呂后相繼立惠帝的兩個兒子為皇帝,實權仍然掌握在呂后手中。呂后掌權總共十五年之久。期間她大肆打擊迫害劉氏宗族,壓制擁護劉氏的力量,與此同時,她不斷突破漢朝初年的一系列的制度,甚至大量分封自己的家族人員為王為侯。劉氏與呂氏的矛盾不斷尖銳起來。但是呂后在時,誰都不敢明目張膽反對。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劉氏宗族以朱虛侯劉章為代表,聯合周勃等功臣,聯絡齊王劉襄等人,趁機發難,把呂氏王侯誅殺殆盡。在穩定都城長安的局勢後,派人阻止劉襄繼續進軍。接下來就是選擇誰做皇帝。開始時,呼聲最大的是齊王劉襄,他是漢高祖長孫,已故齊王劉肥的長子,在誅滅諸呂的行動中,劉襄的弟弟劉章立了大功。但是功臣們因為劉襄的舅舅駟鈞,為人殘暴。功臣們怕誅殺了諸呂,卻立了另一個潛在的威脅,於是改立漢高祖第四子代王劉恆為皇帝。

當然功臣們這麼做,其實還有一種私心在裡面。那就是齊王實力更大,更難掌控,代王實力更弱,更容易掌控。但是漢文帝即位後,很快就掌握了局勢,大大出乎功臣們的意料。隨後漢文帝實施了一系列措施,鞏固了自己的帝位。

很明顯,在功臣們眼裡,漢文帝是弱勢的皇子,因為他在呂后專權的時候一直表現的非常低調老實。在功臣們誅殺諸呂時,他也作壁上觀,顯得對皇位沒有興趣一樣,這樣就讓功臣們放鬆了警惕。實際上漢文帝是在自保,自保是一個高技術的活。能在險惡環境下自保的人,一般內心都很強大。


羽書遲


在劉邦病逝後,漢朝由呂后掌控,呂氏一族權勢滔天,而呂后去世後,以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為首的大臣聯合了朱虛侯劉章兄弟二人粉碎了諸呂的勢力。

肅清呂氏一族的勢力後,讓誰繼任帝位成為了爭論的話題,當時呂后立的傀儡小皇帝劉宏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周勃等人決定另立新主。

諸呂之亂平定後,代王劉恆並不是一開始便被直接選定為皇位繼承人,劉章兄弟二人在剷除諸呂時出力頗多,勢力龐大,劉章的兄長齊王劉襄是有力的競選者。但是琅琊王劉澤的一席話,讓諸位大臣對劉襄產生防備,不願推其為皇帝。

琅琊王到長安後,言齊王劉襄的舅舅不是善類,野心勃勃,如果選立劉襄,將有可能重蹈呂氏外戚的後輒。大臣們畏懼外戚勢力再次重演,對帝位的人選再經歷過謹慎的推敲,最終選定寬厚仁慈的代王,其原因有二。

代王恭儉謙和,名聲優良,其母薄姬為人善良,不會衍生另一個呂后。

代王的母親薄姬在呂后時期就很低調,是劉邦後宮中難得能善終的人,劉恆封王后隨著劉恆前往封地,母子二人在封地處事低調,母慈子孝。代王劉恆善待封地百姓,與民休息,自身恭儉謙和,優良的品質性情,又無龐大的政治勢力,其母薄姬也為人善良,不會成為下一個呂后,十分符合大臣們的要求。

代王是劉邦的兒子,且在現存的諸侯王中年紀最長,名正言順。

代王是劉邦的第四子,八歲被封為代王,在呂后執政時期,處事安分低調,逃過了呂后的迫害。在大臣們剷除諸呂后,比較各方諸侯王,劉恆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皇位的繼任者。

劉恆在封地初見長安派去的使者時,並不十分欣喜,謹慎的性格讓他對此持這懷疑的態度,最終的部下的勸說下,決定前往長安,在途中先行派親信前往打探。確保萬無一失後,劉恆才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立下登基為帝。

漢文帝能當上皇帝算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吧,機會到了能抓住也是一種實力,其他諸侯王也在候選之中,但是最終得到這個機會的是代王劉恆。雖然漢文帝可能在當代王時可能沒想過當皇帝,但是他寬厚仁慈的執政方式,多年的良好名聲,在大臣們商議擁立誰為帝的時候為他加了分。

漢文帝的母親薄姬僅受過一次寵愛,在懷上劉恆後,很少能見到劉邦,母貧子貴,子也憑母貴,劉恆母子二人都不受重視,前往封底後也遠離政治權力中心。在封地也安分守己,活得佛系一點,在大臣眼中算是勢力較弱的皇子。


閒話茶館


任何事情都有偶然和必然,偶然是發展機遇,必然是理所當然。必然性不降無源之水,偶然性不附無根之木。所以,人們處世就要先練好內功,提高道德修養,增長文化知識,以待天命。

這不,劉桓母子躲在代國,戰戰兢兢,不知何時就會大禍降臨的時候,突然闖進一群從京都長安趕來的官差,把劉桓帶走,推上了皇帝寶座。

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

原來,劉邦死後,十六歲的漢惠帝繼位,太后呂雉獨掌朝政,在國家治理上倒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惠帝死後,呂雉立了少帝,自己臨朝稱制,儼然女皇,把高祖的八個兒子,殺死了三個,逼死一個,大封呂氏外戚為異姓王侯。呂后的殘忍手段和狠辣做法,招致了劉氏宗親及開國功臣的不滿。等到呂后死去,劉氏宗親及開國功臣們的怒火就徹底爆發了。他們在周勃、陳平的率領下,迅速剷除了呂后餘黨,廢黜(chu)了呂后所立的少帝,要另立新主。這就出現了把劉桓推上帝位的一幕。劉桓即位後,稱為漢文帝。

