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山西博物院

導語:有人說如果想快速瞭解一座城市的歷史,那麼就請走進她的博物館。本期深閱讀為大家來介紹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鳥尊。作為第一代晉侯燮父的所有器,它謳歌了新生的晉國充滿生機、昂揚向上的時代氣息,也定格了晉國文明的源頭,對於我們腳下這片簡稱為“晉”的土地而言,它有著非常重要且獨特的文化象徵意義。

大象與鳳鳥的完美結合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鳥尊 圖/秦美人

當你走進“晉國霸業”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件鳥尊。

它的主體造型是一隻翹首回望的大鳥。它可不是人們生活中普通鳥的形象,而應該是人們想象中的鳳鳥。當時的周人對鳳鳥甚是喜愛和崇拜,這當中有一個鳳鳴岐山的故事。

在3 000多年前,在陝西西部的周武王帶兵討伐殘忍暴虐的商紂王。

相傳周武王在討伐商紂王的征途中路過岐山,此時山上有金鳳鳴叫,人們認為這是天降祥瑞,是周武王的文才武德招致而來的祥兆。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周武王塑像

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背景之下伐紂大業最終成功,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西周,分封諸侯,屏藩王室,於是更加深了人們對鳳鳥的圖騰崇拜之情。

在大鳥的背部有一隻小鳥靜靜依偎,蘊含著剛被分封不久的晉侯和周王室之間互相依附的關係。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這隻小鳥也是鳥尊器蓋的捉手,打開蓋子會驚喜地發現底部有九字銘文:“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說明了這件器物是晉侯在宗廟用來祭祀祖先時所使用的禮器。

據《周禮》記載,古代祭祀禮器有六尊六彝,鳥尊便是其中之一。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只有入口而沒有出口,所以說不是生活當中所使用的。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鳥尊尾部

除了鳳鳥,我們把目光移到鳥尊的尾部,出現了另外一種動物的造型——大象。鳥的翅膀向上捲起形成了大象的耳朵,大象的鼻子彎彎向內捲曲,與鳳鳥的兩支前爪形成了穩固的支撐。

鳥尊將大象和鳳鳥兩種動物造型完美結合,構思巧妙,做工精湛,周身各種精美的紋飾繁而不亂、密而有序,成為了中國青銅藝術史上罕見的精品。

從山西的簡稱“晉”說起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如此的曠世珍寶,他的主人究竟是誰?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桐葉封弟”的歷史故事。

前面說到周朝建立,可惜周武王在位只有短短三年就去世了,他把位置傳給了他年幼的兒子——周成王。

周成王小時候與弟弟唐叔虞一起玩耍,隨手摘下一片梧桐葉削成玉圭的形狀交給唐叔虞,說:“我將它作為封地給你。”

這原本是小孩子間的一句玩笑話,被當時在場的史官記了下來,所謂君無戲言,長大後的周成王兌現了他的承諾,將唐地封給了唐叔虞,史稱“叔虞封地”。這個故事在《史記·晉世家》中確有記載。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為紀念唐叔虞而建的晉祠

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改國號唐為晉,成為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從此建立了晉國,也就是我們現在山西的簡稱“晉”的由來。

此前在向觀眾講解過程中,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燮父要改國號唐為晉?”對於這一問題我向專家請教的過程中發現眾說紛紜,無確切說法。有觀點認為古唐國是一個叛國,此處有晉水流過,所以燮父改唐為晉。

此後晉國的歷代郡侯都勵精圖治、開疆擴土,逐步確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在春秋晚期,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這也是山西簡稱“三晉”的由來。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晉侯墓地

雖知“桐葉封弟”的故事,但關於晉國的始封地在哪,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迷,直到20世紀90年代在山西翼城和曲沃交界處的天馬——曲村遺址中發現了晉侯墓地。

晉侯墓地的挖掘,是由北京大學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所組成的考古隊共同發掘的。從1992—1998年,共發掘出9組19座晉侯和晉侯夫人的墓葬,從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燮父到晉文侯共九代諸侯,2000年鳥尊就出土於燮父墓中。晉侯墓地的發現確立了晉國的始封地。

丟失的“尾巴”回到母體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修復後的鳥尊尾部 圖/秦美人

可惜鳥尊出土前墓葬被盜,損毀嚴重,盜墓分子用炸藥打開盜洞時,位於盜洞口的鳥尊被炸得支離破碎。出土時,倖存的鳥尊破碎成100多片殘片。

當時考古人員將破碎的“零件”連同墓土整體從墓室裡切割下來,打包運回北大的實驗室進行修復,但是在修復的過程中,考古人員並未發現鳥尊尾部的象鼻子,所以被文物修復人員安上了一個臨時的“尾巴”。

有關“尾巴”的朝向問題在學界一直存在爭議,象鼻子到底是向內還是向外捲曲?

當時考古人員根據紋飾的走向,做出了將象鼻子“內扣”的修復判斷,但為了不誤導觀眾的認識,在這段臨時的象鼻子上沒有仿製任何紋飾。2002年鳥尊修復完畢,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後,收歸山西博物院。之前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觀眾都忽視了尾巴沒有紋飾這個小細節。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臨時“尾巴”的鳥尊,尾部無紋飾

在鳥尊迴歸山西博物院後,北大師生在對該墓進行清理篩土時又發現了鳥尊尾部的殘片。2019年8月,當我看到展櫃中再次被修復回的鳥尊,分離數年的“真鼻子”終於和母體合一,銜接處修復得如此完美,幾乎看不到瑕疵,心中感慨萬千!

如今在觀眾眼中,鳥尊或許只是一件精美的觀賞物,它靜靜地守候在展櫃中振翅欲飛,但是在輝煌燦爛的晉文化中,它默默地訴說著晉國開闢鴻蒙、霸氣出露的輝煌功業。

作為第一代晉侯的所有器,它謳歌了新生的晉國充滿生機、昂揚向上的時代氣息,也定格了晉國文明的源頭,對於我們腳下這片簡稱為“晉”的土地而言,它有著非常重要且獨特的文化象徵意義。

綜合晉侯鳥尊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以及它獨特的文化象徵意義,在2013年,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家一級甲等文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國寶級文物。(結束)

每日深閱讀,持續更文,感謝閱讀與關注!

國寶晉侯鳥尊,丟失的“尾巴”重回母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