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中國福文化

福字,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字符,貫穿了中國歷史文明整個過程,作為中華文化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福文化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尤其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從記事起,就記得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都總是要張貼一些迎福納吉的字畫和春聯,接福神, 迎春納福,新年祈福是所有人春節過年的一個主旋律,諸如“福星高照、洪福齊天,闔家幸福、五福臨門”等等很多關於福的祝願和祝詞寄託了人們的美好期盼和希望。福氣、福運、生活幸福一個“福”字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祈願和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中國福文化

一、福文化的來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福也不斷的賦予了新的含義,《尚書·洪範》明確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至今仍被人們沿用,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五福臨門。中國的福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的福文化源於何處呢?

筆者認為,最初的福源於天文曆法,跟我們的歷法有關係,春節期間正值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而過了大寒便是春,猶豫黎明前的黑夜,過了春節,春天馬上再次迴歸了,太陽開始重新一點點的迴歸北半球,而回歸就是復,復歸,而福與又復諧音,所以筆者猜測福的最開始的原意指的時春天太陽的回覆,都說春天是希望的季節,是播種的季節,而經歷了一冬的嚴寒,春天的回覆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和希望,萬物開始發芽生長,人們又開始有了更多的食物選擇,而福”的右邊由“一”“口”和“田”組成,取用於富字的一部分,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斷繁衍的人口,有可耕種的田地,“畐”本來是象形字,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畐”有腹滿之義,“福”字的本義就是吃飽肚子、能吃飽肚子便是福。所以福的來源跟春天太陽運行的再次回覆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福文化

二、幸福源於內心

福”字的本義就是吃飽肚子,而如今物質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吃飽肚子對於絕大多數的國人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問題,對今天的人們來說,豐衣足食已經實現,但很多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何僅僅從福的本義,吃飽肚子而言,我們都已經達到了福的最基本要求,而要達到《尚書·洪範》裡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則憑的是我們的一顆心,在滿足了最基本的身體吃的需求以外,幸福是源於內心的感受和體驗。

1、 福禍相依,知足常樂。

小學課本上《塞翁失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塞翁得馬又安知非禍?《老子》第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禍相依,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俗話說否極泰來,物極必反,中國先哲提倡中庸之道,就因為他們深深懂得福禍相依的道理,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相對於物質匱乏的年代尤其是戰爭年代,現代人的生活條件不知好了多少,但大多數人對幸福的感受力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還是心中的貪慾太多,想要的太多而走向了極端,自然感覺不到幸福,幸福在於內心的安寧,物慾橫流的今天,持有一顆淡薄的心去品味生活,不去隨波逐流,而內求諸己,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 是一種人生態度, 控制自己的慾望,尤其是不合理的慾望,才能真正得到福氣。

中國福文化


2、 知福惜福方有福

很多說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為此很多人都心逐外物,在外面苦苦尋覓著幸福,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追逐,而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須不知,真水無香,靜水深流,幸福其實就在身邊,你所擁有的,圍繞在你身邊的才是最值得你珍惜的,越是平淡無奇,越是你幸福生活的源泉,

就如同在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不會體會到健康的身體,自由的呼吸是一種幸福,但我們,在父母健在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父母的叮嚀和嘮叨是一種幸福……人生的幸福在於你現在的擁有,而不在於外在的追逐,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慢你的腳步,仔細感受這份幸福,幸福生活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同時又要有一種惜福知福的心境,知福惜福方有福。


中國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