為什麼周勃陳平等人選中劉桓呢?是認為他是弱勢皇帝便於控制嗎?讓我們逐層地分析其答案:

一、周勃陳平等人既然要徹底剷除呂氏黨羽,必然不會擁立與呂氏有關聯的劉氏宗親。

廢黜皇帝和剷除呂氏事件,嚴格來說,相當於宮廷政變,以周勃、陳平的足智多謀,必然知道其利害關係,為了自己性命及子孫後代計,必然會採取最穩妥的善後方式,那就是絕對不會擁立與呂氏有關聯的劉氏宗親。

漢惠帝一支,是呂后所生,惠帝的四個兒子包括少帝,是呂后的親孫子,絕對不會被擁立,所以,漢文帝即位後,就以少帝四兄弟不是惠帝的真正兒子為藉口,把他們全部殺掉了。

高祖的兒子當時還剩下兩個,一個是庶長子劉長,一個就是劉桓。擁立人選就要看看這兩人中有沒有合適人選,假如沒有合適人選,就會再從高祖其他孫子輩中挑選。

二、要選擇有德的劉氏宗親

一般情況下,有德之人都是嚴於律己,具有自我約束能力,而且心地善良、品行純正,具備仁道思想,而且有德之人還會從善如流。

在這樣的有德之君的領導之下,周勃、陳平等大臣才會心安。因為發動政變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劉氏江山不落入外戚之手,這也是對劉氏的忠心。有德之君才會體諒臣子的一片苦心,而不會去翻舊賬。

所以,周勃等會從劉長和劉桓中挑選。

1、劉長:

劉長母親趙氏,在劉邦視察趙地時所臨幸的一個趙國宮女,生下劉長後,派人向劉邦通報,呂后寵臣審食其拒絕通報,趙氏憤而自殺。劉長來到宮中後,一直由呂后撫養長大。所以,劉長與呂后是有撫養關係的,僅憑這一條就不合適。再者,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后,在封地不用漢法,自作法令,驕橫胡為,且力能扛鼎,可見也是一個缺少德教,喜歡耍蠻力的主。這樣的人,周勃等人自然不會選擇。

2、劉桓:

劉桓母親薄姬,原先是魏王豹的妾室,韓信、曹參滅魏後,俘虜薄姬等宮女充實到劉邦後宮,充作織布工房的織布工,後被劉邦召幸。生下劉桓後,劉邦就很少再見她了。

因為薄姬只是個姬妾,身份地位不高,再加之苦難的人生,薄姬處事很低調,安於平淡寂寞,正因為如此,她才躲過呂后的魔爪。

劉桓在薄姬的教導下,從小就做事小心,從不惹是生非,為人寬容平和,侍母至孝,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劉桓8歲時,被封為代王,都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劉邦死後,呂后就把薄姬趕出京城,來到兒子的封地——代地。

周勃等大臣討論劉桓時,都認為他的母親薄姬仁善,有怎樣的母親,就會有怎樣的兒子,她的兒子劉桓也會是個仁善的人。況且,劉桓小時候的聰明懂事,寬容平和的印象還在人們的記憶中。所以,劉桓就成為繼承皇帝之位的最佳人選。

薄姬和劉桓,做夢也不會想到皇位能降臨到他們母子頭上,這既是機遇,也是幸運。但仔細想一想,這個幸運是偶然的嗎?顯然不是,如果不是薄姬的處世仁善,不是劉桓的端莊謹慎,寬容平和,這個幸運之星也會從她們母子身邊滑走。

劉桓即位後,果然不孚眾望,親民愛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努力減輕民眾稅賦徭役,所收田稅是三十分之一,在歷代中是很低的;口算錢也從每人每年120錢,減為40錢。劉桓貴為皇帝,終生都奉行節約簡樸,不鋪張浪費,在他的勵精圖治下,生產發展,人口劇增,開創了一代”文景之治“,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死後,被大臣謚為:”文“,史稱漢文帝。

三、至於劉桓是不是弱勢皇子的問題?

我認為,與劉長相比,劉桓起碼還有母親薄姬陪伴身邊,薄姬的地位也高於劉長母親趙姬,趙姬連地位都沒有。

劉長雖然是呂后撫養長大,但依據呂后後期的歹毒性格,連親生兒子惠帝都給予精神折磨來看,對待劉長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只不過劉長與劉桓一樣,僥倖躲過了呂后的魔爪而已。

再從封地來看,劉長封到淮南,遠離京城;而劉桓封在代地,離京城較近。可見,在劉邦眼裡,對待劉桓,要強於劉長。

再從封地的地理重要性來看,淮南國在南方內地,兵源一般;而代國,地處最北方,與匈奴相鄰,自古代地多強兵猛將,鎮守邊關,顯然是邊關要地。把劉桓封在代國,也是劉邦對劉桓的信任,當然也是考驗。

所以說,劉桓並不是存世皇子中最弱勢的,也就是說,周勃、陳平在選擇繼位人選時,並不是挑選的最弱勢的皇子,而是遵循的兩原則:一、不是呂氏的黨羽;二、德行、性格。


南宮外史


確實如此。

齊王系勢力大,又狠心。

只有代王勢力小,母族差,列侯勳貴集團普遍認為好控制一些。

結果,周勃子孫是慘不忍睹。


四川達州


呂后去世後,呂氏作亂,周勃、陳平等漢朝老臣平定叛亂,去代國接劉恆繼位,即漢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